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號稱“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新政實施才百日有余,開發商大多未見低頭,房價也沒有大幅下挫,如今連最開始下跌的交易量也開始強勁反彈了。
8月28日,北京萬科長陽半島項目二期開盤,推出377套房源,開盤當天下午4點半即全部售罄。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市場報告,在8月最后一周監測的35個城市中,半數以上城市的樓市成交面積環比出現上漲,其中寧波最為明顯,漲幅高達125.14%。另外,有17個城市房價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其中武漢漲幅最大,環比上漲46.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全國風向標的京滬穗深四地樓市,自調控以來也首次集體飆升。
房地產新政難道又招致了新一輪的報復性上漲?實際上,新政調控執行情況的確并不理想。據統計,只有北京成交的房屋中,首次置業的占比達到80%,大多數二、三線城市的成交房屋仍多被二次、三次購房者買走。
自從新“國十條”出臺后,樓市調控之路就幾經反復,調控松動論屢次出現,甚至中房協都要上書暫緩出臺更嚴厲政策,而開發商們大多仗著現金流充裕拒不降價。刁詭的是,上個月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上,素有“任大炮”之稱的任志強剛剛號召開發商“從了”降價,最近又正與另一位地產巨頭潘石屹爭執房價究竟是否會降到2009年初價位時,樓市就開始了新的回暖。
這場反彈與輿論對空置率和閑置土地的關注幾乎同時到來。自“地產三劍客”之一的牛刀在博客中爆出“國家智能電網統計,660個取樣城市6540萬套住房電表讀數為零”新聞后,連央視也連續數天播放多期多集房屋空置情況的節目。架不住社會民眾對空置率的一再質詢,9月1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雖然統計調查有難度,國家統計局“仍將迎難而上”,在相關部門支持下積極研究建立住房空置調查制度;并充分利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獲取用于了解住房空置情況的相關信息,還準備在部分城市抽選一批住宅小區進行空置房調查,明年年初正式使用新的房價統計制度方法。
空置率指向的是房產,而閑置土地則指向的是地產。8月19日,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長廖永林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共上報房地產違法違規用地宗數3070宗,這其中,閑置土地宗數高達2815宗,閑置土地面積達16.95萬畝,接近1.13億平方米。對于此次公布的2815宗閑置土地,國土資源部也設定了一個清理期限:今年10月底前。
國土部此舉對房地產市場影響到底有多大?這是否會是中央調控再度加碼的前兆?潘石屹在其博客中分析認為,閑置土地清理會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即使只有8%、10%的閑置土地被收回,對市場都會造成很大的震撼。這對其余的閑置土地都會形成很大的壓力,促進這些土地的開發,結果就是增加市場上住房的供應量。
在房地產宏觀調控陷入僵局的背景下,樓市的“量價齊升”顯然是管理層不太愿意看到的,近期監管層再度釋放從嚴調控的信號。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江蘇省常州市主持召開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工作座談會時指出,各地要繼續落實好國務院關于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措施,切實增加住房有效供應,堅決抑制投機炒作行為,鞏固調控成果,促進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樓市調控運行至今,相關利益集團的聲音也多了起來,比如房地產宏觀調控會造成國民經濟二次探底等等。但批評者認為,不能只談房地產對GDP的拉動,而對其從實體經濟行業吸納大量資金、造成這些實體經濟行業萎靡不振避而不談。
近期國務院有關部門也多次強調,本輪樓市調控不會半途剎車。中國銀監會統計部副主任葉燕斐表示,銀監會將嚴格執行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堅決遏制投機、投資需求,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
有機構認為,若出現“二次調控”,最有可能的手段仍舊是對開發商停放貸款及加強預售款監管,通過卡斷開發商資金鏈的辦法迫使開發商降價。另外,將更嚴格的執行二套房、三套房政策,甚至在各地出臺跟北京類似的完全禁止貸款購買三套房政策,房產稅改革也浮出水面。8月24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公開稱,一旦政策調控不好樓市,就可能出臺房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