□ 陳霓瑩
完善的體育設施是加強素質教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增進學生身體健康的物質保證。但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農村學校里,要完備體育場地、器材又談何容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重視體育設施的資源開發,從體育器材入手,充分開發與利用資源,使體育教學條件得到改善。
在體育器材不充裕的情況下,將現有器材的潛在功能充分發揮,成為體育器材資源開發的一個關鍵。體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種功能。例如:呼拉圈既可在頸、腰、手、腿各部位轉動外,還可以做跑的練習:根據練習者所需的距離大小,在地上放數來個呼拉圈作為標志線,鍛煉步幅與步頻;利用小呼拉圈加上一個鐵鉤,成為傳統的推圈游戲。跳的練習:搖動大呼拉圈作跳圈練習,有利于學生掌握跳繩的動作要領;把小呼拉圈按一定規則鋪在地上,可以做跳飛機游戲。投擲練習:將小呼拉圈做拋圈游戲或用呼拉圈做靶心讓學生作投準練習。另外,呼拉圈還可以做障礙練習、拼圖練習……像呼拉圈一樣有多種功能的器材還有許多,如欄架可以用來跨欄,也可以用作射門,還可以作鉆越障礙練習;跳繩可以用傳統方法跳以外還可以輔助練習跨越式跳高、斗智拉繩、踩龍尾、大魚網……我們只要轉換視角和思維方式,多了解每種器材的特性,就可以開發出常用器材的不常用的功能。
盡管許多器材都有多種功能,但如果每次課都用相同的器材,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新鮮感。為此,結合本校實際,利用廢舊物品,制作一些簡易實用的體育器材,就成為開發體育器材資源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兩塊長度一致的木板上釘上幾個圈套,就成為一雙同心鞋,幾位同學穿上去,每步的大小、方向必須一致,既有趣又能鍛煉學生的協調性和協作性。把廢紙揉成一團作球心,外面用稍大的廢紙包住,這樣層層包紙,最外面用透明膠帶封住,不讓其脫散,即成為紙球。大的可以當足球練習,對于初學者來說,紙球有滾速慢、易控制的特點;小的可以作投擲物,紙球較輕,便于學生學習、掌握投擲動作要領,是輔助誘導鉛球、壘球入門教學的好幫手。此外,塑料瓶、竹竿、舊輪胎、紙箱、紙巾卷心……這些廢舊物品只要動腦筋稍為改造就能成為體育教學的好幫手。制作這些器材時可以用師生合作的形式和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節約環保的意識。
體育器材資源其實無處不在,椅子、桌子、書包……隨時隨地都可以成為鍛煉身體的器材。只是我們的定向思維把它們的功能隱藏了起來。同樣現在孩子的許多玩具和文具也能開發成體育器材,這是資源開發的新亮點。例如:常見的拼圖小海綿墊,這些小墊可以用來做拼圖接力游戲,還可以做跳躍練習和障礙跑練習等等,它有變化多、安全性高等優點。利用學生自帶的塑料袋,把孩子雙腳往袋子里一裝就成為袋鼠跳的游戲;再把塑料袋往孩子胸部一放,然后再來一個“不讓袋子落地”的游戲,孩子就自覺地跑了起來。此外還氣球、塑料小球、小板凳、粘球……都可以進入體育課堂,成為鍛煉身體的器材。利用這些器材進行教學既讓學生增加新鮮感又提升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親切感,使教學過程更順暢。同時,啟發學生發掘身邊的體育資源,讓體育課延伸到課外,使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在開發器材資源時,首先要考慮器材的實用性,檢查器材是否穩固,是否符合課堂內容的要求,切忌為了突出器材的自創性而生搬硬套,以免弄巧成拙。例如:有一節課,老師利用羽毛球筒制成小欄架讓學生練習跨欄,但由于小欄架質量過輕、穩固性不好,練習中小欄架經常倒地,初時學生忙于扶欄架,后來為了不讓欄架倒地就小心翼翼地跳過欄架,將重點放在不讓欄架倒下而不是練習過欄動作,這樣的器材不但不能輔助教學,還削減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讓學生形成錯誤動作。
制成的器材老師必須檢查其安全性,掌握其潛在危險,能改造就改造,已經符合要求但也存在危險性的,就要加強安全教育,使學生在鍛煉中獲得身心的健康。例如:推圈游戲,如果讓學生自由跑動就容易發生碰撞,所以老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左上右落的規則跑動,這樣既消除了安全隱患也使學生受到交通安全教育,一舉兩得。
課堂使用的體育器材必須根據場地情況和天氣狀況而合理選定,使器材的作用發揮得更淋漓盡致。例如:紙球不能在場地潮濕的情況下使用,因為紙遇上水就會破爛;塑料袋不適合在風力較強的時候使用,因為塑料袋質量輕容易被風吹走……只要課前多花心思備好器材,課堂就能達到預期目標。
體育器材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能掌握方法,積極鉆研教材教法,善于從多角度思考,就能不斷創新,開發出花樣百門的器材,改善我們的教學環境。
[1]史松林.呼拉圈在體育教學中的新用 [J].體育師友,2002,(5)
[2]龔英文.自制紙球在體育課中的運用 [J].體育師友,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