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以來,赴美留學這扇大門對中國留學生限制頗多。直到2005年9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賴斯向美國駐全球使領館發出一道留學備忘指令,要求各地簽證官大幅度改變簽證審批的做法,從而為包括中國學生在內的國際學生獲得美國留學簽證,提供了政策保障。時隔5年之后,中國成為在美留學生總數排名第一的生源國。
近日,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發布了2010年度《門戶開放報告》(Open Doors Report)。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消息是,2009——2010學年中國赴美學生增長近30%,在美學生近12.8萬,在美國的國際學生中占19%左右,時隔9年之后再次趕超印度,成為在美留生總數排名第一的生源國。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新東方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小平,作為著名留學、簽證、職業規劃和人生發展咨詢專家,正是這一“世界第一”誕生的親歷者。
開放簽證使得美國成為中國留學生首選
“‘9·11’之前,簽證就很難;‘9·11’之后簽證更難。巨大的風險迫使不少學生把目光投向其他國家。”徐小平認為,“9·11”是赴美留學人數減少的一個轉折點。
“新西蘭只有250萬人口,七八所大學,卻曾經有4萬名中國留學生。而美國有3億人口,大學數量超過全球其他英語國家高校之總和,但其接納的在校中國大陸留學生卻只有6萬多人。”徐小平表示,其實,學校多、教育質量高、獎學金多、校友人脈網絡發達,種種因素使得美國本來就應該是中國留學生的首選之地。
然而,長期以來,這扇大門對中國留學生限制頗多。直到2005年9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賴斯向美國駐全球使領館發出一道留學備忘指令,要求各地簽證官大幅度改變簽證審批的做法,從而為包括中國學生在內的國際學生獲得美國留學簽證,提供了政策保障。
隨后,一個40歲的中年女性到美國讀語言學校的簽證居然被批準了!徐小平當即就語言,赴美留學的另一個轉折點到來了。因為這種語言學校簽證他10年幾乎沒有見過,這說明美國留學的轉折點真的已經到來。這意味著美國簽證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轉折。
徐小平說:“賴斯這封信的精髓就是開放簽證。針對簽證官拒你沒商量的那些所謂理由——你語言太爛、學校太差、學習目的不明確、赴美專業回國沒有前途、移民傾向……賴斯在信中都有直接的闡述。賴斯指出,錄取學生是大學的事情,簽證官沒有權力決定這個學生的入學資格,因此不能以‘英語不好,不具備學習能力’而拒簽申請者。總之過去10年,我在咨詢中,碰到的所有拒簽理由,除了資金不足以外這一項外,現在幾乎都不能作為拒簽依據。”
而徐小平所在的新東方學校留學服務中心,更是不斷接到來自美國大學的全額獎學金邀請信,“現在到了留學申請的收獲季節,我聽到了果實叮咚落地喜悅的聲音。”徐小平說,“一句話,美國簽證政策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赴美留學的黃金時期到來了。中國學生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搭上美國留學快車!”
正如徐小平所愿,在隨后的四年中,中國學生搭上了美國留學的快車,現在中國更成為在美留學生總數排名第一的生源國。
留學生的優勢在于中外兼容
1850年,容閎入讀美國耶魯大學,成為中國留美第一人,也邁出了中國人留學世界的第一步。改革開放后,中國再次向世界打開大門,留學浪潮隨之掀起。受當時中國國情的限制,這一批留學生年齡偏大,囊中羞澀,但普遍閱歷豐富,吃苦耐勞,雖然不少人戲稱在國外打工求學的經歷為“洋插隊”,但也磨煉出大批人才,成為中國新一代留學生的楷模。
徐小平正是改革開放后出國留學大軍中的一員。
1983年,徐小平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后,到北京大學擔任團委文化部長,一干就是5年。1987年至1995年,徐小平到美國、加拿大留學、定居,并獲加拿大薩斯卡徹溫大學音樂學碩士學位。1996年1月,他回國創建新東方咨詢處,從事新東方出國咨詢和人生咨詢事業。
如今,和俞敏洪、王強一起被譽為新東方“三駕馬車”的徐小平,相繼出版了《職場新物種》《美國簽證哲學》《美國留學天問》《圖窮對話錄——我的新東方人生咨詢》《黃金是怎樣煉成的——對一個成功者的賞析與非議》《騎驢找馬》,以及關于大學生留學、考研、就業問題的《郵箱里的燈光》等著作,在大學生中引發積極而強烈的啟蒙效應。可以說,他的思想已經影響了整整一代大學生。
伴隨幾本暢銷書的風行,他的影響已經遍及整個社會。很多想要出國留學的人更是將他視為精神導師,然而,簽證放寬、赴美留學持續不斷的高溫下,人們卻再次把疑問拋給徐小平:寬松美好的氣氛中選擇赴美留學是否還存在風險?
徐小平不鼓吹,也不美化:“美國留學的風險在任何時候都存在。現在簽證風險減弱,但并不等于取消簽證。但在簽證風險下降的時候,對其他風險的管理則變得更加重要。”
不僅如此,徐小平有時還會給留學的人潑冷水。“可控人生核聚變”理論是他一直宣傳的,他反對留學無意識,提醒學生防范留學風險。“如果盲目留學,對人生反而會產生更大的傷害。”
“反對留學無意識并不是反對留學,我認為對那些讀應用性專業的朋友,比如管理或媒體,應該在國內有本科后3至5年的工作經歷。”他解釋,“出國學技術、學知識都對,最主要是學習它的文化,學習它的思想,學習它的思維方式,學習它的價值觀念。你可以不認同留學國家的價值觀,但你必須了解它、理解它,一定要深刻把握這個國家的生活方式背后的價值觀念,才可以成為跨國人才。”
在徐小平看來,留學生的優勢在于要能兼具兩種文化之長,成為中外兼容的全球化人才。如果在國外只是蜻蜓點水地呆一呆,或者埋頭進入圖書館讀書,這種留學往往達不到效果,還不如在國內讀。要知道,哈佛商學院的全套教材在中國都能買到。
讓全球化人才為中國發展服務
從2000年開始,印度一直是美國留學生源最大的輸送國,然而2010年,中國取代印度成為在美留學生人數最多的生源國。
究其原因,紐約大學國際學生和學者辦公室主任戴維·奧斯特爾說,“中國留學生多數沒有資格獲得像美國學生那樣的財政援助,所以往往要支付全額學費。他們的人數日益增多是有更多中國家庭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標志。”
據啟德教育留美專家分析,部分傳統生源大國的留美人數呈大幅下滑趨勢,是受到美國及世界各國自金融危機以來經濟運行低迷的影響。而中國經濟穩步增長,國民日漸富裕,加上沿襲中國人重視教育的傳統,對于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猛增和美國留學教育費用有所下降,都是造成赴美留學人數增加的重要因素。
此外,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還顯示,為了應對中國學生及家庭對留學美國日益增長的強勁需求,提供更加準確有效的信息,美國駐中國大使館成立了“美國教育咨詢中心”,這是一個權威的給學生提供在線和移動咨詢服務的資源機構。
據新東方的調查,中國人赴美攻讀的前三位熱門專業是工商管理、金融、會計,理工科專業排名十分靠后。徐小平說,據了解,從1978年到2009年底,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162.07萬人,其中盡管有62.3%的留學人員學成后選擇回國發展,但在高科技產品與尖端技術等方面,中國仍舊缺乏人才。
“中國的經濟轉型與發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而海外留學人員在專業選擇、歸國意愿等方面與中國的需求并不完全匹配,這也是中國人才戰略需要解決的問題。”徐小平認為,中國留學事業雖然取得了巨大發展,但從國家發展角度來說,仍需在改善國內環境,吸引人才回國工作方面做進一步的工作,前方光明,但依然路途漫漫。
責任編輯 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