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癬,南方民間俗稱“香港腳”,北力稱為“腳氣”。由于足癬會造成足部癢、起水皰、脫屑、厚皮,嚴重時糜爛流水,甚至感染引起丹毒、蜂窩織炎或濕疹化,從而日益受到人們重視,患者常到藥店自行購藥或去醫院治療。
調查發現,人們用得最多的足癬治療藥物依次為:達克寧霜、999皮炎平軟膏、派瑞松乳膏、美克乳膏、蘭美抒乳膏。但涂同樣的治足癬藥,有些人治好了足癬,有些人卻無效,甚至起相反作用,這是為什么呢?這要從足癬的類型來分析。
足癬共分三型:
第一種類型是角化過度型,主要為彌漫性變厚、粗糙、脫屑,表面覆有鱗屑,邊緣偶有水皰,抓破或皸裂后疼痛出血。此類型適用軟膏類的藥物,如10%水楊酸軟膏,先厚涂或用塑料膜包扎,待角質剝脫后再選用各類型外用癬藥。
第二種類型是常見類型,主要表現為足趾間脫屑,少許皮膚變白,偶有小水皰。此類型選用克霉唑霜、派瑞松乳膏、蘭美抒乳膏、采樂洗劑等,會有明顯的效果。
第三種類型受累部位為足底弓、足趾側緣、足趾間,以針頭至綠豆大小的水皰為主,皰壁較厚,發亮,不易破,內容物是透明液體,水皰可融合,呈多房性。因劇烈瘙癢,往往被抓破,可見蜂窩狀鮮紅的基底,或有滲液。有些人常用衛生紙塞在趾間,這樣不但再好的藥物都難以治好足癬,甚至會導致患部紅腫更癢。對此類型,應選用一些高滲液體濕敷患部,如3%硼酸水,可起到消腫目的;若分泌物以膿性為主,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20分鐘,必要時可服一些抗過敏藥物(如仙特敏、克敏能等)及抗感染藥物(如羅紅霉素、利君沙等)。待滲出液減少或出現鱗屑時,可試用刺激性低的藥物,如克霉唑、蘭美抒、派瑞松乳膏等;如有惡臭,可先用聚維酮碘溶液浸泡,再用抗真菌藥。
對單純使用外用藥療效不滿意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加用口服抗真菌藥物,如斯皮仁諾(伊曲康唑)、蘭美抒(鹽酸特比萘芬)等。值得一提的是,要想充分發揮足癬藥物的療效,除藥物的選擇及使用方法恰當外,還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換鞋襪,不與他人共用浴具。家庭中其他成員的手足癬也要及時治療,必要時請皮膚專科醫生指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