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困擾很多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患者常年受腰痛、下肢放射痛、間歇性跛行(編者注:即行走后腳跛,休息緩解,再走仍跛的現象)、下肢麻木發涼等一系列癥狀的折磨,都希望有好的康復療法能幫助自己擺脫這種惱人的疾病。
對早期輕癥的“腰突”患者,采取針灸、推拿、拔罐、刮痧、中藥內服外敷及功能鍛煉,可取得不錯的效果,但對脊髓、脊神經根受壓癥狀嚴重及保守治療兩三周后癥狀反而加重者,最好采取手術治療。
防“腰突”5要訣
◇睡硬板床,并墊松軟被褥。
◇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彎腰提重物。
◇少穿高跟鞋,減少腰背肌疲勞。
◇慢性腰痛患者應積極治療并加強腰部功能鍛煉,長時間外出時最好用腰圍帶固定腰部。
◇保持正確的站姿(兩眼平視,下頜微內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腹微收,兩腳直立,兩足距離約與骨盆寬度相同)和坐姿(上身挺直,收腹,下頜微收,兩下肢并攏)。
自我保健,事半功倍
“腰突”患者多采取保守療法,癥狀緩解雖快,但易復發。雖然至今仍無法徹底治愈“腰突”,但如在治療過程中和癥狀緩解后,注意糾正不良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并在醫生指導下長期堅持自我保健,將有助于預防或減少腰突癥復發。

☆腰部操
腰部操包括單飛燕(見圖1)、雙飛燕(見圖2)、拱橋式(見圖3)、屈膝屈髖蹬足(見圖4)、仰臥起坐、腰部旋轉(見圖5)等,是本病簡單實用的康復手段之一。
以雙飛燕為例,“腰突”患者練習時,可以趴在地板或硬床上,手放于身旁,然后挺胸抬頭,并盡量使頭、胸離開床面,手臂往身體后伸直,臀部使勁并帶動大腿,讓身體反翹起來(注:此過程臂、腿均應伸直),像一只擺尾的飛燕。此時能感覺到腰和肌肉在使勁。當頭和腳抬起到能耐受的最大高度時,堅持5~10秒鐘(年輕人可以適當延長,老年人則應略微縮短),然后將身體放下來并回復先前的平趴姿勢,此即為1個周期。剛開始一般人可能做該操三五次就無法耐受,但應努力堅持,最好能達到每天做3次,每次做10個周期的水平。
其他腰部操可參照插圖練習。堅持做腰部操可有效鍛煉腰背肌并改善腰痛,“腰突”發生的概率也會明顯減低。
☆自我按摩
按順序依次為:預備勢—搓擦腰骶—拳揉腰骶兩側—按揉腎俞穴—拳敲腰骶—團摩臍周—按揉委中穴—合按昆侖穴、太溪穴—搓涌泉穴。
注:昆侖穴位于外踝后方,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點處;太溪穴與之相對,位于內踝后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