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特別是蘇州工業園區的外向型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隨著宏觀經濟環境逐步回暖及擴大內需政策措施的落實,2010年來,園區經濟發展回升向好態勢更趨明顯,經濟運行總體呈現“高開”局面,外向型經濟指標明顯超過金融危機爆發前水平。但仍有一些經濟發展問題需要充分關注,比如三次產業發展不均衡、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等。園區當前處在“二次創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本文旨在介紹我國國家級開發區發展情況及蘇州工業園區發展近況,分析蘇州工業園區發展中的問題,通過總結借鑒國際知名園區發展的成功經驗,對蘇州工業園區轉型期“二次創業”的路徑進行探討。
一、國家級開發區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國家級開發區發展概覽
開發區是指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旅游度假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2009年。全國54個國家級開發區總體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發展勢頭。具體經濟數據見下表。
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70.4%。出口總額及進口總額雖仍比去年同期下降,但降幅分別小于全國同期(-16%、-11.2%)7.35和2.3個百分點,經濟企穩回升勢頭穩定。
在這些開發區中,蘇州工業園區啟動時間較晚,但綜合實力位于開發區前列,由于其高質量的園區規劃和大規模招商,特別是與國際先進管理團隊的合作,使其成為國內最具競爭力的開發區之一,也是中國開發區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的成功范例。因此,回顧蘇州工業園區發展歷程、分析園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國內其他開發區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蘇州工業園區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重大合作項目之一,于1994年5月12日破土啟動。工業園區緊靠蘇州古鎮,距上海1小時車程??傄幠?53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完成70平方公里的總體規劃。園區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權負責,成片開發由中新合資的開發公司負責,對外招商引資由中新聯合共同負責。啟動16年以來,園區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超過30%。2009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010.12億元,居全國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第4位,較上年增長0.35%。2010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7.1億元,同比增長16.1%;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3.4億元,增長30.1%;新增實際利用外資13.7億美元,增長10.4%;完成進出口總額356.5億美元,增長67.8%。園區經濟正呈良好發展勢頭,但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高外向依存度的園區經濟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制造業占比較高、資源緊缺等瓶頸倒逼蘇州工業園區進入“二次創業”的關鍵時期。其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 三次產業發展不均衡,服務業占比不足
從園區三次產業發展情況來看,第二產業(主要是制造業)發展迅速,在三次產業中占比較大。2009年,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0.09億元,工業增加值677.96億元,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60.53%,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低于40%,雖然高于同期國家級開發區服務業占比(30%),但仍低于發達國家園區服務業占比。
2 重“引資”輕“引智”,自主創新能力亟待加強
招商引資歷來是開發區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開發區經濟賴以發展的引擎。我國開發區自成立以來,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完善招商引資的載體和平臺建設,招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2009年,全國54個國家級開發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0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2%。2010年上半年,蘇州工業園區新增實際利用外資13.7億美元。同比增長10.4%。然而,園區在發展過程中更重視引資規模數量的外延式發展,對企業自主研發創新的重視及投入不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導致企業往往不能有效占據市場主動與產業鏈上游獲取高額利潤。
二、國外知名園區發展經驗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產業結構變革和技術升級換代,世界各地興起了創辦各類園區的熱潮,并逐漸涌現出一些具有示范意義的成功園區??偨Y學習這些知名園區的成功經驗,有利于解決我國園區發展中的問題,創建世界一流園區。
(一)美國硅谷工業園的大學+企業“高技術產業”模式
上世紀40年代,硅谷地帶還只是一個毫無名氣的小地方,但現在已成為世界電子工業的中心,擁有7000余家科技企業,平均每周有11家新公司成立,每5天有一家公司的股票上市,硅谷是有史以來唯一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發掘最大財富和最多經濟活動的地方。其經驗是大學與企業共同創業的“高技術產業”模式。以大學或科研機構為中心,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或商品,形成高技術綜合體。
(二)日本筑波科學城的政府主導模式
筑波科學城始建于1963年。當時由于日本主要依賴引進吸收歐美各國先進技術發展經濟的戰略引發了一系列問題,日本開始從“貿易立國”轉向“技術立國”,從強調應用研究逐步轉向注重基礎研究,政府從政策、計劃、財政、金融等方面,對發展應用技術、基礎研究,尤其是對高技術大力引導和支持,開始興建科學城。其經驗是政府主導模式,首先制定“技術立國”戰略,而后按照現代化標準建設筑波科學城,大力遷人引進研究和教育機構,并舉辦筑波世界博覽會擴大其影響力。
(三)印度班加羅爾軟件園的產業高度專業化模式
1990年,印度政府開始實施軟件科技園計劃,班加羅爾軟件園是最早設立的軟件園。在短短20年時間內,班加羅爾迅速成長為印度的“硅谷”,奠定了印度軟件大國的地位。其做法主要有以下三點:首先,印度優先發展軟件業:其次,印度教育發達,每年向軟件業輸送大量人才:第三,政府為軟件業提供積極的政策支持,并創造良好法律環境保護知識產權??山梃b的經驗在于印度特別注重園區的專業化、產業化和國際化功能,往往在某一高新技術鏈條中的某一環節做大、做強,實現高度的專業化、產業化和國際化。
三、國家級開發區“二次創業”路徑探討
從以上國際知名園區發展的成功路徑和模式,我們可以看出,在知名園區發展過程中,往往由政府主導提供優惠扶持政策,促進產學研結合,扶持某個或某些優勢產業集中發展,形成具備高科技含量的國際競爭力。我國開發區在轉型期“二次創業”過程中,可以聯系自身實際,借鑒國際知名園區成功經驗促進自身發展。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例,現階段可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促進“二次創業”。
(一)支持主導產業發展,搶占產業制高點
蘇州工業園區成立16年來,招商引資方面取得積極成效,電子信息、汽車及航空零部件等制造業已形成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下一步,需要重點支持園區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現代服務業等三大主導產業發展。一是樹立“以企業為中心”的支持理念,積極發掘并培育主導產業中的戰略核心客戶,著力打造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產業集團。二是綜合利用財政、稅收、金融等各種服務方式支持主導產業發展,搶占產業制高點。
(二)培育新興產業增長點,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多年來,園區通過大力引進資金、技術,發揮低成本優勢,發展制造業。2009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010.12億元,在全國mx3bdb/7T9cM1LH8E57cjpl1+ld7mojqIuzL2/JQGKE=54家國家級開發區中位居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制造業”,但仍不算“強制造業”,許多關鍵技術、大型成套設備、核心元器件都依賴進口。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是制約園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因素。若以后低成本優勢喪失,就很難在新的國際競爭條件下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著眼于搶占未來科技和產業制高點,要與培育新興產業增長點結合起來。溫家寶在第三次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是中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重大戰略選擇,既要對中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更要引領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結合園區實際,應著力培育五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具體包括生物醫藥、納米光電新能源、融合通信、軟件及動漫游戲和生態環保。一是要制定五大新興戰略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各產業未來3-5年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及重點支持的細分行業、客戶等。二是對于新興產業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利用風險投資、風險分擔工具,批量支持一批新興中小企業。
(三)大力發展服務業
服務業的繁榮發展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服務業,對于改善供給、擴大就業、增加消費、減輕資源環境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1 打造CBD品牌文化,完善各種功能設施。園區湖西CBD世紀廣場項目,開發面積共120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00億元,開發周期5-8年。項目投資大、周期長,為充分發揮項目收益,要提前規劃好政府項目的市場化運作方式,進行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分期投入、滾動開發,將湖西CBD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金融服務創新區之一,完善各類功能設施,打造總部經濟集聚區。
2 重點發展服務外包和現代物流業。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國際服務外包企業,推動服務外包業向高端化發展。圍繞綜合保稅區,完善虛擬空港、虛擬海港、“滬蘇直通放行”等快速通關模式,提高通關便利水平。
3 促進商貿旅游和文化產業發展。利用毗鄰上海的有利地緣優勢,積極銜接與世博有關的商貿旅游服務,打好“世博牌”。文化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朝陽行業。要加快打造國家動畫基地、創意設計基地、出版發行基地、新聞傳媒基地等文化基地,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