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直接利益相關者的無證據懷疑盛行,其源頭正在于人們一次又一次看到了讓他們削弱對公權力信任感的事件,山西疫苗事件又讓人們全方位的看到了一次
山西高溫疫苗事件最大的受害者是誰?在我看來,不是那些高度懷疑因接種高溫疫苗而患病的兒童和他們的父母,也不是東窗事發的山西省疾控中心、北京華衛時代公司,而是政府。無論是2006年前后引入華衛公司造成山西疫苗市場秩序紊亂,還是三年內被個人實名舉報30多次、早在2007年就有媒體披露卻遭“有關部門”熟視無睹,抑或是《中國經濟時報》調查報道引爆全國后山西省衛生廳馬上指報道“基本不實”,以及像變色龍一樣短時間內從矢口否認到承認監管有漏洞,都極大毀壞了政府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和信任度。
可怕的是,山西省衛生廳的官員們還在糾纏于有不良反應的接種兒童是多少百萬分之一之類的個案為自己開脫,對他們來說,3500萬人民生命健康保障權被百分號、萬分數稀釋為小概率,卻不去想對于具體的兒童和他們的家庭來說那就是100%的傷害,更不去想更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因此而對政府的衛生防疫工作失去信任。從1/1000000到100%再到1000000,這不僅體現了我們一些有關部門對于公民個體生存權利和生命價值的漠視,更體現了我們的公共事務處理對于民眾信任的濫用已經危及這個社會的健康心理。
可以想見,即使本次山西疫苗事件告以段落,其帶給民眾的負面印象將和“周老虎”、“七十邁”、“躲貓貓”、“被增薪”、“23歲副局長”等一樣,在很長一個時期內給政府公信力造成難以彌合的傷害。換言之,這類事件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它的影響不會因事件的結束而結束,不會隨特定的誘因或具體的對象的消失而消失,相反卻在傳播和累積中被一再放大,不但直接受害者無法忘卻,更多的“無直接利益相關者”也將會以此事為依據,不僅懷疑山西省衛生廳,而且懷疑其他地方的其他權力部門,甚至不需要什么過硬的證據就下意識的懷疑。
無直接利益相關者的無證據懷疑,這是當前困擾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各界最大的社會難題之一。原本只是一時一地發生在少數個體身上的矛盾或沖突,一旦由口耳相傳、媒體尤其是網絡這個倍增器傳播出去,就可能發展成群體性事件,以及在輿論空間里蔓延出“一面倒”的關注浪潮。人數眾多的無直接利益相關者并不太了解事實真相,也不需要遵循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判斷標準,就可以憑來自“周老虎”、“躲貓貓”等事件獲得的經驗臆斷出是非善惡,將沖突中的強勢一方——一般而言總是富人、警察、官員——直接拋到了受審席。盡管這種主觀臆斷在很多情況下與事實還真相差無幾,但無疑它對一個制度社會來說是非理性的,其間那些出于仇恨、嫉妒、陰惡、幸災樂禍等不良情感而借機發泄出的怨恨更是社會心理毒藥。
無直接利益相關者的無證據懷疑盛行,其源頭正在于人們一次又一次看到了讓他們削弱對公權力信任感的事件,山西疫苗事件又讓人們全方位的看到了一次。這不是民眾們的錯,更不是媒體的錯,沒有他們,孫志剛、唐福珍一定會白白犧牲,鄧玉嬌、張海超一定會蒙冤受屈;沒有他們,也不可能實現溫家寶總理所說的“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那么,社會失范的始作俑者就呼之欲出了。“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早已是朝野的口頭共識,卻總在實踐中南轅北轍,它還有多厚的基礎可以揮霍?如果我們不想再回到當年手臂森林的噩夢之中,則“有關部門”不能再遲疑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