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蓮
摘 要:青少年由于性生理、性心理的變化,容易感到性困惑,而人們對性的回避態度又制約著青春期性教育的開展,性意識增強與性知識匱乏的矛盾,使青少年不能正確對待自己身心方面的變化,嚴重地影響了其生理、心理健康,甚至導致一些青少年誤入歧途。針對這種現象,根據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總結出要想輕松愉快地開展中學生青春期性教育就需注意三方面:一是更新傳統觀念,輕松愉快地接受青春期性教育;二是選擇適合方法,融合學科內容,和諧自然地開展青春期性教育;三是及時了解青少年的困惑,形式多樣地開展青春期性教育。
關鍵詞:中學;青春期;性教育
中圖分類號:G913.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33-0258-02
最近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諸多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生理、心理的困惑。因此,在中學開展青春期性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下面就開展中學生青春期性教育應注意的問題談一些看法。
一、更新傳統觀念,輕松愉快地接受青春期性教育
(一)教師要拋開陳腐思想,改變回避性問題的態度
性教育在中國這個封建思想禁錮了二千多年的古老大地上一直是個極敏感的話題,人們談性色變,處處回避性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很少正視青少年性的發展和成長問題,采取的只是壓制和回避,致使有些青少年因缺乏成人的正確引導,心中有疑惑也不愿與家長、老師交談。即使現在初中開始了青春期性教育,但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許多教師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不敢輕易涉及性知識,對性羞于啟齒,事實上,學生對青春期話題的關注和相應知識了解的程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教師閃爍其辭的教學只會加深學生對性知識的好奇與渴望。2009年9月筆者曾對梅江區黃遵憲紀念中學初一年級的學生(452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學生青春期性知識的來源主要都是通過非正規教育途徑獲得,其中60%的學生靠電視、網絡獲得性知識,14%的學生通過看非公開發行的圖書獲得性知識,11%的學生通過與朋友交流獲得性知識。這些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得的性知識很難保證它的科學性,容易造成學生對性認識的混亂,調查結果說明了對中學生實施青春期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魯迅先生曾說:“對性問題大可不必羞羞答答,遮遮掩掩,應理直氣壯地談論它,研究它,讓更多的人,特別是青少年正確認識它,以增強對性犯罪的免疫力。”所以,對青少年進行青春期性教育,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身”和“心”全面健康發展的要求。作為領頭雁的教師如果舊觀念不破除,青春期性教育就不能開展,更不可能取得應有的效果。因此,教師一定要摒棄舊觀念,從思想上認識到青春期性教育不僅是一件關系到人一生生活質量的切身大事,而且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進步,要改變態度,愉快地接受青春期性教育的任務,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實現理想的育人效果。
(二)幫助青少年消除害羞心理,重視青春期性知識的學習
伴隨男女兩性身體形態的變化和第二性征的迅速發育,青少年的獨立意識、性意識和性情感開始萌發,這時的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希望了解性知識,但由于害羞心理,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確認識和理解青春期,一方面羞于向成人討教性問題,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計地想探索青春的奧妙。2009年梅江區黃遵憲紀念中學學生問卷調查(1138份)中表明,初中生最想了解的性知識依次為:青春期性生理知識(占45%)、性心理知識(占22%)、性健康保健知識(占21%)、性道德知識(占8%)、性病和預防(占3%)、避孕知識(占1%)。青少年若羞于討教,就會因為這些性問題得不到科學的指導而產生憂郁、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以及早戀、頻繁手淫、出走、輕生等不良行為,嚴重地影響了生理、心理健康,導致某些生理、心理疾病,甚至誤入歧途,如2002年震驚全國的昆明初中女中學生賣淫案就是一例。
因此,教師一定要幫助青少年打破性問題在心目中的神秘色彩,消除害羞心理,端正學習態度,像接受其他學科知識一樣自然大方地接受青春期性知識,認識到青春期是決定人一生體格、體質、運動能力、智能、個性及健康狀況的關鍵時期,要想成為體格健壯、思維敏捷、開朗、堅強、富有創見的成人,必須要重視青春期的自我修養,重視青春期性知識的學習。
二、選擇合適方法,融合學科內容,和諧自然地開展青春期性教育
(一)選擇合適的方法,打破拘束
開展青春期性教育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努力營造師生平等、和諧寬松的環境,使老師輕松教,使學生快樂學。以下介紹常用的互動方法。
1.游戲法:在青春期課堂上可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例如,講到“青春期中男孩女孩的身體變化”這講內容時,讓學生各自帶一張童年的照片,玩一個“猜照片”游戲,在游戲中引發學生對“青春期男孩、女孩身體會有哪些變化”的討論,然后和學生一起歸納總結。
2.辯論法:例如在青春期中,我們無法回避中學生戀愛的問題,若以此為話題,在學生中展開正方和反方辯論,學生就能在辯論中領悟:青春期萌發出對異性的情感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一個人價值觀的選擇,要學會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負責。
3.角色扮演法:例如在講到“青春期的衛生保健”時,教師可首先創設角色扮演情景:在體育課上進行1 500m跑時,一女生請假,老師同意了,一位怕吃苦的男生見狀也向老師請假但未獲準,因而憤憤不平。針對這一情景,展開這節課的內容,讓學生明白青春期要注意衛生保健,同學間要互助互愛。
4.小組討論法:例如,“面對性騷擾,我該怎么辦?”這一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分組討論,列舉生活中所出現的性騷擾現象,并找出有效對付性騷擾的辦法。這樣,既指出和分析了問題,更將“性騷擾問題”在你一言我一語中被學生輕松化解掉。
事實證明,教師的教學方法由原來的傳承式向體驗式發展,學生的學習方法由認知式向活動式發展,有助于教師打破束縛,自信大方地實施性教育,有助于學生拋棄羞怯、害怕的心理,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性教育中來,認真學習青春期性知識,用心體會每一個性問題。
(二)融合學科知識,自然穿插
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教學任務繁重,學校不可能有大量的時間專門用于開展青春期性教育,因此,教師要善于將青春期性知識融入到所教學科中。下面列舉一些青春期性知識是如何融合到初中生物北師大版教材,自然穿插于生物課堂之中的例子。
例1,學生剛進入初中時,利用《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一章,讓學生認識到人的生殖系統和其他幾個系統一樣,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的生殖也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從而使學生對兩性生殖器官有科學的認識,消除神秘感,進而能夠以科學的態度,自然大方地學習青春期性知識。
例2,學習《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時,在做人體反射的小實驗中有意安排男女學生四人為一組,讓學生分析男生和女生的神經活動的區別,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男女性別,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在生活中學會悅納自己。這樣在課堂上就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了性心理健康教育。
例3,學習《預防傳染病》時,列舉西方國家性開放造成的艾滋病泛濫等社會問題,讓學生澄清西方國家“性開放”的錯誤觀念,給文明社會帶來的災難,讓學生懂得性問題決不僅僅是個人的事,而是要承擔社會責任的大事,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性道德觀念。
又如教學《合理膳食》時穿插青春期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學《皮膚與汗液分泌》時穿插青春痘的形成原因和預防,教學《血液》時穿插青春期貧血,教學《健康地生活》時拓展抗拒誘惑及自我保護等等。
通過實踐,對青春期性知識和生物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后,由于教學結合了學生自身的經歷和體驗,學生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課堂上經常綻放思維的火花,男女同學以科學的態度共同探討青春期的成長過程,自然、合諧,學生感到生物課上接受青春期性教育既輕松、又實在。
三、及時了解青少年的困惑,開展形式多樣的青春期性教育
為了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我們必須及時了解青少年的疑問和困惑,開展豐富多彩的青春期性教育活動。
(一)組織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現狀
對學生展開青春期性教育前后進行問卷調查。學前調查的目的是為更切實地了解教育對象的性知識掌握狀況、需求狀況,為我們制訂計劃、選擇內容、落實方案等提供第一手的依據,為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奠定基礎。學后調查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了解前階段開展性教育的實際效果,發現存在問題,并加以總結、提煉,為完善下一階段工作作準備。
(二)設立“悄悄話”信箱,重視個別輔導
設立“悄悄話”信箱,根據學生自愿是否署名,解除學生怕人取笑的后顧之憂,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和隱私。教師根據所反映的情況,對個別特殊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跟蹤輔導,對于共性的問題通過學校的專題講座、宣傳欄、廣播站加以解釋和說明,促進學生形成正確性行為和性意識。
(三)開設少男少女論壇,消除學生煩惱
無論男孩、女孩,在其發展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成長的煩惱,有生理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還有來自周圍環境和各種媒體的影響。創設一個開放的空間,合適的舞臺——少男少女論壇,定期讓少男少女們盡吐自己的情懷,盡情地傾訴自己成長的煩惱,根據各自的生活基礎和知識基礎,在傾訴中展開辯論,在辯論中排除困惑,在辯論中明白道理,形成正確而科學的性觀念、人生觀和價值觀。
為了讓每位學生真正參與到性教育中,我們要拓寬青春期性教育的途徑,把教育內容延伸到更廣的范圍,還可以舉辦各種辯論賽、手抄報比賽、校園劇表演等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祖國的花朵,他們不僅需要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需要青春健康。當你、我、他都想方設法致力于青春期性教育時,青春就會飛揚起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2010[2].
[2]皮藝軍.青春期危機[M].北京:春秋出版社,2005.
[3]萬云英.學校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鐘志農.成長的煩惱[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5.
[5]希拉,戴恩.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M].徐潔,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6]蘇頌興,劉永良.讓青春的日子陽光燦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