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財務職務犯罪不斷發生,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國有資產流失嚴重,政府建設成本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除單位內部機制缺失、制度疏漏、管理不善、監督乏力等會計管理工作體制的客觀因素外,主觀方面則是財務人員的素質問題。文章對引發財務職務犯罪的原因進行剖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對策,以降低政府運行成本,從而達到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建設節約型政府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職務犯罪;誘因;防范
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是《會計法》的立法宗旨。一直以來。“執政為民”是我黨和政府的根本執政理念。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財務人員“執政為己”的個人主義和小團體主義占了上風,他們對自身的定位、對權力的認識不正確,濫用人民賦予的權力進行職務犯罪,不但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還極大地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一、目前財務人員職務犯罪的主觀誘因及后果
(一)財務職務犯罪的內涵
財務職務犯罪是指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的工作人員或者受以上單位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財務職務上的便利,進行非法活動或者對工作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破壞國家對職務的管理職能。依照刑法應當受到處罰的行為的總稱。他們侵害的是國家對職務活動的管理職能。如玩忽職守,給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靠造成重大損失的,就構成犯罪。
(二)財務人員職務犯罪的主觀誘因及后果
會計工作是一切財務收支的“關口”,一切財務收支活動只有通過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這一重要程序以后,才得以認可和實現。隨著社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會計工作在經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越來越得到認同,會計人員的社會地位也在不斷地提高。同時一些財務人員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都在隨之發生變化,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的意識有所抬頭,于是在“利益驅動和誘惑”下,喪失自我,或直接犯罪,或協同犯罪。結果不但毀了自己,還給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給社會也帶來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境界不高
人在社會大舞臺中擔任著不同的角色,而每個角色扮演者的個人行為都取決于個人掌握角色和使其內化的程度。當他失去對會計職業信仰、職業操守,喪失精神支柱時,就會對自己履行的公共職責、職場口碑淡漠,價值取向出現偏差,不能正確對待利益沖突。于是,就會出現一部份人經受不住豐厚的利益驅使利用職務之便犯罪。如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暴露了中國食品行業質量管理方面的漏洞。可以看到,高利益、高收入的誘惑已經沖垮了部分職業經理人、財務管理人員的道德底線。他們為了獲利,置人民生命財產于不顧。對于會計人員。他們只管賬目。不管賬目的來龍去脈。這樣,就很容易走向犯罪的邊緣。
2.自律意識薄弱
會計活動直接涉及和影響國家、單位、投資者、債權人等各方的經濟利益。如果會計人員在職業活動中不能嚴格自律,自我約束、抵制不正當的思想和行為,就很容易在不健康的交往、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嗜好上栽跟頭。例如:湖北省潛江市國庫集中收付中心的女出納樊紅就是因為有愛打麻將的嗜好,加上自己一段失敗的婚姻,并結識了一名“三進宮”的賭徒。從而卷走公款580萬元潛逃,也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
3.缺乏自控能力
自我管理活動需要靠人的思想支配,可以說,沒有自我控制,人的活動就會隨心所欲,各行其是。社會就會亂套。一些會計人員對享樂的追逐,對待遇的攀比,對利益的求償,以及不能正確對待榮辱進退,導致心理失衡,從而喪失了最起碼的法制觀念,淪喪會計職業道德。故意偽造、變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利用職務之便貪污、挪用公款,以身試法,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例如:貴州省某單位會計許某,在其擔任會計兼出納的10年中,采取各種手段貪污公款7272萬元,還有一些會計師事務所為謀取單位小團體利益而出具虛假財務報告等行為均是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現。
4.缺乏正確的價值取向
所謂價值取向即在思想意識中有明確的方向性。以國家集體利益為行動的指南還是以個人利益為導向,對這個問題的不同選擇這就是價值取向問題。會計人員掌握國有資產的運作大權,維護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是義不容辭的職責。然而,有些單位負責人和會計人員經受不住手中巨額金錢的誘惑,利用工作之便犯罪。如挪用公款炒股或巨款借給親戚朋友做生意,想從中牟利。結果血本無歸;又如,在上級領導的指使下做假賬,逃稅;與貪官勾結起來侵吞國家資產等。例如:原北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勞振強、2002年退休的中心原主任杜儒增、辦公室副主任譚興文、資金管理科科長陳筱蘋在1998年至2005年問,利用職務之便,違反國家公積金管理規定(在保證提取和貸款的前提下,只能用于購買國債)。用數千萬元公款投入股市,致使國有資產損失2360萬元,還私分了人民幣300多萬元的“借券費”(轉2760萬元款入國際信托投資分得的款項)。缺乏正確的價值取向,很容易在貪字面前倒下。
5.相關利益驅動和誘惑
人類行為的共性原因很多,但財務人員職務犯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卻是利益原因。縱觀人類社會和世界經濟發展史,不難看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步無不與利益有關,各種社會制度的更替之所以能夠發生,也是各種利益驅動的結果。會計師參與造假引致誠信缺失的直接誘因是利益驅動。中國的鄭百文、銀廣廈事件,美國的安然事件,它們之所以發生,主要還是經濟利益驅動造成的。
二、財務職務犯罪的防范對策
分析當前財務人員職務犯罪的特點,無論是主觀原因或是客觀原因,歸根到底還是內因(人)在起決定作用,機制缺失、制度疏漏、管理不善、監督乏力,反映會計管理工作未能走進人心,未能喚起自我責任心。因此,只有加大力度預防財務職務犯罪的發生,才能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才能降低政府運行成本,達到建設節約型政府、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構筑和諧社會的最終目的。筆者認為,在實際工作中,應從以下方面加強:
(一)充分發揮財務人員主觀能動性,加強會計人員的工作責任心
一是要針對會計管理工作中的“矛盾點”,狠抓單位內部控制機制的構建,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施財務收支活動的全程管理,加大力度對經濟活動進行監督,以減少產生違法會計行為的人為因素干擾;二是要探求時代特征的“共鳴點”,會計人員應堅持會計職業道德,實事求是、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處理各種會計業務,做誠實守信的人;三是要同守“限制點”,在會計管理工作中,要把財務人員的個人思想和行為引導在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人民的范圍內活動,并在進行自我意識時不出格、不越軌、不過界、不偏向,即要嚴格把守黨和國家的財經方針、政策和制度,克服隨心所欲、各行其是的弊端。只有這樣,才能使會計管理工作走進人心,并與自我意識具有“同化效應”。
(二)依法保障財務人員履行職責,鼓勵會計人員堅持原則
由于會計人員承擔著處理各種利益關系的重要任務,在依法行使職權時往往會受到各方面的阻撓、干擾,有時甚至被打擊報復,嚴重的還會出現生命危險。為了保護會計人員的合法權益,鼓勵會計人員堅持原則、依法做好本職工作,國家應該對會計人員采取特別的法律保護措施,包括明確責任主體、明確法律責任、解決在工作中堅持原則遭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的后顧之憂。對作出顯著成績的會計人員給予表彰獎勵等,從而提高會計人員的社會地位,激發其依法做好本職工作的積極性。
(三)著重培養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其自我認識、自我控制和自我評價能力
1.加強業務素質培養。會計是一門不斷發展變化、專業性很強的學科,會計工作的好壞取決于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財會隊伍,加強財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是保證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重要基礎。因此,要有效預防和有效控制財務人員職務犯罪,必須從四個方面加強:一是加強政治素質培養,樹立共產主義理想觀念;二是加強道德素質培養,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三是加強智能素質培養,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基礎;四是加強能力素質培養,使之與所從事的會計工作相適應。
2.加強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這里所說的自我管理,不是一種脫離一切的自我行為,它是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提倡財務人員進行自我管理,就是要求財務人員從自我的角度去自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制度。要擺正個人和黨、國家、集體利益的關系,特別是當個人利益與之發生矛盾或沖突時,應無條件地服從黨的利益、國家的利益、集體的利益。制度的約束是他律,它再完備,沒有人去認知、執行。也不會起作用。只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認識、執行制度,才會把他律內化為自律。這個內化過程需要提高個體的自我管理能力。其途徑主要有:一是提高自我認識能力。財務人員管的是納稅人的錢,應該本著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態度用好自己手中的權力。作為財務人員應該了解自己的才能、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符合崗位工作的需要。二是提高自我約束能力。財務人員應筑牢心理防線,杜絕誘惑。憑良心做人,憑黨性辦事。身為財務人員,每天接觸的是大量的金錢,最重要的就是管好自己的心——莫貪,管好自己的手——莫拿。三是提高自我評價能力。財務人呂應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評價。身為財務人員,要認真審查自己的言行,知道哪項工作做對了,為什么能做對進行深入思考。對自己做錯的地方深刻剖析原因,避免同類的事情發生。四是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即對自己進行教育,肯定做對的方面,正視自己工作的不足地方,想方設法加以改正。在自我教育方面,財務人員應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在一個人獨處的情況下要自覺按職業道德規范約束自己,才不愧于財務人員的光榮稱號。
[參考文獻]
[1]邱偉光,程延文,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學[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s].2006
[3]項懷誠會計職業道德[M].人民出版社,2003
[4]謝立平,楊振香2300萬公積金是怎樣虧掉的——北海市住房公積全管理中心玩忽職守窩案偵破紀實[J].公訴人,2007(7)
[5]楚戰樊紅變身國庫大盜的過程,猶如電視劇般懸念迭起——潛逃前她還和同事歡度了平安夜[N].檢察日報,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