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各類高等職業院校已近3000所,在校人數占接受高等教育總人數的一半以上。而隨著高等教育人數的大量增加,高職院校生源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的現象也更加明顯,英語教學質量和成效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必須重視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性的概念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成人第二語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進入教育領域的,它是以建構主義認識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獨立與教師或者不依靠專門設計教學材料的學習情景,同時也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任的能力。我們可以把外語學習的自主能力理解為外語學習者不受教師的限制,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學習目標積極主動的自主決定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形式。
自主學習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今天,人們要處理大量信息,應對迅速變化的環境,僅僅靠學校接受的教育已不夠受用終身。要適應未來的社會,人們必須終身學習不斷自我發展與提高,而終身教育又要求人們能夠培養可以獨立于教師和課堂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許多學生來說,離開學校、走上社會并不意味著學習英語的結束,而是更深層次的自主學習的開始。因此,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為目標。
素質教育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的本質是按照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提高國民素質;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學會學習是知識經濟時代和學習化社會的基本培養目標。強化自主學習與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和保證。而自主學習的本質要求是使學生學會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的目標。語言學習是一個開放的過程,要求學習者做主動的參與者。同時,語言學習也是雙向的,是教育學的結合。因此,英語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長期以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強,高職學生更是如此。培養自主學習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上以教師為中心的認識,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教育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幫助者,咨詢者,促進者,起到中介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該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在學習中應該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應該由完全依賴教師逐漸向自主學習轉變。
現代心理學認為,學生要做到自主學習的必備條件之一就是要具有內在的學習動機,即自己“想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具體而言,激發學習動機,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來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采用富有探究性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內容,著力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渴求知識的濃厚興趣;此外,教師要適當進行課堂教學的延伸,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小組,使理論和實踐能有效結合。
進行目的性教育,明確學習動機。所謂目的性教育,就是幫助高職院校學生理解為何而學。可以將當前的學習和未來的工作、社會需要、個人發展聯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努力學習的重要意義。要使目的性教育達到預期效果,教育內容與方法就必須考慮高職院校學生的個體差異。例如:對于那些獨立性強、有主見的學生,應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對于那些積極上進的學生,為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可以將當前的學習與他們的遠大志向結合起來;對于那些缺乏學習動力、得過且過的學生,要用一些具體、生動且富有感染力的事例來說明、論證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從而使其明確學習動機。
高職高專英語教材內容有限,課堂多以教授為主,學習環境較為單一。因此,創立一個良好的外部外語學習環境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外部學習環境可為學生提供自主式學習的材料,如書籍、磁帶、光盤、網絡等現代外語學習設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配備專職輔導教師現場或網上答疑,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同時定期舉辦外語學習講座和英語競賽、開辟英語角、播放外國電影電視等活動,讓學生置身于外語學習的環境中,培養學生學習外語自主性的意識和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形式,更是一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教師要理解和把握自主學習所秉持的各種理念,把它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思想,貫徹在教學過程中,并靈活運用相關的各種教學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出符合新時代需要的、具備綜合能力的人才。
[1]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2]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夏喜玲.論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河南大學學報,2006,1.
[4]李紅美.論自主學習的內部機制、模式及其實施.開放學習.2005.
[5]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