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在分析商業銀行現有信貸風險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上,指出了我國商業銀行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最后從人力資源、組織結構、制度環境等方面提出了較為詳細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信貸風險 內部控制 有效性 制度建設
繼2005年中國銀監會頒布實施了《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試行辦法》后,我國商業銀行紛紛開始了內控制度上的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仍要看到的是,我國商業銀行在內控方面仍存在著較大的缺陷,這些缺陷對商業銀行乃至整個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健康發展都產生了嚴重的制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尚未建立或實施有效的信貸責任追究制度
現有的內控制度關于責任追究制度的環節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缺陷:(a)對貸款各個流程所產生風險的職責定位模糊;(b)如何區分應該追究的責任界限模糊;(c)缺乏與信貸責任追究制相配套的信貸業務運營激勵機制;(d)終身責任追究制度的兩難困境,人員內外部流動的不可抗拒性,使該制度缺乏現實意義。
2. 信貸風險內部控制缺乏獨立性
獨立性原則要求信貸風險的檢查和監控工作要獨立地開展進行。比如信貸風險的稽核,通常是由設在該行的稽核部門進行,而稽核部門是歸該行領導,試想一個被領導的業務部門如何去有效披露領導者的信貸風險,所以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相互制約和獨立性,從而導致了道德風險的失控。其次,國內商業銀行根據貸款種類或者產品設置部門,劃分業務領域的方法,違背了信貸資金經營的內在規律,容易造成信貸風險管理上的分散和內部各個信貸部門的互相扯皮,對信貸風險的管理起到非常消極的影響。
3. 信貸風險內部控制缺乏連續性和細致性
在銀行的貸前調查中,對首筆貸款的雙人調查制度得不到真正地貫徹落實,此外部分信貸調查人員對擔保企業的核保工作留于形式,缺乏細致的實地調查,最終導致第二還款來源有時候形同虛設,造成不具備擔保能力的企業進行超過其擔保實力的擔保以及關聯企業的關聯擔保、相互擔保和反擔保的出現。相當多的信貸工作人員對企業的虛假財務信息防范不夠,很少深入企業將實際運營情況和賬務報表反映的情況進行對比調查。
4. 信貸風險控制重制度建設,輕貫徹落實。
我國的商業銀行對于信貸風險控制大多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但是有章不循,有規不依的情況很嚴重,在實際信貸業務運作中存在著唯長官意志、濫用職權、造假等現象。商業銀行的管理層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容易滋生嚴重的長官意志,且審批和授權的隨意性非常大,使得內部控制的規章制度落不到實處,流于形式。
加強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議
1. 加強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環境建設
董事會是內部控制的最高決策機構,對高級管理層實行管理、指導和監督,為了更好地履行內部控制職責,銀行董事會可以下設常務董事組成的執行委員會,由多數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信貸委員會、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以及高層管理人員提名委員會等,通過這些專業委員會發揮集體優勢,體現“專家治行”的理念,以保證董事會決策的獨立性和科學性。產權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國有商業銀行在進行股份制改造時要歡迎新的投資者加入。通過引入資質較好的戰略投資者,尤其是民營資本來實現股權結構的重建,形成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從而形成有效的內部約束機制。在組織結構上,應借鑒花旗銀行、渣打銀行等知名外資銀行引入ISO9000的認證,按照ISO9000的標準撤并虧損和無效益的支行,改變原有的部門重疊、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的狀況。應積極培育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內控文化,營造全面的風險管理文化。內部控制歸根到底是由人進行的控制。要在銀行內部營造出一種尊重人、理解人的良好氛圍,使每一個參與內部控制的成員在物質上有強烈的價值歸屬感,在精神上有崇高的使命感。招商銀行企業文化在國內商業銀行中獨樹一幟,其他商業銀行可以加以借鑒,結合本行實際進行創新。
2. 加強信貸風險的人力資源控制
以人為本是任何企業經營成功的基本常識,商業銀行尤其不能例外。COSO報告、巴塞爾委員會都強調人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認為其是控制環境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對商業銀行信貸從業人員進行人力資源上控制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①信貸人員的從業資格控制;②信貸人員的基本職業操守控制;③信貸人員的責任控制制度的改善;④信貸人員操作風險的制度控制、審查;⑤信貸人員的激勵制度控制。
3. 加強信貸風險控制的制度建設
商業銀行信貸制度控制是整個信貸風險控制的物質保障,要根據信貸資金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的原則構建貫穿信貸業務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監控的全程風險制度控制體系。①強化信貸風險的制度控制環境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改變我國商業銀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授權不清,分級混亂的情況。②加強授信電子化和風險預警系統建設。
4. 加強信貸風險的組織結構控制
我國商業銀行必須建立信貸風險的嚴密組織體系,這是保證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基礎。信貸部門組織機構的設置是信貸管理體系的表現形式之一,雖然各個商業銀行在其設置上表現出了不同的特點,但是目的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貸業務中存在的風險,保證信貸資產的安全,使銀行的利潤目標最大化。
信貸部門的組織結構設置必須采取職責分離、相互制約的貸審分離原則。各個部門的職責分工要清楚合理,內部的崗位分工也要十分明確,必須形成書面的文件。信貸組織結構設計應該遵循以下原則:①建立嚴格的授信風險垂直管理體制,對授信進行統一管理;②建立職責明確、分工合理,崗位之間相互制約的信貸組織結構;③建立貸、審、放關鍵職能分離的約束機制。
參考文獻:
[1] 史東明.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于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J].中國金融,2003,(3):23
[2] 康書生.1999.商業銀行內控制度:借鑒與創新[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3] 吳水澎等.2000.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與啟示[J].會計研究,(9):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