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而言,公司都是季度財報制,但臺灣的宏達電正以每月一次的頻率向外界宣告自己的營收情況。
9月6日,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HTC)對外表示,其8月份的全球銷售額達到242億新臺幣(約合7.5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5.26%,前8月累計合并營收為1476.98億新臺幣(約合46.3億美元),年增長率為61.16%。
成立于1997年的宏達電是一家發展神速的公司。從2002年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機,再到2006年推出自有品牌HTC,它已經一躍成為了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制造商,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代工商(全部為運營商的定制機),也是全球第一大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和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制造商。
正式進軍大陸
7月27日,筆挺西服套著桃紅色的絲綢襯衣、披肩直發、圓框眼鏡、淺淺的笑容,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在宏達電進軍大陸的新聞發布會上顯得英氣勃發。
“HTC是中國人所創立的品牌,專注于智能手機領域的持續創新,期望將中國人對創新與品牌價值的堅持延續到全球每一個角落,為中國人打造一個世界級的國際品牌。”在聚光燈下,沒拿演講稿的王雪紅給大陸客戶和媒體說著宏達電的故事,這位同時擔任芯片公司威盛董事長的臺灣商業傳奇女杰低沉的嗓音,給人一種穩重大氣的感覺,“我們很高興能夠將HTC的品牌介紹到中國大陸,也期待HTC能夠帶給消費者耳目一新的智能手機新選擇。過去幾年,通過中國的策略合作伙伴多普達將HTC在全球的最尖端產品引入中國市場;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持對創新的熱情,致力滿足甚至超越全球手機使用者的需求,在各方面不斷提升手機使用體驗。”
在此之前,宏達電一直未直接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手機,而是通過多普達間接推出其產品,幾乎每一款在歐美市場上銷售的宏達電手機,都可以在多普達的產品陣營里找到對應的型號。
隨著3G牌照的發放和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逐漸成熟。8月31日,為了正式發布第一款TD手機而訪華的索尼愛立信CEO伯特·諾德伯格(Bert Nordberg)預測:“未來5年,智能手機在中國的普及率將達到所有手機的一半。”除傳統手機制造商外,戴爾、聯想、華碩和華為等PC廠商也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各自的智能手機。
根據易觀國際的數據,2010年第一季度,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已突破1000萬只大關,占全球市場約18%。其中,諾基亞以29.3%的市場占有率遙遙領先。2009年進入大陸市場的蘋果市場率也達到了5.4%。但宏達電的策略合作伙伴多普達只有1.6%,排名第8。在Android操作系統手機中,宏達電最大的競爭對手摩托羅拉已經占領了中國一半的市場份額。
不能坐視各大廠商的攻城略地,宏達電打算親自出馬,其全資子公司宏達通訊有限公司2008年12月在中國大陸完成工商注冊。7月27日的發布會同時發布了四款產品,其中包括兩款在全球熱銷的智能手機,以及兩款為中移動深度定制的TD手機。
全球最大的Windows Mobile系統手機制造商和最大的Android系統手機
制造商
短短13年,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公司成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宏達電的秘訣是什么?
宏達電快速發展的秘訣之一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進軍大陸的新聞發布會上,Google全球副總裁劉允、微軟移動通信事業部總經理李于輝和高通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王翔等合作伙伴紛紛到場致辭。
跟其他企業不同的是,王雪紅、周永明等宏達電創始人是在公司成立后再想未來做什么。周永明對記者回憶道:“當時心想,臺灣有那么多產業類別,如果做最熱門的,再成立一家跟那些成功企業一樣的,意義有多大?我們希望能找一個對未來有沖擊或具有影響力的方向,不要做現成的東西,而且是別人難以抄襲的,所以決定往智能手持裝置的方向前進。”
1990年代,微軟從電腦切入了手機,開始與獨霸全球七成多份額的諾基亞塞班系統(Symbian)面對面競爭,但在無線市場上微軟找不到有實力的硬件廠商與其合作,唯有王雪紅決定來用微軟系統做PDA。
但當時的微軟還看不上這家幾乎要倒閉的臺灣小廠。王雪紅介紹說:“宏達就先做PDA樣品,當我把樣品拿給比爾·蓋茨看時,他特別驚奇。微軟與宏達的合作就這樣開始了。”2000年,宏達電正式推出第一款Microsoft Pockt PC(高端PDA產品)。
與巨人合作給了宏達一個快速發展的機會,蓋茨拿著宏達電產品的大幅廣告讓宏達電迅速切入全球市場。此后,宏達電跟微軟越走越近,2004年推出了第一款Microsoft音樂智能手機,2005年第一款Microsoft 3G手機和第一款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5.0平臺手機,2006年第一款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5.0智能手機以及第一款Microsoft Windows 5.0 平臺手機,2007年第一款Microsoft Windows Moblie 6智能手機。一路走來,宏達電成為了全球最大的Windows Moblie操作系統的手機制造商。
與微軟的緊密合作讓宏達電建立了自己一定的知名度。但真正讓宏達電名揚四海的,卻是2008年基于Google Android操作系統被命名為“夢想”的G1。
移動互聯網時代,40億手機用戶的巨額市場一直深深吸引著Google。但互聯網如何與移動通訊實現“混搭”進而染指這個市場,此前雖有企業嘗試,商業模式卻一直不成熟。Google希望智能手機能成為其介入移動互聯網的平臺和導入廣告營銷贏利模式的終端,但因不同的操作系統和系統兼容性問題,以及運營商對手機入網的嚴格控制,智能手機的開發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高昂的價格導致其市場占有率相當低。
作為網絡世界“自由、開放、共享”的精神領袖和成功的線上廣告營銷商,Google顯然明白“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城”,它的移動互聯網之夢能否順利實現,取決于整個移動產業鏈的銜接狀況。正是在Google的推動下,全球34家手機產業巨頭聯合組成了開放手機聯盟,這其中包括有手機制造商、運營商、軟件制造商和芯片制造商。聯盟共同開發名為Android的開放源代碼的移動操作系統,其目標是把手機打造成功能強大的便攜式電腦。
宏達電也加入了Android平臺聯盟,并成為了G1手機的制造商。宏達電跟Google的結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周永明與智能手機公司Danger創始人Andy Rubin是好朋友。Andy后來成立了一家名為Android的公司,2005年其Android操作系統被Google并購。由于兩人經常交流,理念很接近,隨后的合作也就自然而然。
但偶然性之中隱藏并體現著必然性。如要做智能手機,互聯網巨頭Google就必須選擇一家硬件廠商來為其制造,保持軟硬件更好的結合。“而市場上做得最好的就是諾基亞、蘋果、黑莓和宏達電。”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產業分析師林柏齊告訴《商務周刊》,“諾基亞有自己的塞班系統,蘋果和黑莓都有各自封閉的操作系統,它們是不可能為Google做Android手機的。四大智能手機廠商中只剩下宏達電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而經過多年跟微軟的合作,宏達電在硬件方面的能力已經很強了。”
Android操作系統對宏達電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已經處于下滑的趨勢。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的分析報告顯示,從2008年第三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的一年時間中,Windows Mobile手機操作系統的份額下降了近三分之一至7.9%,同比下降28%。
跟Window Mobile操作系統下滑趨勢相反的是,Android系統顯而易見即將成為運營商的新寵。運營商看重的是Android系統所能帶動的搜索和網頁等非語音增值服務,這能提高它的ARPU值(特定時間段內運營商從每個用戶所得到的利潤,高端用戶越多,ARPU值越高)。同時,Google的Android Market網上軟件商店的分成模式,也讓運營商不遺余力地推廣Android手機。蘋果iPhone的App Store是一個成功范例,而Android Market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復制成功的網上軟件商店。對于軟件下載所獲得的收入,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都采取“七三分”的模式,其中七成分給軟件開放者,但不同的是,App Store的剩下三成直接進入蘋果公司的荷包,而Android Market的剩余三成則歸運營商。
果不其然,Android系統很快就進入快速發展期。根據尼爾森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Android平臺智能手機在美國的銷量已經超過了iPhone,占美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的27%。雖然仍占據老大的位置,但黑莓也是失意者,其2009年45%的市場份額如今已跌落至33%。Windows Moblie智能手機則從去年同期的20%降到11%。
作為Google最初的盟友,宏達電獲得了其他手機制造商所沒有的機會。2010年1月,宏達電推出了Google的第一款自有品牌手機Nexus One。“該手機非常之炫,有著語音搜索功能和許多Google的互聯網應用。我認為Google推這款手機是想給所有Android系統手機制造商一個示范,真正的Android平臺手機應該是這么有趣并便宜的。”林柏齊說,近距離的合作讓宏達電繼成為全球最大的Windows Moblie操作系統手機制造商后,又迅速成為Android系統的第一大智能手機制造商。
微妙的平衡
在外界質疑宏達電跟Google的結盟會不會傷害到其與微軟的關系時,周永明解釋到:“宏達電跟微軟合作了13年,雙方簽署了一份開發和推廣的緊密協議,這個關系不會受到跟Google合作的影響。”
商界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盡管跟蘋果在個人計算市場爭鋒相對,但微軟仍于2009年年底推出了一款可下載的iPhone應用程序;同樣,盡管與Google是互聯網界的直接競爭對手,但微軟8月30日也推出了針對Google Android手機的搜索產品。
同時作為微軟和Google的親密戰友,宏達電需要保持跟雙方的緊密聯系,滿足對方的要求,當然,也包括為兩位大哥排憂解難、挨罵頂雷。年初,宏達電推出了搭建Windows Mobile 6.5操作系統的HD2智能手機。《商業周刊》專欄作家Rich Jaroslovsky被該手機的硬件所驚艷,他在專欄文章中描繪到:“從外觀來說, HD2搭載4.3英寸的電容式觸摸巨屏,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智能手機屏幕。這極大滿足了想在飛機或火車旅途中看電影的人們,絕對會帶給你極大的視覺享受。T-Mobile版HD2手機接有兩種轉換模式的電影預覽界面(為用戶提供下載人數以便讓用戶選擇是否此時進行下載),并且采用Blockbuster應用程序進行搜索和下載。大尺寸屏幕和虛擬全鍵盤提供的大面積全觸控操作使觸屏操作更加靈敏,即便對于我這種粗短手指的人,也很少出現文字錄入錯誤操作現象的發生。”
但是他馬上筆鋒一轉,“由于該機配置了微軟即將過時的手機操作系統,使得該產品在市場上成了棄兒。去年秋季發布的Windows Mobile 6.5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在原先軟件的基礎上只是改進了它的操作界面,但這一舉動并未對整個公司帶來多大的推動作用。而今年年底Windows phone 7即將上市,Windows Phone 7不具向后兼容性,這意味著HD2現有應用程序不能運行在Windows Phone 7系統中。因此,即將過保質期的T-Mobile(HD2的運營商)手機客戶正被迫要求支付199美元,并簽署一個為期兩年的服務協議。”
Rich Jaroslovsky最后總結道:“這證明了即便是創新能力十足的知名高科技公司(指宏達電,其全球創新能力排行榜位列47),也會因為供應商技術落伍或更新換代而被絆住腳步。”
除了因HD2采用的微軟操作系統而受到外界批評外,宏達電也在為Google蒙受麻煩。今年3月份,蘋果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特拉華州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宏達電生產的包括Nexus One在內的多款Android系統手機,侵犯了蘋果iPhone在用戶界面、底層構架和硬件方面的相關專利。
盡管只是通訊業界的過江新兵,但Android系統的開放與共享已動搖了移動通訊的江山格局。剛剛在這塊疆場呼風喚雨的蘋果不能坐視自己這個“后浪”再被“后后浪”推到沙灘上,于是它挑了一個“軟柿子”捏。“摩托羅拉、三星、LG等其他Android系統的手機廠商都有著眾多的專利,宏達電是相對弱勢的公司,但它跟Google的關系又最近。”Enderle Group的首席分析師Rob Enderle告訴《商務周刊》。“作為互聯網巨頭,Google在這方面的專利甚少,并不能保護宏達電。”
這時候,宏達電的老朋友微軟站出來了。4月28日,微軟宣布與宏達電簽署一項不對外公開的專利授權協議。根據該協議內容,宏達電同意將為其制造的Android系統手機向微軟支付相應的授權金。
“這是非常奇怪的新聞。一家硬件廠商從微軟得到專利并不奇怪,Android系統的手機可以被用作桌面系統也不奇怪,宏達電為它的Android系統手機得到微軟的專利許可卻很有些張冠李戴。”Rob Enderle說,但其實道理也簡單,微軟手中有一些可在Windows Phone和iPhone上共同使用的交叉授權專利。如今微軟向宏達電出讓部分專利的使用權,這就意味著蘋果對HTC的訴訟勝算就打折扣了。微軟此舉不僅救了宏達電,也給蘋果添了一把堵。
當然,參考微軟對其他廠商的收費標準,Rob Enderle估計宏達電將因此每臺Android手機向微軟支付20-40美元的專利授權費。商界談得永遠是利益。
在全球產業鏈中定位自己
成為微軟、Google和蘋果之間斗法的工具,宏達電看上去很被動。但事實上,它也一直在積極主動的強化自己的地位,在整個全球產業價值鏈中創造屬于自己的不可或缺性。
除直接跟世界最頂尖的科技公司合作取得經驗外,宏達電自身也非常重視研發,其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25%。2008年12月,宏達電收購了美國知名設計公司One Company Design,今年6月7日又買下法國軟件開發商Abaxia。
跟蘋果、黑莓和諾基亞相比,宏達電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因此,它拼得是操作系統之外的東西。
無論在Windows Mobile還是Android,宏達電都力求用有自我特色的用戶界面去打破同類操作系統手機同質化的現象。目前,宏達電開發有Touch Flo、Sense等幾款用戶界面。這也引領了品牌手機廠商的趨勢,比如摩托羅拉就為Android平臺設計了Motoblur的用戶界面。
林柏齊解釋到:“Windows Mobile的手機系統跟電腦系統很類似,是桌面系統在手機上的延伸,非常專業和商務化;也有很多手機用戶喜愛娛樂化的手機應用,Android系統本身具有Google map和Gmail等不同的網絡應用,宏達電在適應操作系統的基礎上也力求做出自己的特色。”
2008年,市場上熱賣的微軟操作系統鉆石機中,宏達電特定設計了Touch Flo 3D用戶界面,讓人耳目一新。從開發者的角度來講,TouchFlo 3D實際上類似3D游戲開發,許多酷炫的功能應該是采用2D模擬或者直接采用3D引擎,如在屏幕滑動時短信的3D切換效果。當然,這也是導致鉆石手機得內置GPU和相對耗電。
鉆石機采用的是高通的系統整合單晶片,讓手機在擁有Wifi、GPS、藍牙等強大功能的同時,能夠保持比市場上的智能手機更薄更小的體型。但最初高通本打算拋棄該晶片,因為將晶片整合在手機里,再加上Windows Mobile系統本身的一些問題,會產生更多的漏洞,技術難度很高,高通認為很難找到客戶。宏達電跟高通進行合作研發,并隨時回饋測試后的問題,最終一起試驗出最佳的參考性設計。
作為產業分析師,林柏齊有時候需要去拜訪不同的手機制造商。“當你拿著一只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的宏達電手機,再拿另外一只同樣操作系統的其他品牌的手機,即使兩款手機的處理器版本也一樣,但執行同一款程序時,宏達電手機就是要更快一些。”林柏齊介紹到,“操作系統導入到硬件中會遇到許多軟硬件結合的問題,宏達電本身能力很強,一些軟件問題可能微軟都沒有意識到存在,宏達電就已經做好了糾錯的補丁。”
從最初的Android 1.1版本到最新的Android 3.0版本,Android系統已經經歷了6個版本,如此快的升級對硬件廠商的要求更高。作為免費的開放性Android操作系統,Google本身無法給硬件廠商一些技術協助,因此,作為全球最大的Android系統手機制造商,宏達電的硬件能力也是值得贊賞的。Google臺灣區總經理張成秀說到:“當初很多電信運營商和手機廠商想跟Google合作,用YouTube作賣點,但沒有人愿意為YouTube客制一個播放器,只有宏達電,這態度很不一樣。”
超越代工宿命
宏創始人施振榮的“微笑曲線”,代表了臺灣電子企業的理想,即從曲線附加值低的制造環節向曲線兩端高附加值的研發和營銷環節轉型。為了提高利潤率,臺灣電子企業各自有著自己的發展路徑。臺灣“電子五哥”中,廣達和仁寶還是從事傳統的代工工作,為惠普、戴爾等公司代工各類產品,繼續追求規模效應;宏和華碩將代工部門分離出去,然后主打各自品牌;通過收購產業鏈上下游的公司,鴻海則通過垂直整合來獲得更低的成本。
從代工生產轉向自有品牌時,宏和華碩始終面臨來自品牌廠商很大的壓力,同樣走這條道路的宏達電希望能有所不同。宏達電CFO鄭慧明解釋道:“不同于惠普、戴爾與臺灣代工廠間互相拉扯毛利的關系,宏達電最酷炫的產品,讓微軟、英特爾、高通和數十家歐美電信大廠同時獲益,大廠也樂得把資源給宏達電。”
在宏達電成功的身后,既有微軟、Google和高通這類科技公司,也有運營商。宏達電為歐洲前五大運營商、美國的四大運營商以及亞洲各國的主流移動運營商代工智能手機——除早期做PDA階段曾經為戴爾等同業者代工過PDA外,此后宏達電的代工對象多是軟件商、運營商這種的非競爭對手。
在營銷方面,宏達電選擇了“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邊為電信運營商代工智能手機,一邊在市場上直接銷售自己的手機。這樣的好處是能夠保證利潤。如果是為品牌手機做代工,手機利潤需要在代工廠、品牌手機廠商和運營商之間分成,代工廠自然分的最少,而如果直接為運營商代工,那利潤分割方就會少一家。同時,為品牌手機代工是為他人做嫁衣,消費者一般不會注意到代工廠的品牌。而為運營商代工,不僅在手機的背面能夠有自己的Logo,而且運營商會不遺余力的推廣該款手機。臺灣私立新民高中的國貿科3年丙班同學于2009年底就臺灣消費者對宏達電的印象做過市場問卷調查,其中在“如何得知宏達電手機資訊”一問題,37%的受訪者選擇了“電信業者”。
為了保持跟同一市場上不同運營商的良好關系,宏達電同期都會針對各個運營商推出不一樣的旗艦型手機。在美國市場上,2010年,宏達電為Verizon推的是Incredible手機,為ATT推出的是Aria,SPRINT得到的則是EVO 4G,而T-Mobile下半年將推出宏達電代工的Vision。在規格和功能上,針對各大運營商的宏達電手機都有著自己的特色。
周永明喜歡引用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的一句話,“企業只有兩種基本功能:營銷和創新”。這句話至少可以保證宏達電找到屬于自己的從幕后走到臺前的產業躍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