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 主
劉仰,字仰之。1985年上海交通大學畢業,1987年中國首批文理雙科雙學位畢業。1991年到北京工作。曾經從事出版行業,現從事電視媒體行業,并涉及文化評論、影評,是中國內地著名的文化評論人。2008年出版《中國不高興》,在全國掀起很大一股閱讀熱潮。
姜文導演并主演的《讓子彈飛》是一部商業電影,從這個角度說,質量還不錯。主題非常清晰,一個殺富濟貧的故事,故事情節比較曲折,但又不至于太復雜而讓觀眾大費腦筋。
姜文在影片中扮演的人物,原先是蔡鍔將軍的手槍隊隊長,有一定的革命意識和現代觀念。蔡鍔死后,他在亂世中無奈成了土匪,人稱張麻子。有一次打劫了一個買官后正在赴任途中的縣長,張麻子決定自己去當這個縣長。這個“土匪縣長”在縣城與黃四郎的地方惡勢力展開斗爭,借助群眾力量,最終消滅了周潤發扮演的黃四郎,為當地百姓掃除一害。
從這樣一個簡單的主題可以看出,姜文扮演的土匪頭子張麻子具有一種正義感,而他最終靠智慧和勇氣,在敵眾我寡的局面下獲得了勝利,也完成了一個英雄人物的塑造。如今我們說起英雄,往往容易往政治概念上靠。事實上,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會有英雄,每個時代的英雄,未必只是某一個特定政治概念的產物。
在我看來,姜文從第一部電影《紅高粱》開始,就體現了他本人的英雄主義情結。然而,英雄主義的主題在近30年的中國電影中,日益被削弱和排擠。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丑星、諧星成為中國電影最為風光的角色。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舊的價值觀被放棄之后,新的價值觀并沒有真正樹立,主流價值觀的缺失造成英雄主義在熒幕上的消失。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懷有英雄主義情結的姜文未有施展的空間。因此,《讓子彈飛》可以說是姜文英雄主義情結重新張揚的一部電影。它是否能夠成為中國電影英雄主義回歸的先聲?我們還將拭目以待。
電影雖然可以有多種主題,但是,任何一個國家的電影或藝術,英雄主義都應該是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即便美國好萊塢也是如此。英雄主義是一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體現,它使得一個社會能夠形成凝聚力。盡管我們可以對主流價值觀的內容展開批評和討論,但是,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主流價值觀,這個社會就會成為對立沖突的撕裂狀態,或者成為一盤散沙。社會需要主流價值觀,也就需要英雄主義,英雄主義是體現主流價值觀最好的載體之一。
殺富濟貧雖然是一個很老套的主題,但是,作為主流價值觀的一部分,伸張正義不管如何重復,總是能夠受歡迎。尤其當人們在社會上經常遭遇不公正的時候,尤其當社會上的富人們常常被發現非法暴富掠奪的不干凈尾巴時,伸張正義的英雄總是容易引起共鳴。我想,這是姜文《讓子彈飛》能夠被當前中國觀眾接受的主要社會基礎。然而,我們對社會正義的要求,并不能靠熒幕英雄來實現。熒幕上的英雄只是社會現實的反映,是社會的需求。社會要變得公正,還需要熒幕以外的真英雄。即便一個社會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公正,主流價值觀依然需要,英雄主義依然需要。
我希望《讓子彈飛》是中國社會英雄主義回歸的一個轉折點。我還希望,日后,這一英雄主義將不用局限在殺富濟貧這個主題上,可以擴展到更廣闊的社會乃至世界性主題。這對于中國電影來說,也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以英雄主義的回歸展現新的主流價值觀。
責任編輯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