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5日,財政部中華會計函授學校向部領導書面匯報了2009年全國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的開展情況,謝旭人部長2010年1月8日批示:“函校開展農村財會人員培訓很有成效。請繼續努力,推進此項工作。”
山西省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工作從2007年3月21日財政部干部教育中心(中華會計函授學校)在太原市召開中華會計函授學校工作座談會后,開始啟動的。在山西省財政廳的領導和支持下,山西省會計函授學校率先進行了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的試點工作。他們廣泛深入基層,制定了抓典型、樹榜樣、以點帶面的工作思路;探索了成功的做法,積累了有益的經驗,取得了明顯成效,培養出了候馬市、交口縣、陽泉市、右玉縣等一批典型縣市。通過財政支農政策宣講、財會知識普及,提升了農村財會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得到了農村基礎組織的高度評價和廣大農村財會人員的歡迎。
山西省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的做法得到了財政部領導的關注和認可。為全面深入了解開展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工作試點單位的做法和經驗,2008年9月16日至18日財政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劉紅薇率領干部教育中心、中華會計函授學校、預算司、人事教育司、會計司的領導專程來到山西省調研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工作,并在候馬市召開了河北、山西、江蘇、浙江、河南、廣東、廣西、云南、陜西、新疆等10個省(區)中華會計函授學校校長參加的現場工作座談會。劉紅薇部長助理指出:開展農村財會人員培訓工作是提高農村財會人員素質,強化農村財務管理的有效途徑,是關系到農村基層廉政建設,創建和諧文明新農村的一項重要舉措,山西的工作做得非常扎實、細致,走在了全國的先例,為全國開展此項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做法和經驗。為此,財政部2008年12月29日下發了[2008]43號《財政部關于開展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的通知》,在全國啟動了開展農村財會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
隨著財政部財辦[2008]43號《關于開展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的通知》的出臺,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工作全面鋪開,全國各地立足實際、大力探索、不斷創新、扎實工作,積極開展了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1工作,農村財會人員的素質和財務管理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上訪告狀率明顯下降,農村的發展環境得以改善。但尚存在管理不規范、制度不健全、培訓不到位、財務不公開、監督不力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需從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推進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工作,并將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以切實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工作的要求,全面促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好轉和農村工作的平穩、健康、快速發展。
一、要夯實基礎。將培訓轉化為成果,不為培訓而培訓,不流于形式
進一步從廣度、深度夯實已開展培訓l的基礎,實現形式和內容的統一,使農村財會人員能真正發揮管理和監督的職責,促進文明和諧新農村建設。通過農村財會人員培訓達到:農村會計人員持證上崗;提高業務水平和素質;建立健全農村財務制度;規范村務公開制度;實行民主決策程序。條件成熟時,出臺《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管理辦法》和《農村財會人員管理辦法》使培訓工作真正從內容上形成一個長效機制,實現“給百姓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的良好局面,為維護農村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二、從體制、機制上確立中華會計函授學校的職責和地位
一要建立健全財政部、省、市、縣四級培訓組織,進一步明確機構、編制、人員、經費,形成財政主抓、紀委、農經等相關部門支持參與,各級函校具體實施,齊抓共管的格局。二要落實領導責任。各級財政部門領導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把它當成一項硬性任務納入各級財政目標考核之中,使培訓工作,責任到人,落到實處。
三、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是完善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手段
據2007年8月《山西省農村基層廉政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在農村刑事案件中,90%與農村財務管理制度混亂有關。而與之相對應的一組數據是:在山西省26860個村中,農村財務人員有36432名。其中95%的人員沒有接受過正規、專業的知識培訓,這些不是會計的“會計”和沒有理清的財務制度,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攔路虎”。所以要進一步提升對農村財會人員培訓工作意義的認識,要把加強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工作做為農村基層組織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內容納入各級財政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從根本上改變農村隨意更換會計、財務混亂、上訪告狀等混亂局面,從源頭上杜絕腐敗的滋生蔓延,實現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根本性好轉。
四、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作為農村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要為農村的各項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要不斷創新工作,創新理念,在培訓內容上、形式上要有所突破,有所創新;管理方式上要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要把培訓轉化為效果,要真正讓農村財會人員達到懂財務、會看賬、成為能實施財務監審的行家里手。
五、對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實行遠程網絡管理
網絡培訓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農村財會人員可以隨時隨地依個人時間和農閑時間參加各種層次的培訓。學習方式要靈活多樣,從網上可以隨時答疑解難,可以有效解決務農和學習的矛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六、實現報名、培訓、考核、檔案全過程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研發一套遠程網絡管理軟件,將培訓的各個環節納入其中,實行遠程化、智能化管理,使部、省、市、縣四級管理者在網上同時獲得動態信息,做到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七、創新教育培訓管理模式,拓寬培訓途徑,夯實培訓內容,落實培訓成果,實施有效的農村財務管理,將各項培訓落到實處
要采取上下結臺的辦法,按照不同地區、不同的經濟發展程度,分期、分批、分層次地進行培訓,要研究培訓對象的特點,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在培訓形式上要不拘一格,靈活多樣,把面授輔導與座談討論相結合,集中培訓與自覺學習相結合,著力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八、加強農村財會人員職業道德、三農知識、法律法規、文化素養的培訓,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大繁榮和大發展
要強化農村財會人員職業道德、三農知識、法律法規、文化素養的培訓,讓他們既要接受財務知識、三農政策的培訓,又要對他們進行職業道德、法律法規、文化水平的培訓;既要提高管理水平,又要增強大局觀念、法制觀念,提高他們的個人素質和依法辦事能力,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大繁榮和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