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尚
摘要:收入分配,民生之源。中國現階段收入分配不合理、貧富差距拉大是公認的、不爭的事實。這一現實問題,已經嚴重影響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會帶來很多的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定。當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經刻不容緩,它既是優化需求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舉措,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擬從分析中國收入分配領域的突出矛盾入手,并就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幾點粗淺看法。
關鍵詞:收入分配;改革;調整;公平正義
中圖分類號:D632.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33-0086-02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入分配制度發生了深刻變化,打破“大鍋飯”和平均主義,形成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近些年來,我們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的收入,積極調節收入分配,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改善。但是必須看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今仍相對滯后,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趨勢,收入分配秩序不規范。對這些問題,人民群眾意見很大。如果收入差距繼續擴大,必將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已日益迫切地擺上議事日程。
一、當前中國收入分配領域的突出矛盾
目前我國的收入分配狀況令人堪憂。比如,基尼系數高達0.45以上;10%最富的人占有45%的社會財富,10%最窮的人只占有1.4%的社會財富;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維持在3.3倍左右;行業間收入差距最高達到了15倍之多;等等。當前我國收入分配領域的突出問題可以進一步概括為“兩降四大一不順”:
“兩降”,一是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降低。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重,1995年為67.3%,2005年降為54.1%,2007年再降為50.6%,12年間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下降了16.7個百分點。二是工資總額占GDP比重持續下降。1980年、1990年、2000年分別17%、16%、12%。2000年后,這一比重略有上升,徘徊在12%~12.5%之間。再考慮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壟斷行業職工收入過高,與改革初期相比,可以斷定,普通職工的實際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了。在一些地方,勞動者的工資,尤其是農民工的工資曾出現過十幾年不增長的局面。
“四大”,一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偏大。城鎮居民收入與農村居民收入之間的差距,近三年一直保持在3.3倍左右,而國際上許多國家城鄉收入差距一般只有1倍左右。二是地區收入差距偏大。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西部地區居民收入有了較大增長,但地區之間收入差距仍呈現出繼續拉大的趨勢。三是行業工資差距進一步擴大。2008年,非農行業細分行業職工平均工資最高的為證券業,人均17.21萬元,最低行業為畜牧業,人均1.083萬元,二者相差15.93倍。四是群體之間薪酬差距迅速拉大。企業高管薪酬水平與其他職位人員薪酬差距擴大,比如,少數金融企業高管薪酬是全國職工平均工資的140多倍,個別企業高管薪酬是社平工資的上千倍;居民收入最高組與最低組相差十多倍。
“一不順”,就是組織層級之間、機關事業與企業之間分配關系尚未理順。一些地方下級行政機關工資水平高于上級行政機關;某些中型金融公司薪酬水平遠高于金融大公司或其控股股東單位,某些中小公司和集團公司下屬單位薪酬水平高于大公司或其集團公司總部,出現薪酬水平倒掛現象;行政機關參考企業薪酬水平確定調整公務員工資的機制尚未建立,在有的地區公務員工資成為引領社會平均工資變動的指示器,不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通行慣例。
當前我國存在的嚴重收入分配問題,其成因非常復雜。從深層次看,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不合理放大了由生產力不平衡、自然資源等客觀條件形成的收入差距。特別是經濟社會體制存在的諸多弊端強化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一是尚未完全打破的城鄉分割管理體制,助長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二是資源配置制度問題較多,原材料、能源動力、礦產、土地等資源配置制度不夠公平合理,導致生產經營收入來源渠道失范,收入多寡不公。政府配置資源與市場配置資源的關系沒有理順,導致行政性壟斷行業收入過高;三是對中小企業以及農民生產經營貸款支持不力,支持和引導私營個體經濟發展相關配套政策體系還未完善并落實;四是工會組織建設不夠到位,我國至今尚未形成完善、有效的工資集體談判機制,影響了就業人員的收入提高;五是財政分灶吃飯等管理體制對機關事業單位執行統一的工資制度形成很大制約。
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對策思考
當前,收入分配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已經到了必須下大力氣解決的時候。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問題,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有利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也有利于平衡不同群體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我們不僅要通過發展經濟,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也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讓全體人民都能夠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著重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政府應當運用財稅等措施,切實扭轉初次分配中財政收入增長、資本所得過高、勞動報酬下降的趨勢,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社會保障標準,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加強國家對企業工資的調控和指導,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特別要抓緊解決農民和農民工兩個群體收入增長較慢的問題。近10年來,我國居民收入增長幅度不如GDP,因而有必要探索建立勞動報酬、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長的體制機制。
2.加大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要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加強稅源監控和稅收征管,加大對高收入的調節力度。加強個人收入信息體系和個人信用體系建設,防范稅收流失。研究適時開征物業稅。鼓勵發展社會慈善事業,對公益事業的捐贈款項實行全額稅前列支或抵扣。
3.深化壟斷行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嚴格規范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人員特別是高層管理人員的收入,建立根據經營管理績效、風險和責任確定薪酬的制度。完善壟斷性企業資本收益的收繳和使用辦法,可考慮征收資源占用稅,從源頭上控制其過高收入來源。合理分配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國有資本紅利可用來補充社會保障資金,或作為再分配基金用于擴大居民消費。要認真落實打破壟斷的各項措施,抓好配套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壟斷行業獲取暴利問題。逐步推動國有企業從競爭性領域退出,以利于從根本上促進縮小行業之間收入差距。
4.進一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要堅決打擊取締非法收入,規范灰色收入,建立、完善并落實規范收入分配的基礎制度,如收入申報、財產登記、儲蓄實名制度等,逐步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堵住國企改制、土地出讓、礦產開發等領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業賄賂。嚴厲打擊偷稅漏稅、內幕交易、操縱股市、制假售假、騙貸騙匯等經濟犯罪活動,切斷違法違規收入渠道。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行政收費和權力尋租行為的發生,強化對掌握資源配置權力的政府部門的制度性約束和監督,從源頭上抑制權錢交易帶來的非法收入。逐步理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事權、財權關系,加快省管縣體制建設,為理順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分配關系提供有利條件。加大反腐倡廉建設力度,防止各種腐敗行為的滋生蔓延。
5.保障城鄉低收入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繼續抓好農村扶貧工作。政府應強化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通過發展生產、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等途徑,讓低收入群體有一個基本的收入,同時解決好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民生問題,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權益。要保障困難群眾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有效發揮和調動他們依靠自己力量改善生活的積極性。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切實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收入水平。
6.可考慮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日本等一些國家為了保證國民的收入水平穩步增長,曾經實施過“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其有關做法和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目前,我國的GDP增速還在8%以上,預計今后幾年還能保持較快增速,而且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近4000美元。因此,應該在政府工作計劃里,酌情考慮或者采取類似的做法。如果年均工資能增長15%以上,五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我們一方面要繼續做大“蛋糕”,另一方面,我們更有責任分好“蛋糕”,努力讓老百姓收入增長得更快一些。人民群眾有這個熱切的期盼,因此對這樣一個“倍增”計劃,各級政府是應該予以考慮并做出決策的。當然,“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是一個宏偉的目標,在具體落實的時候,不可能做到人人收入都翻一番,只能力爭大多數人收入有較大幅度增加。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要求?,F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社會各界承受能力不斷增強,應該說有條件、有能力來逐步解決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溫家寶同志2010年2月4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Z].
[2]宋源.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與建議[J].經濟與社會,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