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自進入世貿組織以來,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人才尤顯重要,尤其是知識型人才。因而,如何留住人才,如何穩定人才隊伍是每一家企業都要考慮的頭等大事。只有留住人才,穩定人才隊伍,并讓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企業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本文從分析知識型員工的特點入手,從員工個人與企業兩個角度分析了知識型員工離職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穩定知識型員工隊伍的對策。
[關鍵詞]知識型員工 離職
一、知識型員工的概念與特點
知識型員工是指“那些掌握和運用符號和概念,利用知識或信息工作的人。”一般是指從事生產、創造、擴展和應用知識的活動,為單位(或組織)帶來知識資本增值,并以此為職業的人員。知識型員工與普通員工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具體如下:
1.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知識型員工大多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具有較高學歷,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與此同時,由于受教育程度較高,知識型員工大多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如開闊的視野、強烈的求知欲、較強的學習能力、寬廣的知識面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素養。
2.具有強烈的自我價值實現愿望。知識型員工通常具有較高的需求層次,往往更注重自身價值的實現。為此,他們很難滿足于一般事務性工作,而更熱衷于具有挑戰性、創造性的任務,并盡力追求完美的結果,渴望通過這一過程充分展現個人才智,實現自我價值。
3.具有很高的創造性和自主性。知識型員工是一個富有活力的群體,從事的不是簡單的重復性工作,而是依靠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頭腦進行創造性思維,在易變和不完全確定的系統中充分發揮個人的才干和靈感,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并不斷形成新的知識成果,推動著技術的進步。因此,知識型員工更傾向于擁有寬松的、高度自主的工作環境,注重強調工作中的自我引導和自我管理,而不愿如流水線上的操作工人一樣被動地適應機器設備的運轉,受制于物化條件的約束。
4.勞動過程難以監控。知識型員工的工作主要是創造性活動,依靠大腦而非肌肉,勞動過程往往是無形的,而且可能發生在每時每刻和任何場所。加之工作并沒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驟,其他人很難知道應該怎樣做,固定的勞動規則并不存在。因此,對勞動過程的監控既不可能,也沒有意義。
5.勞動成果難于衡量。知識型員工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種思想、創意、技術發明和管理創新的形式出現,并且勞動成果的形成通常非一人所為,需要團隊的協同合作與共同努力。因此,勞動成果一般難于衡量。
6.工作選擇的高流動性。由于知識型員工有能力接受新工作和新任務的挑戰,因而擁有遠遠高于傳統工人的職業選擇權。一旦現有工作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個人成長機會和發展空間,他們會很容易地轉向其他公司,尋求新的職業機會。
二、知識型員工主動離職的原因分析
員工離職是企業中的普遍現象,無論何企業、何行業、何規模、何所有制和何時,員工離職的現象隨時隨地都會發生。下面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知識型員工主動離職的原因:
1.知識型員工主動離職的個人原因分析
首先,知識型員工喜歡學習的這種個性特征使其本身就具有較高的流動意愿。他們不希望終生在一個組織工作,所以他們會通過企業間流動這種途徑來學到更多的知識。據哈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的離職原因調查顯示:“想嘗試新工作以培養其他方面的特長”被列于眾多原因之首。
其次,知識型員工往往有較強的職業意識,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有明確的規劃,當組織的發展與自身的發展相沖突時,這類員工往往會選擇離開。
再次,工作和競爭壓力過大、厭倦目前的工作和人際關系處理不好等也是知識型員工在工作中普遍會遇到的問題,因而這類知識型員工也會選擇主動離開轉到其他企業。
最后,在生活中,知識型員工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住房、子女教育、侍奉老人和夫妻兩地分居等,為了解決現實生活問題,這類知識型員工也會選擇離職。
2.知識型員工主動離職的企業原因分析
首先,沒有把員工安置在合適的崗位上造成員工主動離職。知識型員工渴望通過工作來充分展現個人才智,以實現自身的價值。如果將員工安排在一個不適合的崗位上,那么員工的智慧就不能發揮出來,就不能享受工作給其帶來的成就感,就不能實現其自身價值,從而導致員工主動離職尋求發展。
其次,接受培訓與教育的機會不多也會造成員工主動離職。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太快,知識型員工渴望獲得教育和培訓機會,希望學到更多新的知識,以實現自身增值。如果企業不能提供培訓與教育的機會,那么就很難在此企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就會考慮離職尋找另一家企業。
再次,不合理的薪酬與福利也會造成員工主動離職。經濟收益對每一個知識型員工來說也同樣重要。雖然說報酬對知識型員工來說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他們非常關注由報酬所體現出來的公平性,高效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果薪酬與福利不合理,那么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大多數知識型員工會考慮離職。
再次,不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也會導致員工主動離職。績效考核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員工的發展,如果績效考核體系本身不科學,那么考核所得出的結果就不可能合理。用不合理的結果來評價員工過去的成績,員工心中肯定會有怨言,從而導致工作積極性下降,更有甚者干脆離職。
最后,企業沒有處理好與員工之間的勞動關系也會導致員工主動離職。為了維護雙方的利益,企業就應該處理好雙方的勞動關系。如果在上崗之前沒有處理好勞動關系或者在履行勞動關系的過程中,企業沒有按照勞動合同承諾的兌現,那么員工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同時企業的利益也會受到影響。如果員工的利益沒有保障,那么員工就感覺工作不穩定,沒有踏實與安全感,當然更別提成就感與自身價值的實現了。因此,如果企業不能處理好與員工之間的勞動關系,就不能營造一個穩定和諧的工作環境,從而會導致員工的主動離職。
三、穩定知識型員工隊伍的對策分析
“人”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企業不能離開人,因為其任何目標的實現都必須依靠人。因此,如何穩定知識型員工隊伍,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頭等大事。下面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分析穩定知識型員工隊伍的對策。
1.實施有效的招聘
不成功的人員招聘是以后員工主動離職的隱患。找到合適的人如果放到不合適的崗位或者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都是不成功的招聘。招聘合適的人才并把人才配置到合適的崗位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如果我們實施有效的人員招聘,為企業挑選適合其發展的優秀員工,而且人崗匹配,適崗適人,那么對員工主動離職能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因此,企業必須要對眾多的求職者進行甄別,挑選出符合企業發展和需要的人,并且還應當保證這種甄別和挑選具有相應的有效性。
2.注重培訓與教育
二十一 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注重培訓與教育將會成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條件之一。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員工的培訓與教育是使員工不斷成長的動力與源泉。對于新進公司的員工來說,要盡快適應并勝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學習,還需要公司提供幫助。對于在崗的員工來說,為了適應公司的發展,需要不斷調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于此,企業必須進行有效的培訓,以最大限度地開發員工的潛能。而且企業應將培訓與教育貫穿于員工的整個職業生涯,以使員工能夠在工作中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隨時學習到最先進的知識與技術,保持與企業同步發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成為企業穩定可靠的人才資源。
3.合理的薪酬與福利
薪酬與福利有兩個作用:一是對員工過去業績的肯定;二是借助有效的薪資福利體系促進員工不斷提高業績。一個有效的薪資福利體系必須要具有公平性,保證外部公平、內部公平和崗位公平。因為員工會將所得報酬與自己的付出、同事以及外部市場進行比較,如果企業的薪酬體系不能做到內部公平、公正,并與地區行業薪酬水平相吻合,那么員工便容易產生不滿情緒。員工的這種不公平感將會直接影響其工作的積極性,并出現消極怠工,甚至主動離職的現象。所以,合理的薪酬與福利是對員工過去業績的一種公平肯定,會讓員工獲得成就感,并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潛能。因此,合理的薪酬與福利不僅是吸引和留住知識型員工的前提,也是人力資本不斷增值的重要基礎。
4.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
績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借助一個有效的體系,通過對業績的考核,肯定過去的業績并期待未來績效的不斷提高。由于知識型員工的勞動成果難以衡量,因而對知識型員工要進行正確的考評。注重知識型員工的人格和價值,承認知識型員工的勞動和業績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因為績效考核結果是加薪、人事調整和晉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據。因此,針對知識型員工的勞動特點,一定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留住人才,為企業所用。
5.處理好員工關系,構建穩定和諧的環境
知識型員工綜合素質較高,工作選擇流動性大,為維護企業與知識型員工的利益,企業應處理好與知識型員工之間的勞動關系,以免以后給企業的經營和員工的發展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企業處理好與知識型員工勞動關系的目的在于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為企業業務的開展提供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企業只有理順好與知識型員工之間的勞動關系,才能更好地進行經營與發展,最終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贏,從而穩定員工隊伍!
參考文獻:
[1]劉 曄.知識型員工流失的原因及對策[J].企業人才,2006(2)
[2]羅 華.知識型員工的激勵.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2004.
[3]馮友室,戴良鐵.影響企業員工離職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對策[J].商業研究,2005 (5):60
[4]陸菁.員工離職原因分析及對策.(碩士學問論文).復旦大學.2004
[5]王炳成,王顯清.新員工離職原因及對策分析.人才資源開發.2006, 9: 36-37
[6]李付彩.如何有效進行企業人才流失管理[J].人力資源,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