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新會計準則實施第一年的滬深股市上市公司的年報資料為依據,通過匯總的統計數據揭示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對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并進行分析。
[關鍵詞]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選擇;現狀;分析
新會計準則關于資產減值的相關規定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選擇呈現出新的特征。2007年是上市公司實施新會計準則的第一年,會計政策選擇特征呈現最為顯著,因此本文研究對象限定于2007年12月31日前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有效樣本共計1461個。本文的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證監會的官方網站公布的各上市公司2007年度的年報,結合新會計準則中有關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選擇的主要變化,采集以下信息:股票代碼、證券簡稱、凈利潤、存貨跌價準備轉回、壞賬準備轉回、其他短期資產減值轉回等項目。
從表1可以看出,壞賬準備轉回的上市公司有480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總數的32.85%,新會計準則下,壞賬準備仍然是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之一。從表2可以看出,在壞賬準備轉回的480家公司里,壞賬準備轉回金額占剔除壞賬準備轉回影響后的凈利潤百分比絕對值高于5%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總數的7.18%,其中實現扭虧為盈的比例為0.89%。壞賬準備的轉回對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有較大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新會計準則下,應收款項減值金額的確定方法發生了很大變化。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規定:對于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即當期應計提的壞賬準備;對于單項金額非常重大的應收款項,一般先按類似信用風險的特征劃分為若干組合。然后計算這些應收款項組合在資產負債表日的余額。并確定每項應收款項組合本期計提的壞賬準備比例,計提壞賬準備。與原會計準則相比,新會計準則下應收款項減值金額的確定方法不再是具體計提方法的選擇,而是進行了原則性規定,需要考慮重要性、現金流量現值、應收款項的信用風險特征,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會計準則下,會計政策的選擇更具有隱蔽性。
hahkKYKW2tUzakZ8NfhXPq/8GgPC2//iCAwW/1W4GTM=
(二)存貨跌價準備
從表1可以看出,存貨跌價準備轉回的上市公司有255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總數的17.45%,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利用存貨跌價準備進行盈余管理的比例較高。從表3可以看出,在存貨跌價準備轉回的255家公司中,存貨跌價準備轉回金額占剔除存貨跌價準備轉回影響后的凈利潤百分比絕對值高于5%的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總數的2.61%,其中實現扭虧為盈的比例為0.07%。存貨跌價準備的轉回對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影響比較大。
(三)其他短期資產減值準備
其他短期資產減值準備主要是貸款減值準備,主要集中在銀行業。從表1可以看出,其他短期資產減值準備轉回的上市公司共18家,比例較低,占全部上市公司總數的1.23%。這是因為需要計提其他短期資產減值準備的企業本身較少。從表4可以看出。在其他短期資產減值準備轉回的18家公司里,其他短期資產減值準備轉回金額占剔除其他短期資產減值準備轉回影響后的凈利潤百分比絕對值高于5%的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總數的0.14%,其中實現扭虧為盈的比例為0%,對上市公司的總體影響不大。但具體到某一上市公司,其他短期資產減值準備轉回的影響則較大。從表5可以看出,在其他短期資產減值準備轉回的18家上市公司里,轉回金額達到100萬以上的上市公司數占公司總數的比例高達55.55%。
二、非流動資產減值準備會計政策選擇現狀及其分析
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規定,非流動資產存在減值跡象時,應當估計其可收回金額,然后將所估計的資產可收回金額與其賬面價值相比較,以確定資產是否發生了減值,以及是否需要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并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資產可收回金額的估計,應當根據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墒栈亟痤~的這種計量以理性人假設為前提,同時還需要獲取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雖然《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對這兩個會計變量如何取值有明確的規定,但公允價值的取得仍需要主觀判斷。如通常情況下公允價值只能按第8號準則第8條第三款的規定“以最佳信息為基礎估計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焙螢樽罴研畔?,不同的人會有不同判斷?,F值同樣需要很多估計和判斷,如折現率的確定涉及對特定資產風險的判斷和風險溢價的估計。這些量的估計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客觀性標準相對很少。
新會計準則中,資產減值包括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的金融資產減值、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準則的存貨類資產減值、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準則的各種資產減值、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準則的生物資產減值等?,F行會計準則除按第8號準則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不得轉回外,其他資產減值準備均可以在產生資產減值的因素消失后轉回。從表面看,由于對部分資產減值準備的轉回進行了禁止性規定,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受到了限制,但這部分資產在確定資產減值的金額時,需要過多的主觀判斷與主觀估計。由此可見,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一方面為反映公司真實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為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機會。
綜上所述,新會計準則對資產減值會計政策的選擇進行了原則性指導,為反映上市公司真實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提供了可能。新會計準則關于資產減值部分的變化限制了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同時也為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機會。上市公司在實際選擇資產減值會計政策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職業判斷,對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選擇進行盈余管理更具有隱蔽性。
[參考文獻]
[1]田昆儒.姚會娟,我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08(8)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