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宜春人,從2006年來到上高后,就一直跟上高的老百姓在一起,幾年來,除了開會和處理文件在辦公室,其余的時間全部“泡”在了發展一線。一些重點項目的施行,他要在那里,現場出現緊急問題,他也要在那里。雖然很辛苦,但是看著上高日新月異的變化,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縣內的群眾由以前出去打工,變成今天的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而且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人員,他笑了。
他就是這里的父母官——縣長劉平。他一直強調:“上高好,是上高的領導班子精誠團結,全體干部敬業奉獻,廣大人民群眾辛勤勞動的結晶。這里的發展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他是溫州人,因為上高戰友的邀請,來到這片樸實的土地,而這一行,竟讓他的心在這里安營扎寨。2010年3月28日,他在上高投資的項目正式奠基開工建設,總投資達到20億人民幣。走在還在施工的公司新址內,他閉著眼睛暢想著明年這里的一草一木,他笑了。
他還是一位“80后”——華信通信產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成躍。他告訴大家:“上高好,我們要在這里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3G手機的研發、制造與銷售中心,構建產業集聚的技術創新體系,打造江西3G手機產業圈,實現周邊區域的聯動,對江西省乃至其他省份輻射,形成一個產業功能齊全、分布合理、特色明顯的3G手機制造、銷售集散中心。”
“開放的上高歡迎您”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上高縣就開始大跨步推進改革開放,開展招商引資。雖然和沿海地區相比,起步是晚了一些,但是放在內地來看,這還是算比較早的。在那個時期,上高縣就明白自己的定位,提出“開放的上高歡迎您”的口號,這在今天看來,是相當有遠見的。
2001年,上高縣就全面啟動工業園區建設,雖然前期引進項目不是很順利,但是這樣的開拓精神還是值得肯定和推崇。他們在宜春,甚至可以說在江西,邁出了內陸縣辦工業園的堅實一步。
2006年7月,劉平從萬載調上高,擔任該縣的縣委副書記。在他的印象中,上高縣的發展水平處于宜春市中游的位置。劉平清楚的明白身上的擔子很重,未來的路上一定充滿坎坷。至于情況有多么復雜,或許,只有在工作中才能真正體會到。“上任之后,雖然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這里的工作氛圍特別好。不管是領導班子的團結、干事創業的環境,還是企業投資興業的氛圍,都很舒服。你會感覺不管多辛苦,都很值得,因為這里的干部隊伍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特別團結。”劉平感慨道。
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劉平在上高的工作、事業都有了穩定的發展。半年之后,被提拔為上高縣縣長,主要負責全縣的經濟工作。而從這之后,上高的經濟開始突飛猛進發展。
“剛做縣長的初期,您感覺最大的難題是什么?”
“具體來說,一是勞動力,二是土地資源。上高是丘陵地區,我們發展工業,基本上不占用農田。但是現在國家用地有控制性指標,所以土地指標很緊張。在江西,有一個很好的用地導向,誰的項目多,就給誰的指標比較多,土地跟著項目走,這是比較科學的。”
的確,上高也一直遵循這個原則。自2003年以來,已經連續7年獲省政府“工業崛起”貢獻獎。上高縣大力推進工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承載能力大幅提升。
可能很多人無法想象,就是在這里,在上高的工業園內,臺灣旺旺集團、寶成集團、匹克集團等眾多知名企業集團紛紛安營扎寨。2005年,寶成國際集團落戶上高,首期投資7000萬美元,上高裕盛工業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于2006年3月投產,到了2008年,又追加投資2500萬美元進行二期工程,一年之后竣工。今天,僅僅這一個公司就擁有職工1.46萬人,投入16條生產線,年生產加工“耐克”等品牌運動鞋1200萬雙,創匯1.5億美元。正是這樣的企業做出的表率作用,越來越多的“鞋”看見了上高縣政府的誠意,體會到這片土地的魅力,匹克集團、中杰鞋業、盛王橡塑、本領泡綿等鞋業生產及配套企業蜂擁而至。現在,這里每年有2500萬雙鞋“走”向世界各地。
十年前,旺旺集團進駐上高,之后幾乎是每年追加投資,至今已經發展到4家企業,并設立了旺旺江西總廠,總投資達7630萬美元,年銷售收入近10億元,預計2010年上繳稅收將超5000萬元。旺旺食品火了,金農米業、富龍食品都火了。
“鞋”是這樣,“吃”是這樣,建材產業和新型電子產業也是這樣,南方水泥、華廈建材和鴻基管樁等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聚集到了這里,鞋業、食品、新型建材、新型電子成為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
對于這樣“跟風”的現象,劉平笑著說:“這是好現象,現在的招商引資和過去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們這里已經有一批企業來了,我們的目標就是把每一戶企業都服務好、幫助每一位投資者發展好。投資者感受到我們的好,他們自然會去宣傳上高。這比我們自己去宣傳,無疑來的更有效果!”
“上高,讓我有了家的感覺”
2009年工業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3.4億元,實現稅收3.4億元。2010年全縣新增開工企業103家,新增
mZt0uuxkqQzgeflX1MwbOcVstlD/YfjGbLpywlL9Rew=投產企業82家。
陳成躍和他的華信通信產業園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3月28日,香港華信通訊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的上高華信通訊產業園項目在江西上高縣工業園奠基。這個產業園將主要生產3G手機。
很多人會疑惑,這么年輕的企業家怎么會有這么大的手筆,又為何如此“孤注一擲”,在上高投入如此之大。
“您創業成功有什么秘訣嗎?”
“要有眼光,還要努力,堅持,不放棄。我以前當過兵,好男兒去祖國的邊陲放哨,到最艱苦的軍營磨礪。在部隊的那幾年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不僅讓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還讓我學會了吃苦的精神,在最難的時候要堅持,永不放棄。”
很難想象,這個如今“腰纏萬貫”的“80后”在十多年前,還是一個開貨車的司機,跑銷售的業務員、挖煤的礦工……可能在很多人成功之后,這段艱苦的歲月會慢慢被淡化,被忘記,但是這一切在陳成躍看來卻是永遠無法抹去的“腳印”,而這向前的每一步都教會他太多太多。
2006年,就在劉平到達上高沒有多久,還在兢兢業業工作的時候,遠在深圳的陳成躍徹底“爆發”了。
“現代社會通信業比較發達,生意也比較好做。我是做手機起家的,而且是以出口為主。”陳成躍說:“剛開始真的挺難的,都是從別的企業接一些零活,自己回來做,我們人手也不多,就加班加點,大家在一起琢磨,還有就是跑銷售,真的是很辛苦,幸運的是我們走的是低端路線,價格比較低,用戶主要是居住于不發達地區,薄利多銷。”
說這段話的時候,陳成躍正在擺弄著自己手中的手機,從他的動作里,你似乎能感覺到一個年輕人對新事物的好奇,或許在普通人眼中,手機是通訊工具,娛樂工具,而在他的眼里,這就是產品,任何一款手機到了他的手,陳成躍都要“知根知底”,拆開——組裝,具有哪些性能,都要弄個明白,和自己的產品比較,差的就要改進,優點還要繼續發揚。
因為銷路穩定,陳成躍的資本日積月累,越來越多。毫無疑問,他是一個相當有經濟頭腦的企業家,在有了資金之后,他開始逐步投資,涉及礦山、服裝、物流等多個行業,奇跡的是,幾乎每個行業的投資時機都把握的非常精準,步步為營。但是在他的心中,依然有一個愿望,就是有朝一日一定要做自己品牌的手機,而且要賣到世界各個國家。
就在陳成躍準備在通訊產業大展拳腳的時候,2008年的“金融危機”來了,陳成躍涉及的很多產業都出現了資金鏈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不是出現在他自己身上,而是很多經銷商出現拖欠費用的情況,為了避免資金鏈斷鏈,造成更大的損失,陳成躍一直“焦頭爛額”。那時候他沒有再盲目的擴大生產,而是在現有的狀況下,各個擊破,逐步解決問題,在穩定中等待更好的發展時機。
雖然有很多難處,但是每當看見自己的員工時,他永遠是笑呵呵的,有時還逗逗一些焦急的下屬,讓別人有一種很安心的感覺,大家知道,跟著這樣的領導,天空遲早會亮起來。
果然,金融危機尚未完全過去,陳成躍“產業鏈”就越來越快地轉了起來。公司很快發展成為一家綜合性投資的財團企業,公司以通信產業投資為主體,逐步擴展到酒店、海運物流、礦產資源、服裝品牌產業、房地產、金融等多個領域。
2010年,他帶著“巨資”來到了上高。陳成躍說:“其實就是因為戰友在這邊招商,邀請我過來看看,考察考察。沒想到上高交通便利,領導班子特別合作,職能部門工作比較到位,在這里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我就來了!通信高新技術產業這個板塊前景是非常好的,國家也提倡、扶持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對我在上高的未來相當有信心!”
也就在這一年,陳成躍有了自己的手機品牌——上高牌。
“上高百姓好,才是真的好”
說起上高吸引來這么多大企業的原因,劉平笑著說:“從地理位置上來講,我們的交通便利,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已經建成,離南昌機場也只有1個半小時的路程;從政策上來說,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雖然我們的優惠政策或許別的地方政府也能做到,但是我們有熱情,有態度,承諾的事情一定不打折扣的履行。我們做到政府、企業和當地百姓三贏的局面;還有就是我們上高的人文環境。我們一直堅信‘上高最大的優勢就是上高人’。我們要發揮人的優勢,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管是臺商還是其他的商人,要讓他們感覺我們的效率很高,團隊執行力強。”
或許正是劉平所說的這些原因真正吸引住了陳成躍,對于他來說已經準備好了。
“我們現在在技術方面沒有任何問題,我們有一套價值9.8億人民幣、世界領先、亞洲第一的設備,是從德國引進的。我們的團隊也是從德國來的,手把手教給我們的工人,上高華信通信產業園也在有條不紊的建設著,所有的一切比預期的還要好!”陳成躍點著頭。
用陳成躍的話來說,每次看見自己1萬多的員工,勁頭就更足了,他要對工人負責,對股東負責。他立志要將上高華信通信產業集團園建立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3G手機研發、制造與銷售中心,構建產業集聚的技術創新體系,打造江西3G手機產業圈,實現周邊區域的聯動,對江西省乃至其他省份輻射,形成一個3G手機產業功能齊全、分布合理、特色明顯的3G手機/制造/銷售集散中心。本項目建成投產后,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還將促進上高以及江西省3G手機制造業的大發展,提高地區經濟發展的水平,可為地方財政做出一定的貢獻。
相比較于陳成躍,面對著35萬上高百姓的縣長劉平,責任無疑更大,在這個農業人口居多的地方,劉平和縣政府的領導班子一直按照“民生工程總體投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長速度高于財政增長速度”的“兩個高于”的標準,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各項民生工程指標全面超額完成。率先建立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三個臺賬、兩個合約”管理機制,引導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創業。全縣11萬農村勞力向非農產業轉移7.6萬人,占農村總勞力的68.7%,在全省率先建立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社會救助體系、城鄉困難群眾大病救助制度、城鄉低保群眾評審團制度,被評為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
說起近期目標,劉平說:“從指標上來講,我們有一個三年的目標——三大主要指標要翻番:財政總收入,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三年翻番。從人均指標來看,我們要全市領先,包括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人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人均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全縣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人民群總的穩定富裕。總之,只有上高百姓好了,才是真的好!”
責任編輯 陳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