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交通運輸廳
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先導,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的地位和作用。適應工業強省建設的要求,交通運輸必須進一步加快發展,提供更加高效優質服務。
一、“十一五”以來交通支持工業化發展情況
“十一五”以來,全省交通運輸系統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交通發展、突破瓶頸制約”的決策部署,開拓奮進,攻堅克難,全力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工業化進程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高速公路建設四年累計投入資金971億元,新增里程1500公里,以年均通車400公里的高速度在西部率先發展,2009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780公里,2010年底將突破3000公里。高速公路已通達全省所有地市、74個縣(市、區)和所有的國家級、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主要旅游景區,打通了11個高速出省通道,實現了省內三大區域間全省、與中東部發達省市間的快捷聯系,為我省主動接受發達地區輻射,推進與發達地區產業對接,市場對接和基礎設施對接,增進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集聚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發展新型工業,創造了良好的交通條件。
農村公路建設四年累計投入資金275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0萬公里,其中通村水泥(油)路7萬公里,使全省98%鄉鎮和81%建制村通了水泥(油)路,連通全省現有的縣域工業園區、特色農產品加工和生產基地,帶動資源及其它生產要素跨區域流動,加快推進縣域工業化進程。
國省干線公路以升等改造為重點,四年累計新改建1500公里,一大批連接全省重要工農業生產基地、工礦企業、資源開發基地的關鍵路段得到了改善改造,有效提高了公路的安全通行能力。在開展公路治超過程中,為了保障工業發展運輸需求,專門制定了大件運輸管理規定,開通大件運輸專用線路,暢通了工業生產原材料、產品等的快速運輸通道。
公路運輸通過加快建設運輸站場、增開運輸線路、發展專業運輸車輛,全力打造以省際快速運輸、省內大中城市直達運輸和農村運輸構成的運輸網絡,保障工業生產原材料、工業制品等運的進來,送的出去。
二、交通支持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思路和目標
今后幾年,全省將邁入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工業強省目標的關鍵時期。交通運輸必須以適應和滿足新型工業化發展新需求為出發點,高點定位、科學謀劃。
總體發展思路是:圍繞全省關于加快工業化進程、加速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戰略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推動運輸產業升級為方向,以擴大供給能力、提升服務質量、提高運輸效率為主線,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加快推進我省交通運輸在西部率先發展、率先突破、率先跨越、為建設工業強省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總體發展目標是:以構建“大交通、大運輸、大物流”為目標,以“完善路網、暢通通道、突出樞紐、注重服務”為抓手,推進我省交通運輸“大發展、快發展、好發展”。到2015年,交通運輸總體發展水平位于全國前列、西部領先。全省交通基礎出設施總量顯著擴大,交通網絡更加完善,運輸通道通行能力大幅提升,運輸服務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基本建立起“能力充分、服務優質、運行高效、安全環保、管理先進、保障有效”的 交通運輸體系。著力構建以下四大系統。
1.通達全省、對接周邊的高速公路系統。全面建成全省高速公路主骨架。通車里程突破5000公里,新增15個縣通高速,覆蓋全省90%縣(市、區),省內相鄰地市高速連通,出省通道增加至20個。
2.安全暢通、銜接高效的干線公路系統。充分利用國家有關政策導向,進一步加快干線公路改造力度,使二級公路比重提高到75%以上,實現所有縣(市、區)與中心城市以二級以上公路相連通,使多條高速公路有效迂回。
3.干支相連、便捷連通的農村公路系統。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5萬公里,實現通鄉公路等級化、通村公路油路化,農村公路服務品質全面提升,適應縣域工業化發展的需求。
4.保障有力、運行高效的運輸服務系統。全面加快建設以樞紐站場為龍頭的道路客貨站場設施,實現全省市市擁有現代化的一級客運站和物流配送場站,縣縣擁有功能設施完備的二級客運站,70%的縣城建成等級貨運站。
三、交通支持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點任務
交通運輸是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加速器,全省交通系統必須按照上述發展目標,重點抓好以下五項任務,計劃投資約2500億元。
1.完善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深入研究全省“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謀劃好下一五年發展藍圖。積極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與交通運輸部簽訂加快經濟區交通運輸發展合作備忘錄,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等發展。制定大西安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全力打造支撐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的現代交通運輸網絡。繼續完善交通支持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發展專項規劃,推動陜北跨越發展。進一步研究交通支持陜南循環工業發展的舉措,為陜南突破發展創造條件。
2.加快高速公路聯網建設。集中力量加快推進十天高速鄂陜界—安康、漢中—陜甘界等國家高速公路建設,穩步推進榆林—佳縣、延安—延水關、寶雞—漢中、西咸北環線、安康—平利等一批對全省工業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省際高速公路建設,加速改造西安—寶雞、銅川—黃陵—延安等早期建成的“卡脖子”路段,進一步提升東西通道、南北骨架運輸能力。計劃投資1800億元,新增通車里程2000公里。
3.加快干線公路升等改造。進一步優化干線路網布局,擴大覆蓋范圍,提高路網整體技術水平。重點是加快重要經濟干線交通繁忙路段、瓶頸路段的升級改造,通縣二級公路建設和工業園區的連接線建設。計劃投資400億元,新改建二級以上公路4000公里。
4.加快農村公路完善提高。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地區建制村通暢工程的機遇,深入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通達質量。重點是加快縣鄉公路中特壞路、斷頭路改造步伐,提升縣鄉公路服務品質;穩步建設產業路和園區連接路,服務縣域工業化發展。計劃投資200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4萬公里。
5.加快運輸服務工程建設。加快實施西咸寶雞、漢中、榆林、延安等5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圍繞全省產業布局,規劃建設西咸航空港物流園、陜西西部物流中心等一批具有較強綜合服務、輻射功能的物流中心和物流園區。打造西安國際港務區內陸型運輸港口,與航空港互補形成公鐵航聯運中心。依托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設備制造基地等,拓展以高新技術產品、制成品、半制成品等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城市間、地區間遠距離快速貨運、專線快速貨運網絡。依托關中糧棉、渭北果品與建材、陜南中藥品、陜北能源開發建設,大力發展以煤炭、糧食、果品、藥材、原材料等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專業化運輸網絡。計劃投資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