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瓊鳳
(嘉應學院梅州師范分院,廣東 梅州 514087)
根據工作復雜程度和相互依賴程度的高低,圖書館知識管理模式可以分為事務模式、專家模式、集成模式和協作模式。
知識管理的事務模式的最大特點是“知識的規范”,通過核心業務知識的規范化、標準化確保核心業務活動持續穩定地開展。它強調知識的系統化、運作的自動化,或工作常規化、操作程度化、員工行為標準化,不需要太多創造性的員工。這種模式在工作復雜程度和相互依賴程度上都比較低。
知識管理的集成模式著眼于“整體最優”,著重于跨部門的統一協調,通過業務集成的方式促使掌握相關知識的各部門形成統一的運作規則和行動標準,充分發揮共享目標體系和信息反饋體系的作用,使各部門的功能性決策建立在整體運營效率最大化的基礎之上。這種模式在相互依賴程度相對高,在工作復雜程度相對低。
知識管理的專家模式注重從“專家”的工作中獲取核心業務發展的推動力,發揮“明星效應”,要求圖書館必須采取特別的激勵手段吸引具有專門知識的個人,鼓勵他們進行價值增值活動,并通過圖書館知識資本的內部運營來培養圖書館內部的業務骨干。這種模式在相互依賴程度相對低,在工作復雜程度相對高。
知識管理的協作模式注重從全局角度來綜合各種知識領域,調動各方面的知識儲備來解決錯綜復雜的問題,尤其強調學習型組織“共同超越”理念的挖掘,建立起激勵員工們參與知識共享的機制,共同關注個人和集體創新能力的培養。這種模式在工作復雜程度和相互依賴程度上都比較高。
目標管理、全面質量管理、集成管理是圖書館常用的管理方法,圖書館知識管理將創新這些管理方法。
目標管理是以重視成果的思想為指導,共同確定一定時期的總目標,通過層層分解目標、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手段來達到目標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圖書館目標管理,實際上就是目標管理方法在圖書館中的應用。雖然圖書館目標管理有利于調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有利于圖書館從分散性管理向系統性管理過渡,從單項管理向綜合管理過渡,有利于提高圖書館專業隊伍的素質和工作效率,但是在圖書館目標管理實踐中,經常遇到兩個棘手問題:①難以協調目標間的沖突。雖然在目標管理中,圖書館有一個總目標,但是各部門、小組的具體目標是不同的,有時這些具體目標間存在沖突。有些部門和個人為了更早或更輕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往往不顧大局,不愿或很少為其他部門多做些貢獻,從而對圖書館目標管理起了阻礙作用。②難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與創新精神。盡管圖書館目標管理提倡運用授權理論、自我控制理論、激勵理論,發動并鼓勵圖書館全體人員參與制定、實施、評價目標的全過程,但在目標管理實施過程中,員工主動地、自覺地為實現目標所作貢獻是不夠的,他們往往是為完成計劃任務而工作,而沒有從內心深處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
圖書館知識管理引入人力資本管理理念,以人為本,尊重員工的作用和重視員工本身的發展,強調運用權變管理思想來加強對員工的管理,以柔性管理方式取代目標管理中的硬性管理,使員工的工作熱情與創新精神能夠得到最大限度地釋放;圖書館知識管理通過建立靈活的扁平化知識型組織——知識型團隊來弱化等級,注重平等參與,克服了目標管理中存在的上下信息溝通不暢、信息失真甚至阻塞的弊端,也有利于在圖書館內營造一種平等競爭的氣氛,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圖書館知識管理還通過營造一種知識共享文化,形成一個能夠讓知識自由流動的環境,這樣就可協調圖書館各部門的工作任務和員工間的關系,使圖書館成為一種學習型組織,從而促進知識共享和知識創新。
圖書館全面質量管理是圖書館為保證和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動員圖書館的各個部門和全體員工,綜合運用管理技術、專業技術、思想教育、經濟手段和科學方法,建立健全服務質量保證體系,對服務的全過程實行有效控制,從而經濟地開發、設計、生產和提供用戶滿意的信息產品與信息服務,做到最適質量、最低消耗、最優生產和最佳服務,最終實現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的目標。圖書館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必須做到:①對質量的全面承諾;②面向用戶;③不斷改進操作系統;④協同工作;⑤重視培訓;⑥為員工授權和尊重員工;⑦測度績效;⑧持續改進。然而,一些障礙使全面質量管理難在圖書館實施,這包括心理障礙、術語障礙、承諾上的障礙、過程中的障礙、職業化的障礙和測度工具上的障礙。因此,國外盡管建立了多種圖書館全面質量管理模型,但圖書館全面質量管理實踐并未象企業全面質量管理那樣得到廣泛推廣。
Carl Gustav Johannsen認為全面質量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密集型信息管理。所以信息管理與知識管理的區別也體現在圖書館全面質量管理與圖書館知識管理中。與圖書館全面質量管理相比,圖書館知識管理在管理對象、管理方式和管理技術上都有所拓展。在管理對象上,圖書館全面質量管理往往注重的是編碼化的信息、流程和顯現知識;而圖書館知識管理不僅關注上述對象,更重視員工隱性知識的管理,努力把員工腦子里的觀念、點子轉化成可以共享的知識,以提升圖書館的核心競爭能力。在管理方式上,圖書館知識管理可以將信息管理和協同合作緊密結合起來,將個人知識(隱性知識)轉化為集體知識(顯性知識)并將新的顯性知識傳遞給員工,使這種顯性知識再被其他員工吸收,成為指導個人行為的新的隱性知識。在管理技術上,圖書館知識管理深化了對包括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等先進信息技術的運用,充分利用數據倉庫、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技術獲取信息中隱含的知識;廣泛利用大型數據庫技術、新型檢索技術、智能代理、搜索引擎以及網絡技術、群件技術來保證知識的存貯、傳播和共享。
圖書館集成管理,是指運用集成的思想和觀念指導圖書館的管理實踐,實現信息技術、文獻信息資源、人員、機構等各種資源要素的全方位優化,增強管理對象的交融度,促進各項要素、功能和優勢之間的互補、匹配,從而最終促進整個管理活動的效果和效率的提高。由此看來,圖書館集成管理只不過是實現了對圖書館管理要素的整合與集成,是信息管理的一種高級形式。一方面,圖書館集成管理為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實施奠定了基礎,圖書館可以運用集成管理技術與方法來促進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實施;另一方面,圖書館知識管理吸收了集成管理中的“集成”理念,站在更高的層次,即從知識創造、知識共享和知識服務的角度來拓展圖書館集成管理的應用。
[1]南方等.企業知識管理:模式與戰略.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20(3):23-25
[2]吳怡青.試論現代圖書館的集成管理.情報資料工作,2000(5):30-33
[3]何立陽,盛小平.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3(2):112-117
[4]楊熔.讓知識管理走進圖書館--兼談深圳南山圖書館的管理探索.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2(3):25-28
[5]李桂華等.知識服務之運營方式探索.圖書館,2001(1):18-22
[6]張曉林.走向知識服務:尋找新世紀圖書情報工作的生長點.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