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玲
(七臺河職業學院,黑龍江 七臺河 154600)
《多媒體技術應用》是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近年來在高職院校發展很快,《多媒體技術應用》課程已經從培養學生的多媒體素材處理能力和應用軟件設計制作能力逐步拓展成為具有明確職業方向的專業群。在這個發展過程中課程改革是最根本的因素之一,我院2005年開設《多媒體技術應用》課程,下面結合我多年來從事《多媒體技術應用》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探討本課程的教學改革。
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專業培養具有基礎理論適度、能力強、知識面寬、從事計算機操作、計算機維護與維修、多媒體技術、網絡管理及應用等生產一線工作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根據社會調研,多媒體作品制作人才缺乏。《多媒體技術應用》緊跟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趨勢,綜合講述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相關知識和應用;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素材的獲取與處理;超文本和超媒體;多媒體綜合應用與集成。同時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通過本課程學習,在知識方面,使學生理解多媒體技術的相關概念,在技能方面,能熟練使用常見的多媒體設計制作軟件,在能力方面,能夠在多媒體開發平臺內按給定的要求進行組織、匯集和編制;具有制作視頻廣告、平面動畫、開發或制作多媒體作品的能力。為以后上崗就業,承擔真正的開發任務,打下良好的基礎。本課程可以作為單獨的崗位職業能力培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拓展就業渠道。
把握當今教學中實踐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發展趨勢,以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作為課程的整合方向,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作為本課程指導思想。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尤其是學習各種多媒體創作工具軟件使用中的技巧性與高級應用。突出實用性,以培養操作技能為目的。突出“一個中心、兩個技能”的課程訓練模式,逐漸由基礎知識和技能向專業技能行業標準發展。
一個中心:以多媒體作品制作為中心,將多媒體技術基礎知識與多媒體素材采集方法傳授給學生,掌握夠用的原則,不死記硬背概念,注重教方法與會用夠用為基本目標。
兩個技能:經過基礎知識學習,再經過綜合作品設計,每個學生必備(1)多媒體素材采集與編輯技能;(2)多媒體作品設計與制作技能。
重新定位目標,合理地減少理論教學環節,將傳統的“先理論講授,后實例制作”的教學方式變為“實例引出理論”的教學方式,運用“任務——驅動——建構”和“問題——探究——創新”教學模式,從例子中引出與之相關的理論知識,解決了理論難以理解的問題,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上機實踐中充分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
根據多媒體技術應用的發展需要,基于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對教材內容大膽取舍,跨軟件進行整合。有針對性地刪除了一些理論性強但不夠實用的內容,同時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不斷地增加與課程相結合的新內容,新知識。以任務驅動的思路將教材內容按照實施一個任務的實際情況分為三個模塊:基礎理論模塊、素材采集與編輯模塊、綜合應用模塊。課程的重點是素材采集與編輯、綜合應用模塊,難點是綜合應用模塊。每一個模塊又配有若干經典案例作為支撐,每一案例對應本章節應該掌握的要點和知識點來完成。注意案例要針對工作實際需要,不斷充實學習內容,加強實踐訓練,提高學生多媒體作品的實踐操作能力。
以實踐教學為主,根據教學的目標和要求,以計算機軟、硬件構筑的平臺為基礎,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入案例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入案例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提出任務。在實際教學中對上一單元復習以后,就可以直接提出本單元要解決的任務。例如:在“音頻文件的制作”單元中的任務是:為我的手機制作兩段鈴聲,一段是歌曲“天路”的高潮部分,一段是自己演唱配伴音的自選主題音樂。由于在上一單元同學們已經學會了Windows“錄音機”的使用,所以任務提出后,立刻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并提出一系列的任務:使用什么軟件對波形文件進行編輯,如何進行編輯等。在這一環節中要點是“任務”,提出的任務要恰到好處,學生能理解并且有學習的興趣。
提出任務后,需要建立必要的知識基礎,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解決任務。在這一環節中要點是“鋪墊”,一定要把提出任務中的難點講清楚。它也是讓學生學習、理解抽象概念的一個好時機。
4.3.1 建立真實情景
利用計算機軟、硬件系統,建立適宜任務解決的真實情景。例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文件(.MID)的合成、回放等,需要安裝“音樂大師”這樣的軟件系統。“音樂大師”能提供了非常逼真的音樂創作平臺,可以進行音樂的播放與變奏、五線譜曲與編輯、樂器合成、鍵盤彈奏等。學生在這種真實情景中,在驚訝、喜悅之余,對音樂文件(.MID)還會陌生嗎?
4.3.2 案例教學
在計算機學科的實踐教學中,我們能看到實例和詳細的步驟,會使大多數學生較好的理解、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所以圍繞著提出的任務,在真實情景中利用已經設計好的案例進行教學是任務解決的關鍵。
例如:在“Authorware-聲音的播放控制”單元中,學習制作“防盜車鈴”多媒體作品。實例以拖動自行車時突然引發鈴聲,利用“聲音控制”和“目標區響應”的交互形式,最終的作品形象、生動。在這個實例里,涉及了Authorware顯示、聲音、交互等圖標的操作,既復習了以往的內容,又介紹了一些新的知識。由于實例說明圖文并茂、步驟詳細,所以學生操作起來難度不大,通過反復觀察、操作、比較、修改,大多數學生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較好地完成作品的創作。在這一環節中真實情景是基礎,最終作品是目標,實例的具體步驟是通往目標的臺階。
在最后一個環節里就是要檢驗教學的效果,看看提出的問題是否解決了。例如:能否對波形文件進行編輯?熟悉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嗎?能否創作人機交互的Authorware作品?這樣在任務驅動下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及網絡等多種教學手段,即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能力,挖掘了學生的專業潛能。
在機房環境中進行現場教學,在實際現場中進行知識的講授,任務的分析、處理等,它的互動性很強。教師邊操作、邊講解,學生邊學習、邊操作、邊理解,通過一個個任務的解決或實例的完成,最終達到知識目標的理解、實踐能力的提高。
將傳統單一“筆試”的考核方式變為“大作業”+“平時小作業”+“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列為考核的一項主要內容,平時成績占20%,平時小作業占20%,大作業成績占60%。建立上交大作業信箱及時上傳,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如何學好以及老師如何教好是廣大高校師生面臨和值得共同探討的問題。本課程中以實踐教學為主要教學模式,突出案例設計在實踐教學中的核心作用,盡快在職業方向上構建以工作任務(項目)為主體的模塊化的專業課程體系。
[1]田振蒙.淺談對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的問題[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40).
[2]李立.多媒體技術應用 [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3]崔毓娟.注重應用能力培養 探 索《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改革[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