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及時
人大前沿話題
當前人大監督要注意解決好三個問題
□ 陳及時
人大監督屬于權力機關對執行機關的監督,它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代行的是人民的權力,由憲法和法律確定其監督的權限、對象、范圍、程序和方法,因而相對于其他監督具有權威性、至上性和法定性的特點。這一特點決定了人大監督必須嚴格依法辦事,要充分維護法制的尊嚴和原則。在當前的工作實踐中,要注意解決好以下三個問題:
要堅持面對法定的被監督主體。這似乎不應成為問題,但在現實工作中,確有避本就末的現象。政府接受監督多以委托的方式由部門出面受理監督事項、辦理監督意見、報告落實結果,對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名義上是政府,而實際卻衰減成為部門的責任。這種做法如果被不斷強化和模式化,將模糊憲法和法律對國家機關的職能職責定位,淡化政府對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的責任意識。因此,人大及其常委會開展監督,應堅持以“一府兩院”為被監督的主體,盡量避免直接面對政府工作部門。對于保證其他組織、個人遵守和執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與上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應主要通過監督“一府兩院”及其職能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來實現;對于政府各方面工作的推進,應監督政府積極履職去組織指揮相關工作部門落實。
要保障“一府兩院”行使好法定職權。人大監督在一些地方也存在過多過細的問題,以致“一府兩院”工作起來放不開手腳。“一府兩院”雖然由人大產生并對人大負責,但都是致力于一個共同目標而具有不同職能的國家機關,都具有法律賦予的職責職權,雙方只有在依法履行好各自職責、行使好各自權力的前提下,才能充分保障目標的一致性和合力的最大化。人大及其常委會對“一府兩院”的監督主要是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要落腳在督促其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積極履職推進各項工作上,而不可陷入具體事務,以至干涉“一府兩院”職權范圍內正常的事;更不要越俎代庖,去直接參與和處理有關工作與問題。同時,對于“一府兩院”依法行使職權,還應從權力機關的角度,給予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使其大膽開展工作,充分發揮行政司法機關應有的職能作用。
要維護人大監督的法定權威。對行政權、司法權實施有效的監督,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我國推進民主政治、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維護人大監督的法定權威,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維護法制的尊嚴,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當前一些地方人大監督存在有名無實、權威性不足的問題,對此要切實加以改變。首先,要加強對執行憲法和有關人大制度的法律法規的監督,強化對人大制度的宣傳,增強全民的人大意識。其次,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樹立監督到位就是最好的支持的理念,充分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權力,認真執行法律作出的各項規定,適當運用法律明確的剛性手段,切實解決好敢監督、會監督、提高監督實效的問題。第三,要將人大及其常委會開展監督和“一府兩院”接受監督的情況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和廣泛的渠道向社會公開,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人大監督的力量和權威來自人民,只有將監督完全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和支持之下,監督的質量才會得到提高,監督的權威才會得到增強。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