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剖析金融危機的基礎上,對中國商業銀行自身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如何加強風險控制展開探討。
[關鍵詞]金融危機 商業銀行 風險控制
2008年全球的商業銀行都經受了金融危機的不同程度的沖擊,作為中國凈資產收益率最高的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業績一直為人期待。對此,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解釋道,一方面,是全球金融市場的變化對建行業績有些影響,另一方面是,本著審慎的原則,建行一次性增加了次貸損失的撥備,所以對三季度的業績影響很大。
2005年,建行開始推行審計體制改革,即通過首席審計官對全行審計工作實行直接管理,建立起垂直向上報告的審計體制。與此同時,建行還健全了審計整改落實情況的跟蹤機制,確保審計的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第二年,建行總行設立首席風險官,逐級向下派出風險總監、風險主管、風險經理,形成了垂直的風險管理鏈條。
此外,建行還實行了風險經理和客戶經理“平行作業”,將風險管理關口前移到貸款審批之前,使風險管理更加貼近市場。為了確保各項改革的有效落實,建行配套了相關的監管措施。
自2005年起,建行連續三年組織案件專項治理,針對案發規律和風險隱患進行系統整改。自實施以來,建行處理的案件總數由2004年的73件下降到2007年的16件,涉案金額也由4.4億元下降到了0.17億元。
國際最先進的銀行并不必然是規模最大的銀行,但一定是風險控制最好的銀行,而且也必然是客戶服務最好的銀行。2007年資本市場異常火爆之時,建行首先想到的是為顧客能夠理性投資推出專門的風險提示辦法。在建行代銷的基金、信托、保險產品及其他投資關聯產品處,顧客首先看到的是擺放在醒目位置的風險提示。建行把一切可能的市場波動風險、交易環節風險都充分揭示出來,反復提醒客戶。同時還積極研究制定交易高峰期計算機系統應急備份方案,提示客戶可能存在的技術風險,使其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目前我國銀行業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 內控制度不健全,風險責任不明確,風險管理力度不足。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處于國家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指揮下,難免忽視對風險的控制和管理。不良資產比例居高不下,缺乏切實有效的內控制度,對從業人員的約束力度不夠。
2. 風險計量分析方法落后,風險管理方法和風險管理工具與西方尚有差距。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尚未進行公司、國家、銀行、零售貸款,專項貸款、股權投資方面等的細分,評級體系仍實行一逾雙呆四級分類法和五級分類法,沒有成熟的風險計量模型,信用評價仍以定性分析為主,客戶風險評價的準確性較差內部評級尚未應用于信貸決策、資本配置、貸款定價、經營績效考核等方面缺乏以風險為導向的資本資源配置機制。此外,國外商業銀行對風險的分析采用數理統計的定量方式,而我國商業銀行對風險的防范仍習慣用定性方式,對風險的預防存在較大缺陷。
3、國內商業銀行缺乏專門的風險管理人才。風險管理是一門需要金融學、數理統計和管理學綜合知識的學科,但是無論是國內業界還是相應的大學教育,均在此前對這方面缺乏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商業銀行,往往只看重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而忽視了現代金融領域中常常存在的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各大高校才全面增開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但尤如杯水車薪,我國銀行業引進專門風險管理人才,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制仍然任重道遠。
二、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探討
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就是對風險識別和風險估評之后測出的風險進行處理和控制的過程,風險控制既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核心內容。
1. 風險的承擔與回避——建立健全內控機制、風險評估機制。風險的回避與承擔是一種事前控制,是指經營管理者考慮到風險的存在,主動放棄或拒絕承擔該風險。風險回避是一種保守的風險控制技術,回避了風險損失,同樣也意味著放棄了風險收益的機會。但當風險很大,一旦發生損失將極為嚴重,銀行很難承擔時,這一措施還是有效的。選擇風險回避或承擔實際上是一個風險決策的過程,是在風險決策分析的基礎上按照管理者自己的風險效益偏好,選擇使目標最優化的方案。
2. 風險轉移——完善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績效考核機制。建立新型的以風險為基礎的考核盈利指標,按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其核心思想是將風險帶來的未來可預計的損失量化為當期成本,與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一道,直接對當期盈利進行調整,衡量經風險調整后的收益大小,并且考慮為可能的最大風險做出資本準備,進而衡量資本的實際使用效益,使銀行的收益與所承擔的風險直接掛鉤。RAROC績效評價法將銀行的收益與銀行所承擔的風險相結合考核銀行的經營績效,縮小管理者與出資人之間的目標差距,對改進中國商業銀行的績效評價方法具有積極意義。同時,通過靈活使用金融工具,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合理的轉移和分散風險,使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管理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3. 風險補償——建立堅固的防線應對可能的危機。作為商業銀行經營的基本原則之一,新巴塞爾協議對商業銀行自有資本、核心資本作出了明確的界定。其中,核心資本不得低于其風險資產的8%,附屬資本不得超過核心資本100%。對壞賬準備金和長期負債也作了相應的要求。所以,商業銀行在保證法定準備金的基礎上,應當準備部分超額準備金,同時計提一部分呆賬壞賬準備金。同時,通過大力發展表外業務、中間業務增加銀行利潤,擴大自有資本,保證良好的經營秩序。在現在震蕩的市場環境下,商業銀行有必要對自身的資產和負債價值,特別是利率敏感性資產和負債進行重新估價,確定資金缺口,采用套期保值或者購進債券等方式對資產和負債進行免疫。
參考文獻:
[1]江文玉《金融危機對中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啟示》[J]現代商貿工業. 2009(9)
[2]張汀《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探討》[J]現代商業.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