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立科學的政策性金融體系對中小企業融資缺口進行彌補,既能將政府行為對市場效率的破壞降到最低限度,又能體現政府對市場經濟的適當干預。通過分析韓國經驗,可從政策性資金支持體系、信用擔保體系和直接融資服務體系三個方面,發現我國目前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推進我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發展的對策,以期盡早緩解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關鍵詞]政策性金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直接融資
與眾多國家一樣,中小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加就業、活躍經濟等方面舉足輕重。但由于先天資金不足、后天融資弱勢,中小企業在競爭性金融市場中面臨融資瓶頸,阻礙了其發展,因此需要政府扶持,以彌補商業性金融的不足。但過多的直接干預會破壞市場效率,妨礙眾多經濟主體的平等競爭。通過建立科學的政策性金融體系對中小企業融資缺口進行彌補。可以將政府行為對市場效率的破壞降到最低限度,同時又能較好地體現政府對市場經濟的適當干預,恰到好處地為市場經濟運行提供必需的公共產品。與我國有較多相似性的韓國在此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
一、韓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
幾十年來,中小企業在韓國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這主要得益于韓國政府的重視,建立了頗具特色的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從而為保證中小企業穩定經營、風險投資、技術開發提供了廣泛的金融支持。
(一)中小企業政策性資金支持體系
韓國政府的政策性資金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投向中小企業。
一是建立政府政策性基金。通過專業銀行向獲得支持資格的中小企業發放。各政府部門可以根據其產業政策確定援助的對象和條件,指定銀行遵照這些指示,并根據商業貸款的發放原則對申請貸款企業進行貸前審查和貸后管理,信用風險由銀行承擔。如對具有新技術和出口潛力的企業給予特殊支援的中小企業創業基金;向進行生產結構調整、從事技術開發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中小企業結構調整基金。
二是通過專門的政策性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韓國早在1961年就成立了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的中小企業銀行(IBK),韓國幾乎70%以上的中小企業都與該行有融資業務往來。為了保證IBK將貸款專項用于扶持中小企業,韓國法律明文規定:中小企業在IBK的貸款業務比率不能低于80%;在銀行扶持中得以發展壯大后不再符合中小企業標準的企業,IBK不能再與其有業務往來。該行的成立對韓國中小企業融資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全部韓國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中占到16.5%的份額。
(二)中小企業政策性信用擔保體系
缺乏抵押物和信用記錄是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最大障礙,解決途徑就是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韓國是亞洲第二個開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計劃的國家,其信用擔保體系在中小企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也是最大的。主要擔保機構有韓國信用擔保基金、技術信用擔保基金和14個地方性擔保基金。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信用擔保基金(KCGF),它負責62%的國家信用擔保基金(美元31億)和一半的國家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作為公立擔保機構,KCGF初期資本金構成中政府出資65%,日常資金來源由政府和金融機構捐助,金融機構捐助有一個固定比率。按照某些類型貸款余額的0.2%計提。這些規定體現在《韓國信用擔保基金法》中,從法律上使得擔保資本金有了穩定的來源,從而有利于擔保業務的擴張,也使韓國信用擔保基金一開始就有金融機構的參與,擔保行為能夠得到商業銀行的認可和支持。
在政策性資金保障的同時,KCGF又是獨立的法人實體,遵守利潤最大化的市場運作原則,保證資金的運行效率。此外,其一方面通過《韓國信用擔保基金法》的規定控制其風險,如規定擔保額不能超過擔保資本金的20倍,KCGF每個財政年度的經營計劃只有得到財政部的批準方可執行,KCGF的剩余現金用于購買股票和其他用途須得到財政部的批準等:另一方面,KCGF自身也注重提高風險管理水平,不斷健全中小企業風險評級體系,并建立再擔保機制,有效分散和規避了風險。
(三)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服務體系
為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1996年韓國政府建立了自己的二板市場(KOSDAQ)。KOSDAQ為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了直接融資場所,并采用多樣化的上市標準。對高科技風險型公司基本沒有任何數量和財務指標要求,同時政府還給予稅收優惠,充分體現了對其的鼓勵。除了上市基本條件,成本也是中小企業的重要考慮因素。KOSDAQ市場的上市費用約為3.9萬元人民幣,是納斯達克的1/20,而上市公司所繳納的年費為4500元人民幣,是納斯達克的1/46,均是新市場中最低水準。這些使得韓國中小風險企業得以通過直接融資增加資金來源。
當然,KOSDAQ之所以能穩定發展14年,成為中小風險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自然離不開嚴格的監管:要求企業定期信息披露,除了定期報告,還必須披露公司管理方面以及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重大變化的信息;有價格漲跌幅限制和暫停交易等穩定市場的日常監管措施。保證上市公司質量的嚴格退市制度等;努力提高機構投資比重,減緩因個人投資者占比過大造成的市場波動。
二、我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已逐步形成,但對比韓國分析我國情況,可以發現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
(一)政策性資金支持方面
近些年來,我國中央財政也設立了一系列中小企業專項基金,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專項補助資金等。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49.9億元,用于支持中小企業,較上年增長75%,2009年升至108.9億元,可見財政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但我國這些政策性基金的支持方式是無償資助、貸款貼息和資本金注入,具體是通過政府審核,財政直接撥付,更加偏重于財政直接支出。
我國也并沒有設立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銀行,主要通過各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而商業銀行的逐利性注定了其對中小企業支持的有限性。如2009年中小企業信貸余額的增加占全部信貸余額增長比重幾乎沒有多大增長,有的省份貸款余額增加為0甚至-0.5。
因此,必須考慮在上述財政直接支持和不支持的中間地帶形成一個以財政為后盾。引導、調度各方面共同參加的一個運行體系,以追求較高績效。
(二)政策性信用擔保方面
截至2007年底,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已達3700多家,籌集擔保資金總額超過1770億元,累計為70萬戶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總額1.35萬億元。但不同于韓國,我國存在大量商業性和互助性擔保機構,普遍實力弱,規模小,導致融資成本高、抗風險能力弱:政策性擔保機構由于沒有在法律上確立政府對擔保金的增補機制,形勢緊迫時政府就增加投入,財政緊張了就取消增補,導致擔保機構的實力難以擴大,可持續發展受到制約。
不同于韓國信用擔保基金一開始就有商業銀行的參與,我國商業銀行對擔保機構的認同度差,擔保機構資金放大倍數全國平均不足3倍。難以發揮應有作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與協作銀行的權利與義務不匹配,協作銀行幾乎要求擔保機構承擔100%的風險,造成擔保機構責任與能力嚴重不對等。
此外,對比韓國,我國的政策性擔保基金還存在以下明顯的缺陷:與當地政府在財務和人事關系上聯系密切,受到行政干預的可能性較大,不注重市場化操作,不利于擔保效益的提高;風險防范方式還比較落后,缺乏科學的風險控制辦法以及分散風險的制度安排。
(三)直接融資服務方面
我國對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尚屬起步階段。2004年深圳交易所開通了中小企業板塊,但中小企業無論是上市數量還是上市公司市值都極其有限。遠遠滿足不了中小企業股票融資需要。2009年二板市場初步建立,各方面尚有待完善。從債券融資看,中小企業很難取得發行債券融資的資格,自然難以利用債券市場融資。
三、我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發展對策
(一)增設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機構
為了避免財政直接支出的缺陷,同時保證對弱勢中小企業的扶持,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有條件的省市組建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然后逐步向其他地區推廣。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基本職能定位是:制定有關中小企業的發展計劃和方針政策并監督執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向中小企業提供咨詢等。資本結構宜選擇政府控股模式,這樣既可減輕財政負擔,又容易實現政府意圖。資金來源應主要依靠財政撥款,還可以通過國內外債券發行、借款、吸收企業存款、證券市場直接融資等來實現后續資金的注入。
另一種選擇是從現有政策性銀行派生出面向中小企業的貸款部門,并通過立法保證其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比例。比如要求農業發展銀行將其一定比例資金投入縣以下中小企業。
(二)以法律形式確立政策性擔保資金來源
立法確定政府捐助的形式和比例,還可規定由政策性銀行為擔保公司提供低息貸款或發行次級債以補充擔保金,以切實增強政策性擔保機構的實力和資信。
(三)加強銀行與擔保機構的聯系
成立像KCGF那樣由財政和商業銀行共同貢獻資金的擔保機構。既可增加資金來源,又使其擔保能力能夠立即得到銀行認可;還可通過規定比例擔保加強銀行與擔保機構的合作,如規定擔保機構對貸款本金的80%~90%承擔責任,加強銀行對企業的考察評估,降低擔保風險。
(四)從制度上規范政策性擔保業務的操作
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與決策程序,使財政支持與擔保業績掛鉤,與機構管理狀況掛鉤,從而使其加強管理,規范運作,提高業績;還可委托專業機構代理擔保,不但能實現市場化運作,防止政府直接干預,還能充分利用專業人員,提高擔保質量。
(五)加強風險管理
加強風險預警和監控機制建設,實行企業信用評級制度、運行監測制度、代償及債務追償制度等,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風險的分散也是一個社會化問題,它涉及政府有關部門、商業銀行、立法機構、有關行業,以及再擔保制度等,特別需要從政策和手段上加以解決。當然也需要通過設計擔保產品,從項目本身分散風險。
(六)規范二板市場和場外交易系統
我國的二板市場由于剛剛建立,各方面發展尚不完善,應借鑒韓國等市場的經驗,建立良好的運作機制,包括準入制度、交易制度等,確保市場高效運行;采取嚴格的監管措施,加強信息披露,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完善各項制度,防范各類風險,全力維護市場秩序,確保創業板市場的持續發展。
在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方面,建立中小企業證券的場外交易系統也很重要。對我國來說,要在恢復并規范發展地方性產權交易市場的基礎上,設立并逐步開放全國性的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服務的場外市場。
(七)啟動中小企業債券市場
推動企業債券利率市場化改革,根據不同企業的資信狀況、信用評估結果,由發行人、承銷商根據市場情況確定適當利率。讓投資者在承擔風險的同時有滿意的回報,也使籌資方能用其可以承受的利率獲得發展所需資金;調整債券融資工具結構,豐富融資工具品種,給不同投資偏好的投資者以更大的選擇范圍。
(八)積極發展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是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型新興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途徑,并可減輕中小企業的過度負債,化解金融風險。我國在發展風險投資中,首先要明確政府應是規范制訂者、市場導入者,而不是直接投身于具體業務。要制訂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金加入;制訂有關法律制度來規范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還要借鑒國際經驗,創建政府基金,加大對風險投資的政府補貼資金規模,對高新技術風險企業提供虧損補貼。
[參考文獻]
[1]聞岳春.韓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及對中國的借鑒[J].上海金融,2005(8):50-52
[2]蔡真.韓國信用擔保機構的運作度對中國的啟示[J].銀行家,2008(12):93-95
[3]萬立明.中韓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比較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8(6):60-64.
[4]駱克龍.賈殿村韓國創業板市場發展經驗分析[J].商業時代,2009(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