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譯
(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龍江商務]
關于哈爾濱市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思考
郭 譯
(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建設服務型政府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舉措之一,在我國的行政體制改革中服務型政府建設居于首要地位。哈爾濱市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城市之一,其服務型政府建設問題在行政體制改革中尤為重要。通過對哈爾濱市建設服務型政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所采取的措施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有效推進哈爾濱市服務型政府建設。
哈爾濱市;服務型政府;行政體制改革;政府職能
哈爾濱市政府在進行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重點將電子政務建設引入政府服務體系,建立了哈爾濱市政府網站,讓百姓共享政府信息,在政府網站中用漢語、英語、俄語和韓語四種語言,公開各種信息和處理各個部門面向企業、公眾和政府部門之間的業務。
哈爾濱市政府自2007年起從不同方面確立了各項惠民行動項目并于當年全面完成,成果豐碩,效果顯著,切實解決了一些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改革和發展的成果。具體項目涉及的方面及投資金額等情況詳見圖1:

圖1 哈爾濱市政府惠民項目統計圖
圖1顯示,自2007年起哈爾濱市政府在實施惠民行動中在內容涵蓋、項目數量、投資金額等方面每年都比上一年有所增加,尤其是投資額按每年50%的比例遞增,到2010年投資總額達到了135億元,哈爾濱市政府將服務型政府建設體現在對民生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上。
戰略是發展之魂,戰略規劃核心是確立發展方向,解決長遠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是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和認真抓好的系統工程。在制定戰略規劃上,哈爾濱市政府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站在全局的高度,找準區域的定位,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戰略模式、戰略重點和戰略目標。按照“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奮起追趕、努力晉位,把哈爾濱建設成為現代大都市”的目標要求,以建設工業大城、科技新城、北國水城、文化名城、商貿都城為發展定位,全面實施“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發展戰略,新的發展目標和戰略將掀開哈爾濱大發展的新篇章。
部分公務人員在思想上還沒有把服務型政府建設與執政為民、構建和諧社會、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結合起來,沒有充分理解這項工作對提升政務服務環境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體制和機制保障的重要功能,工作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夠。為群眾服務熱情周到還不夠,甚至態度生硬;工作紀律執行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工作的動力機制和長效機制未完全建立。對規范和簡化審批流程下功夫不夠,對流程優化重視不足,行政運行成本較高,強化事前服務和事后監管還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服務標準不規范,一些工作中還存在環節遺漏、流程掛空、責任不明晰的情況。
制度供給必須由政府來承擔,這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制度是一種稀缺的公共物品,政府通過制度供給,能夠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以滿足社會公共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用以規范和支撐服務流程的制度沒有建立。哈爾濱市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化不斷提高,在城市發展進程中,所有的公共事業都在發展壯大,這些對提供新型服務提出了不可抗拒的要求,而此時卻沒有建立用以規范和支撐服務流程的制度。
2.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制度來源于人們的選擇,制度的生成和變遷的動力來源于它帶來的效率”,而哈爾濱市在建設服務型政府過程中還沒有建立適應城市發展和公共服務進程進而滿足人民的公共服務需求的公共服務供給制度。
實際工作中,一些公務員自身素質較低,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服務宗旨觀念不強,群眾意識淡薄,“官本位”意識濃厚;大局意識不強,對大局和中心工作不了解、不關心,圍繞大局開展工作的主動性不高;法律意識淡薄,不擅于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不思進取,不深入研究思考問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作風浮躁,工作不實,熱衷于表面文章,且責任心缺乏;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甚至違法亂紀;一些官員甚至還沉溺舊式的管理,習慣于發號施令、享受權力、消費權力。
1.抓行政問責,建設責任政府。服務型政府應該是“當多大官就有多大責任”,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因不作為、亂作為或不當作為而造成不良后果的,要給人民群眾一個滿意的“說法”。實踐證明開展行政問責確實是增強政府工作人員事業心和責任感的有效辦法。
2.建設提高政府辦事效率的長效機制。政府及其部門最大限度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并按照最短化、最簡化、最優化的原則,實行行政審批流程再造,為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對保留的審批事項要集中辦理,并聯審批,限時辦結。要加快完善電子政務建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提高政府辦事效率。
3.規范服務標準,建設為民政府。按照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哈爾濱市在建設服務型政府時應繼續堅持以人為本,察民情、知民意、解民憂,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實現無縫對接和部門之間的整體聯動,使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向縱深發展。
政府公共服務的制度供給模式,就是政府在公共服務的供給和生產中建立、創設和安排公共服務體制與機制,用以滿足公共服務需求,實現公共服務的高效率、高質量、全方位、無縫隙的供給。按照供給的主體來看,主要有政府主導、社會主導和市場主導三種供給模式。在哈爾濱市服務型政府建設進程中,任何一種制度供給模式都很難滿足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的復雜性、動態性和多樣性的現實需要。因此,哈爾濱市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應注重政府、社會和市場的互動進行協同治理,構建一種綜合聯動性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充分發揮政府所具有強制優勢、超脫優勢、組織優勢和效率優勢;發揮社會自主供給模式所具有的雖無強制性卻有很強的約束性和針對性;發揮市場自發供給模式的自發性、漸進性和普遍約束力的特性,在聯動模式中克服每種模式的缺點并把其優點發揮到極致。如圖2所示:

圖2 哈爾濱市政府公共服務制度供給的綜合聯動模式
哈爾濱市政府在構建公共服務制度供給的綜合聯動模式過程中要注意防范“治理失靈”,保證公共服務供給的有效與公正,在協調公共服務模式發揮各自作用的同時既要避免重復又要確立富余。通過這種綜合聯動模式的供給,在哈爾濱市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必然能夠供給疏通流暢、有效互補、協同呼應的公共服務。
1.提高公務員的危機意識。這里講的危機意識主要是指公務員自身的生存危機意識,提高危機意識就是要嚴把進口、放大出口,對公務員按照《公務員法》的行為準則制定嚴格的考核辦法,有錯必糾,形成壓力與動力并行的機制。
2.提高公務員責任意識。公務員顧名思義可以理解為公共服務人員。因此服務就應成為公務員第一責任意識,要求公務員在法律的框架下,嚴格其操守、言行,始終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最高標準。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能夠犧牲自己的一切,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盡最大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這恐怕也是新時期公務員整體素質提高的一個基本要求。
3.不斷完善公務員隊伍制度建設。好的制度是保證事業成功的關鍵,而好的制度的關鍵在于落實。進行干部的考錄制度改革、培訓制度的改革、考核制度的創新。通過平衡計分卡等管理考核模式使工作流程、考核結果更具科學化、規范化,最大限度降低隨意性,對于提高效率、提高整體服務水平、創建優良發展環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王麗,韓藝.創新管理和服務方式的原則和領域[J].中國行政管理,2008(1).
[2]陳奇星.上海政府職能轉變與政府管理體制創新研究[M].2009.
[3]易新濤.地方服務型政府構建的限制性因素及其規避路徑[J].行政與法,2009(1).
[4]鮮靜林,王河.建設服務型政府過程中的誤區及其防范[J].中國行政管理,2009(1).
[5]程方升.服務型政府構建中地方政府服務質量:缺口與完善——基于RATER指數五緯度的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7(5).
D630.1
B
1002-2880(2010)12-0011-02
(責任編輯:陳鴻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