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將中產階級定義為每天掙10美元-20美元之間的收入者,同時根據當地物價作出調整。其實不同國家對中產階級的收入數字標準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基本特征,即身為中產階級通常意味著有足夠的收入來滿足基本需求并負擔得起一些額外開銷。其主要特征是,可以選擇將金錢和時間花在生存以外的事情上。
據近期統計披露,現在發展中國家中產階級占全球中產階級的55%,到2030年,這一數字有望達到93%。中國的中產階級在其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將在2005年的基礎上增加70%以上;2005年,中產階級在印度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僅為5%,到2015年,這一數字預計會增至20%,并在2025年增至40%;2008年,中產階級首次在巴西成為多數人口。
中產階級在歷史上首次超過世界人口的一半。這一點得歸功于新興市場的飛速增長。1990年至2005年問,新興市場中產階級的規模幾乎翻了一倍,從14億增至26億。按照大多數估計,從現在到2030年,全球中產階級的數量將再翻一番,僅中國和印度,就將占到擴張數字的三分之二。
這是自1800年以來中產階級第三次占據支配地位。第一次出現在19世紀,當時發生的工業革命直接造成了西歐相當規模中產階級的出現;第二次則發生于戰后嬰兒潮(1950年-1980年)的西方民主國家和日本。當前的擴張,也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擴張,僅發生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
當相當比例的人口進入中產階級時,新興市場增長的“甜蜜點”就會出現。而且,一個國家的中產階級越龐大,其經濟增長速度也就越快。每當某個國家中產階級的規模增加十個百分點時,該國的經濟增長率往往就會增加零點五個百分點。譬如,假如其他因素恒定不變,某個國家中產階級占到其人口的50%,那么其經濟增長率就比中產階級占總人口30%的國家快整整一個百分點。
盡管關于中國中產階級的規模的估算差異很大,但很多知名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的數字接近于人口的20%-25%(幾乎為城鎮人口總和)。在印度,這一數字由1.47億增至2.64億。
在經歷數十年的長期表現不佳之后,巴西近期躋身于中產階級國家的行列。在過去十五年里,中產階級在巴西人口中所占比例實現小幅上升,由1993年的三分之一增至2002年的44%,再到2008年的52%。考慮到20世紀80年代巴西收入不平等的現象在世界名列前茅,這確實是一種進步。巴西最貧窮省份目前的增長速度比最富裕省份還要快,這就有助于縮小貧富差距。巴西新中產階級的崛起,不僅提高了該國的政治穩定性,而且也令其他南美鄰國對其艷羨不已。
從歷史上來講,俄羅斯的中產階級總是很難定義,甚至是很難找到。盡管過去十年石油豐產期間取得了進步,但許多經濟學家還是相信俄羅斯中產階級不超過其總人口的20%-25%。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一數字還不到1917年布爾什維克革命前夕的比重,據估計當時四分之一的人口是中產階級。令俄羅斯最與眾不同的是,與其人均收入水平相似的其他大部分國家,人口的一半是中產階級。
新興市場消費者的花銷已超過富裕發達經濟體的消費額。《經濟學人》認為,2008年大型新興市場所售汽車的數量首次超過美國所售汽車數量。2007年,印度的手機用戶比美國稍多,中國的手機用戶則是美國的兩倍多。
現在,世界上所有目光都應該關注新興市場國家里中產階級的增長,因為除了令數以億計的人口擺脫赤貧之外,這新的中產階級的崛起,還將為相對停滯不前的西方經濟體提供一個復蘇的機會,這些經濟體近年來平均收入未見些許增長。未來數十年間,將需要用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未被發掘的消費潛力來推動全球經濟的發展,所有這些潛力還將產生地緣政治利益。由中產階級主導的經濟體要穩定許多,而且不致于老是出現內戰、恐怖主義和腐敗現象,中產階級還可以促進法治和自由。這些都是創造美好世界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