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春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 200240)
金融危機帶來的反壟斷法難題
——各國的做法及對我國的啟示
□ 仲春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 200240)
為盡快走出金融危機,各國政府采取了廣泛的經濟救助計劃,其中包括政府主導的企業合并和產業援助計劃。這些措施可能與反壟斷法發生沖突,長期來看不排除對市場競爭造成損害。通過了解美國、加拿大、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反壟斷執法當局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的做法,認識到我國的反壟斷執法一方面需要對危機作出呼應,一方面應通過適度執法保證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
金融危機;反壟斷;競爭
2008年至2009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在全球主要國家爆發。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兩三年就會爆發一次的金融危機使得學者研究危機下政府的行為變得非常必要。應對危機,各國政府使出渾身解數,救市計劃爭相出臺。這些措施的出臺也同時也為反壟斷執法帶來了變化、機遇和挑戰。首先是心理上的影響,金融危機難免會加深反壟斷執法者對市場的不信任。其次,金融危機下政府主導的大銀行、大企業合并此起彼伏,這是否和反壟斷法,尤其是其中關于企業合并的相關規定形成沖突。再次,面對金融危機,反壟斷執法是否應該相應地有所變化,OECD委員會主席Frederic Jenny博士認為,目前各國競爭主管當局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是拒絕變化,認為危機的發生是因為市場競爭的不足,當前一切商業活動將照常運行,競爭當局無需改變;第二種則持恐慌心理,認為目前不必專注于消費者福利的保護,政府需要的是更多監管和保護政策,反壟斷目標應當回歸20世紀60年代對分配的關注;第三種觀點則認為反壟斷執法需要做相應的調整,認為雖然競爭執法當局應該保持一貫的目標和標準,但也同時要認識到我們現在實施競爭政策的宏觀環境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必將影響反壟斷執法。[1]我們有必要了解主要國家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如何面對這場金融危機并思索新生的中國反壟斷法如何學習及應對。
作為金融危機的肇事國,為了防止經濟的進一步惡化,美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伴隨拯救方案的出臺,政府主導的大金融機構的并購也不斷發生。例如,美國摩根大通公司以總價約2.36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公司;美國銀行用換股方式以總價約440億美元收購美林證券。并購減少了銀行數量,增強了并購后銀行的市場控制力,形成某種程度上的壟斷。基于金融業本身的特殊性,政府動用了公共資金進行救助,極力促使合并成功。這是因為金融機構的倒閉會給整個金融體系造成難以想象的后果,其破產會引發其他相當數量的金融機構陷入經營困境并迅速蔓延至其他行業,引發社會恐慌。
金融危機導致的金融業合并要求反壟斷執法機構盡快完成審查,以保護儲戶利益、減小政府成本。此時執法速度甚至意味著整個國家金融系統能否安全度過危機。然而反壟斷執法是一項嚴肅的法律工作,反壟斷執法機構需要花費足夠的時間收集豐富的信息聽取充分的意見來分析和判斷一項交易對競爭的影響,倉促之下無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如果狀況緊急到執法機構必須放棄對競爭影響的審查,這對危機后市場秩序的恢復不利。
司法部在審查陷入困境的銀行合并時有幾種選擇。首先是盡快地審查。如果涉及嚴重的競爭問題,通常大多數的合并需要審查6到9個月,但司法部審查PNC金融服務集團收購美國國民城市銀行案僅花了7周時間,期間還包括進行實質性剝離包的談判。速度的加快意味著決定可能建立在不充分的信息基礎上。司法部同時可能推動被并購企業的資產剝離,雖然時間緊迫、未經過最優化的設計,但這往往是其首選的補救競爭問題的手段。
然而金融危機肆虐的損害之大導致即使極度壓縮審查時限也無法應對危機的緊迫性。例如,在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這樣可能嚴重引發競爭問題的案例中,7周都太長了。當司法部認為合并可能帶來反競爭的后果時,另一個選擇是說服銀行機構接受其他對競爭損害較小的買家。但是實現這一點很難,因為司法部認可的買家未必能夠得到其他金融監管部門的認可。例如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可能不支持司法部的選項,因為其從自身的角度考慮必須支持那些盡量減少使用保險基金的買家。而如果后者不認可并不愿意提供資金支持,是幾乎沒有買家愿意收購問題金融機構的。
最后一個選擇就是“口袋法令(pocket decree)”,也稱“空白支票(blank check)”。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都使用過這一方法。它允許競爭執法機構立刻批準一項交易,如果反托拉斯局完成調查后認為該交易是反競爭的且需要必要的補救措施,仍可以強制進行剝離。在2006年米塔爾鋼鐵公司并購阿賽洛公司一案中,由于米塔爾應允司法部進行必要的指定資產剝離,司法部在其完成調查前批準了這項收購。米塔爾和司法部反托拉斯局簽訂了書面協議,如果日后反托拉斯局得出結論認為收購實質上帶來了競爭的大幅削弱,它承諾將剝離特定的資產。協議要求米塔爾在反托拉斯局調查未決前分開持有這部分資產。口袋法令特別適合快速并購陷入困境的機構,而且同時是比較經濟的選擇,因為被剝離資產日后沒有了不良資產的負擔,可以不錯的價格售出,但之前由于不良資產的存在卻只能要價很低。[2]
在美國,銀行業的特殊性導致審查銀行合并與審查其他交易有所差別。作為一項通常的原則,銀行合并是豁免于Hart-Scott-Rodino法案①《克萊頓法》第7條A款,也稱為Hart-Scott-Radino法,即要求一些大的合并案當事方在合并前要事先向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司法部申報。但是銀行控股公司并購非銀行以及金融控股公司仍然受Hart-Scott-Radino法的規制。的。作為替代,美國聯邦儲備局、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美國儲貸機構監管署以及美國貨幣監理署和司法部共同承擔了執法權。②美國銀行業特別法包括銀行合并法 (BMA),1956年銀行控股公司法(the Bank Holding Company Act of 1956),房主貸款法(the Home Owner’s Loan Act), 銀行控制變更法 (the Change in Bank Control Act),管轄了大多數的銀行合并審查。BMA規定,除非相關銀行管理機構認為“必須立刻行動以避免銀行極為可能的失敗”,銀行管理機構反壟斷執法部門都需要評估交易對競爭的影響。美聯儲審查包括銀行控股公司及屬于聯邦儲備系統的銀行之間的交易;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審查兼并者是不屬于聯邦儲備系統的州銀行;儲貸機構監管署審查儲蓄機構和儲蓄與借貸控股公司之間的合并;貨幣監理署審查兼并者為國家銀行的交易。由于美聯儲擁有對銀行控股公司合并的執法權,因此它有權審查危機導致的銀行合并事件。實際上,美聯儲審查了富國銀行收購美聯銀行的申請以及美洲銀行收購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審查了摩根大通合并華盛頓互惠銀行案,因為該銀行在它的破產監管范圍。
在兼并者向合適的銀行監管機構提交了申請之后,該機構會將申請呈到反壟斷執法機構,由它們同時來判別交易對競爭可能產生的影響。銀行監管機構和反壟斷當局按照銀行合并指引來審查交易。該指引由反壟斷機構、美聯儲和美國貨幣監理署共同發布。美聯儲根據該指引進行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評估試驗。如果一個交易沒有導致赫芬達爾一赫希曼指數(HHI指數)超過1800或者增加超過200點,③從指數要求也可以看出美國對銀行業合并市場審查標準低于其他行業,其他行業的要求往往是HHI的增加不能超過100。則美聯儲一般不會挑戰這個交易。④參見銀行合并競爭報告——介紹與縱覽,http://www.usdoj.gov/atr/public/guidelines/6472.pdf.如果一個交易超過了這個界限,那么一般會要求合并金融機構剝離一些資產以將使HHI指數變化降低到200點以下。反壟斷部門使用這種方法來篩選出需要進一步審查的案件,并根據水平合并指南來分析這些超過界限的交易。在應用該試驗時,這兩家機構從不同方面來界定相關地理和產品市場。銀行監管機構使用如“傳統銀行”這樣事先設定的市場定義,將一些相關的產品市場和用作標準的主要城市統計地區界定為相關地理市場。而反托拉斯機構則按照水平合并指引考慮到消費者需求來界定相關市場。
兩家機構審查的法律標準還是有所區別的。反壟斷當局運用的是克萊頓法的第7條,而美聯儲除了考慮競爭后果還需要考慮 “財務和管理等資源和被提議機構的前景以及被服務社區的方便和需要”。通常,美聯儲會等待反壟斷當局提交一個競爭效果的報告,然后再得出它自己的結論。但是如果被反托拉斯局認為是反競爭的一項交易卻被美聯儲批準了,反托拉斯局可以要求聯邦地區法院否決。具體來說,是銀行在得到監管機構批準未得到反壟斷豁免前,司法部有一個30日的批準后等待期,可在這個期間提出訴訟。根據銀行合并法,法庭必須自動暫停該交易,這給了反托拉斯部門很大的談判優勢來進行處理協商。反托拉斯機構在歷史上很少行使這項權力,上一次使用是16年前的United States v.Texas Commerce Bankshares,Inc.案,然而在大多數的這類訴訟中司法部是敗訴的。[3]
除了“口袋法令”這樣程序性的規定,司法部發布的《水平合并指南》中有關于經營失敗和即將退出市場資產的這樣實體規定,即失敗公司法則 (the Falling Firm Doctrine)。滿足了該法則規定條件的并購不易受到反競爭的指控。“失敗公司”法則規定了4個條件:⑴失敗公司在近期將無法履行它的財務義務;⑵無法按照破產法第11章的規定成功重組;⑶已經努力地爭取合理的替代方法,能夠在相關市場中保留其有形和無形資產,同時比現提議的合并對競爭不利影響較小,但這種努力未成功;⑷若無收購,該公司資產將退出相關市場。指南認為,在某些情況下,當被合并企業面臨即將到來的經營失敗并導致該公司資產將退出相關市場時,這種合并不太可能創造或者加強市場勢力或者便利這種勢力的行使。這種情況下合并后的相關市場表現可能要強于拒絕合并而使該資產離開市場后的狀況。在這次危機下,反壟斷機構完全可以按照失敗公司法則來審查一些符合條件的兼并。當反托拉斯局認定一個公司符合這4個基本要素的時候,在正常情況下可能被阻止的交易將被批準繼續。因此,就這次金融危機下金融機構并購來說,美國反壟斷法中的這些制度設計盡可能地降低了沖突。
迄今為止,世界各地的反壟斷機構對金融危機做出的反應并不一致。一些國家對金融危機下反壟斷執法的對策進行了嘗試。例如韓國貿易委員會日前宣布將允許競爭對手在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發生的近10年內形成臨時卡特爾,即危機卡特爾的反壟斷豁免。在歐盟,歐盟委員會已在合并審查和政府援助建議審查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在英國,公平貿易局局長約翰芬格爾頓最近發表講話承認競爭管理當局不得不 “在局勢或其他政策利益高于競爭政策時顯示一定程度的實用主義”,但他同時警告在處理經濟危機時不能夠整體放棄競爭法原則。這些言論發表在公眾關注的英國政府快速批準勞埃德銀行與哈利法克斯銀行合并之后,該合并引發了公平貿易局的關切。
還有一些國家的競爭執法機構并不十分積極說明他們的意圖,如加拿大競爭局。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該國還沒有看到許多由危機引發的企業倒閉或兼并情況。盡管如此,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如何應用競爭政策這個問題在加拿大同樣存在。加當局是否繼續以“一切照舊”的方式運行競爭法還是調整其執法標準,以適應更廣泛的經濟關切,雖然這種關切可能并不符合嚴格實施競爭法。
有一些先例表明,競爭局面對緊急情況將加快審查進程。如1999年在Canadian Airlines陷入嚴重困難時,競爭局決定批準Air Canada對它的兼并。盡管兼并后的公司將占據國內90%的航空客運收入。該案前期的合并審查只進行了1個月,遠短于通常的審查時間。競爭局認為沒有對競爭更有利的買家,而且收購較之對Canadian Airlines公司進行破產清算要好。
通常,競爭局對企業合并審查的過程中沒有正式列入其他非競爭的考慮。加競爭局往往為其不受政治壓力影響及執法的獨立性而自豪。在標準的合并審查程序中,加拿大認為銀行業和運輸業這兩個行業對公共利益的考慮可能高過反壟斷的考量,因而對其進行“公共利益”的平行審查,導致這兩個行業中一項反競爭的合并有可能得到批準。
在銀行之間合并(以及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合并)中,競爭局的審查顯然從屬于聯邦財政部長的最終決策。2009年3月29日加拿大新修訂的競爭法第94條(b)規定:“競爭法庭不得根據第92條的規定做出命令:應由銀行法、合作信貸機構法、保險公司法或者信托和貸款公司法下管轄的合并,財政部長向委員會證明合并和公共利益相關,而應當由這些法來管轄的。”該條明確規定了只要部長證明是“符合公關利益”的銀行合并就不應被阻擋,這其實明確了財政部長的權利凌駕于競爭問題之上。另外,財政部長也有權力阻止一項不符合公共利益的合并,即使該合并并不帶來競爭問題(或者即使帶來也能夠得到解決)。根據2003年政府回應,部長評估公共利益的標準是:⑴加拿大消費者獲得金融服務的便利度;⑵加拿大消費者能否繼續擁有充分的選擇;⑶合并后對國際競爭的影響及合并方的長期業績增長前景;⑷合并為深化和擴大加拿大資本市場所做的貢獻;⑸合并所導致的雇員變動。其中一些標準,如合并后實體對競爭的總體影響和反壟斷評估顯然是一致的目標。然而,其他的公共利益考量,如對員工的影響以及獲得金融服務的便利性,顯然和反壟斷法的執法目標不一致。
其他一些行業雖然不涉及“公共利益”衡量,但加拿大競爭法本身有經濟困難時期應用的原則性例外,如失敗公司。按照競爭局發布的合并執法指南,一個公司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被認定為“即將失敗的”(falling):⑴破產或很可能破產;⑵它已經開始或很可能自愿發起破產程序;⑶已經或可能請求破產或被接管。競爭局通常會要求公司提供財務信息 (如預計的現金流量和信用信息)來支持其經營失敗或即將失敗的主張。
在競爭局接受一個失敗公司論證之前,它也將考慮是否有任何比合并更可取、可帶來更充分競爭的辦法。特別是,競爭局將審議是否有“對競爭更有利的購買者”,它愿意支付的價格多于扣除交易成本后清算的凈收益。在分析是否有對競爭更有力的更好的買家時,競爭局必須確信已徹底尋找過。否則,競爭局會要求一個獨立第三方,如投資商或經紀人來操作尋找過程。競爭局也考慮是否裁員或重組失敗公司或清算等方式會比合并帶來實質更高水平的競爭。[4]
除了“失敗公司”理論,加拿大競爭法明確了“效率辯護”。如果合并產生的效率收益“能夠大于或抵消對競爭的不利影響”,競爭局也會批準一些對競爭有負面影響的合并。在對一項合并交易進行競爭效果評估時,競爭局并沒有將效率辯護納入其中,而是之后單獨進行考量。實際上這一條很少被使用,至今的案例是2000年Superior Propane公司吸收ICG Propane公司一案。另外,競爭局還可以在一項合并完成后1年內(競爭法修改前是三年)提起訴訟,如果它認為這一合并嚴重妨礙了競爭。但競爭局從未使用過這一權力。然而在金融危機這種緊急狀態下,這未必不是一個亡羊補牢的辦法。
前面我們提到的一些競爭執法政策,如失敗公司法則也許有助于解決矛盾,但是它針對的只是個案而不是危機中的普遍救助。歐盟則通過對國家援助計劃進行協調從面上來解決這種矛盾。
由于歐盟致力于歐洲市場一體化,因此如何確保各國的救助措施不扭曲成員國之間的競爭是非常必要的。歐盟各國在這次危機中出臺了有針對性的救市計劃,對市場注入了大量的資金以期待盡快實現經濟正常化。但成員國的援助措施必須向歐盟委員會事先申報,并經委員會據政府援助條例批準后方能實施。委員會在競爭政策方面的職責不僅是向各成員國提供采取措施的法律依據以實現經濟穩定,同時還需維護公平競爭并確保各國采取的措施不會將問題轉嫁給其他成員國。歐盟法允許成員國對處境困難的企業提供國家援助,條件是該援助行為經社會、地區以及宏觀經濟政策考量后被證明是合理的。歐盟救援和重建援助條例旨在限制援助對競爭的影響,保障其透明性,并確保企業得到公平對待。就此,競爭總司特意出臺了一個指引文件,就當前情況下國家級扶持項目如何適用政府援助條例以及如何對各金融機構進行救援做出說明。文件在承認當前經濟環境的特殊性以及金融系統內在的系統風險的同時,明晰了什么樣的公共計劃是不可少的,以防止不必要地扭曲進入機構之間的競爭,對其他歐盟國家產生經營的負溢出效應,特別是在中長期。另外,歐盟競爭總局成立了經濟危機處理小組,作為和所有歐盟國家政府實施的援助措施進行聯絡的機構,并與成員國溝通歐盟經濟復興計劃或各自國家的恢復計劃中與競爭有關的問題。歐盟競爭委員會認為,盡早與經濟危機處理小組聯系可以幫助會員國家迅速設計國家措施,以幫助實體經濟恢復并遵守國家援助規則。特別是經濟危機處理小組課題提供指導、制定并不構成國家援助的措施,或者屬于集體豁免因而無需實現通知的措施。⑤參見歐盟競爭委員會官方網站:http://ec.europa.eu/competition/contacts/stateaid_mail.html#crisisteam,檢索日期,2009-6-15.
歐盟競爭總司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僅限于對政府援助的控制。當金融危機殃及一家金融機構時,往往可以通過另一家更具實力的金融機構對其進行收購來解決危機。只要達到了某種門檻限定條件,這類收購行為將受到歐共體合并條例的規制,并適用常規的合并審查原則。這樣,委員會可以并將考慮不斷發展的市場條件,必要時會考慮瀕危企業抗辯問題。
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給中國帶來的啟示是方方面面的,如合理解決創新和監管的關系,平衡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關系等。新生的反壟斷法更面臨著是否還需要嚴格執行的挑戰。
總體來看,面對金融危機,中國應盡量避免短視的經濟政策,不能放松甚至放棄對壟斷行為的監督、調查和制止。政府既要解決當前經濟困難,也要權衡短期經濟刺激政策對市場競爭格局的長期影響。還特別要警惕金融危機誘發并加重非短期中國特色的政策大于法的現象。在經濟衰退和失業增加的壓力下,地方政府為提高政績,通過歧視性收費、認證、許可等方式扶植本地企業、限制外地產品進入本地或在招標中偏向本地企業和人員的動機有可能增強。地方保護主義可能在省區市之間加劇。這會使負責監督和制止行政壟斷的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工作變得更加艱難。
在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周期中,輿論熱點均集中在政府救援計劃、經濟刺激方案、金融監管改革等方面,反壟斷在其中應起的作用容易被忽視。從國外的歷史經驗來看,遇到嚴重的經濟危機時,一個國家的反壟斷政策常會出現搖擺和困惑。例如美國上世紀30年代經濟出現大蕭條,1933年最高法院在“阿巴拉契亞煤炭公司訴美國”案中對價格聯盟這種明顯的壟斷行為表示出容忍的態度,而國會更通過 “國家產業復興法案”(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直接支持一些具有壟斷效果的行為。不過兩年后,美國最高法院通過“謝克特家禽公司訴美國”(Schechter Poultry Corp.v.U-nited States)一案判定“國家產業復興法案”違憲,繼而在1940年的“美國訴索科尼真空石油公司”案中將橫向價格協議重新納入本身違法原則的框架下,糾正了此前對反壟斷基本原則的偏離。現在雖然短期內拯救整個金融體系的緊迫性高于一切,但這些并購集中后可能導致的對市場競爭的長期影響也不可忽視。[4]
我國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是:“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金融危機下政府政策與競爭法應當是協調的,其目的均為保證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實際操作中也應當做到盡可能地協調。競爭法原則符合當前宏觀經濟的規律,當前執法機構可適度放寬對那些讓經濟穩定的必要措施的干預,即使這些措施短期來看似乎不符合促進競爭。另外,競爭法與政府政策可發揮基礎的重要的作用,甚至是監督復蘇的作用。特別是對重大的兼并或其他被提議的經濟倡議進行審查時要發揮積極的作用。競爭主管當局可以參與政府決定的制定,例如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主席的地位可控制政府對競爭的干涉;歐盟對政府援助計劃的審查;法國競爭主管當局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提出有約束力的意見。
縱覽我國反壟斷法,可適用于金融危機這種特殊經濟環境下執法應對的有這樣一些條款:第15條中對于在“經濟不景氣,為緩解銷售量嚴重下降或者生產明顯過剩的”情形下達成的壟斷協議的例外規定;第28條與29條對“競爭產生的有利影響明顯大于不利影響,或者符合社會公共利益的”經營者集中,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作出不予禁止的決定的規定。但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決定附加減少集中對競爭產生不利影響的限制性條件。因此從實體法的層面來看,我國反壟斷法存在相關規定,具有一定的執法靈活性,重要的是執法機構需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經濟危機狀態下的反壟斷執法指南,并積極參與到對政府相關決策的預審查活動中,避免大的沖突的出現。
當然,反壟斷的作用也不能過分強調。如有看法認為,在金融危機中受到嚴重沖擊、得到美國政府救助的這些大銀行,包括保險業巨頭AIG,是因為規模發展到如此龐大,以至于政府無法坐視其失敗。所以,政府應通過反壟斷審查,阻止巨型企業的形成,以免陷入“太大不能倒”的窘境。然而,這種做法容易將反壟斷機關的職責擴大到超出其分析能力的程度。例如一些混合經營企業的跨行業并購后規模巨大,但未必對各自相關市場的競爭造成消極后果。目前來看,對特殊行業如銀行業和保險業加強監管應該更為合理有效。因此,反壟斷審查仍然應當將精力集中在對競爭影響的分析上。[5]
協調政府救市措施與促進競爭之間關系的必要性源于政府糾正經濟危機的短期措施可能在長期會對經濟復蘇和健康發展具有很大的負面效果甚至是毒性。雖然缺乏競爭不是造成問題的全部,但提升競爭絕對是解決辦法的一部分。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我們的政府政策要救急,但絕不可無視長遠后果,枯竭了我們經濟發展中的長遠動力。
[1]Frederic Jenny,Financial crisis,Regulation and the Future of Antitrust[EB /OL].http: //www.astrid-online.it/Dossier-d1/Documenti/JENNY_Financial_crisis_regulation_and_the_future_of_antitrust.ppt,search date:2009-6-26.
[2]Jonathan M.Rich and ThomasG.Scriven,Bank Consolidation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How Should the Antitrust Division Review “Shortgun Marriages”?,www.antitrustsource.com,December 2008.
[3]Jonathon M.Rich and Thomas G.Scriven,DOJ Fast-Track Options Speed Banking Antitrust Reviews,http: //www.americanbanker.com/usb_article.html?id=20090424IJBLYPJ2,search date:2009-6-19.
[4]Mark Katz,Anita Banicevic,and Jim Dinning,Antitrust in a Financial Crisis - A Canadian Perspective,the antitrust source,April 2009,by the Amercian Bar Association.
[5]大橋弘教職研究員: 經濟金融危機中的競爭政策[EB/OL].http://www.rieti.go.jp /cn/rr/71.html#note,2009-6-15.
(責任編輯:徐 虹)
Competition Law Problems Brought by the Financial Crisis——Take a Reference from Other Countries
Zhong Chun
A wide range of economic rescue plans are taken by worldwide governments to go ou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s soon as possible.These plans include government-led mergers and industry assistance programs.These measures may lead conflict to the anti-monopoly law in the short term,the improper use of the relief measures may also lead to long-term damage to competition.Antimonopoly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Canada,the European Union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take an appropriate adjustment and adaptation.China's anti-monopoly law enforcement need crisis response,at the same time law enforcement should not be relaxed in order to ensure long-term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financial crisis;anti-monopoly;competition
D922.294
A
1007-8207(2010)02-0121-05
2009-08-17
仲春 (1978—),女,安徽合肥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深圳大學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經濟法學。
本文系王先林教授主持的2008年度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重點課題 “反壟斷法實施問題研究”中期成果的一部分,項目編號:08SFB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