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黃陳之爭,是創始人與經理人之爭,是頭骨與脊椎骨之爭,是傳統商業倫理與現代公司治理之爭,是一種欲望與另一種欲望之爭。
但塵埃落定,硝煙散盡,雙方結局卻別無二致——贏了也輸了。
贏了治理輸了倫理,贏了倫理輸了治理。商戰不言勝,人生不言勝。
還記得亞洲女首富龔如心嗎?她用了9年時間贏得丈夫價值約400億元的遺產,卻在其后的一年撒手人寰。《圣經》上說,“世人行動,實系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聚積財富,不知將來有誰收取?”
好奇讓人生充滿樂趣,好勝讓人生充滿勁敵。自小,家長總喜歡把孩子進行比較,于是弟弟認為若比哥哥做得好,便會得到更多愛。愛一旦被附加,敵人便已“種”下。
你可曾試著跳出自我的框框,把意識放到屋里的角落,繼而客觀地審視自己?
這世上有一種商人,便有另一種商人。有人出發,就有人回家。而承認失敗,是商人自己對自己的勇敢。
我們鄙視自由閑散,崇尚競爭制勝,頌揚境界頂峰,可“愛拼才會贏”贏回的又何嘗不是自由閑散?為了獲得自由而先得付出自由,為了控制而先得失去控制。未失利,先失眠,利有了,情沒了,名有了,人沒了。真是虛妄。
所以,優于別人,并不高貴,優于自己,才是高貴。你的公司因為上市而孵化了一千個百萬富翁并不令人羨慕,令人羨慕的是,你的員工沒有一個窮人。
所以,真正勝利的人生,是當你回首往事,發現有多少時間屬于自己支配,有多少事情是自己想干又干成的?如果你有很多想干又干成的事情,無論貧富貴賤,你都是勝利的。
所以,真正卓越的公司,不是你又擊斃了多少對手,對行業又完成了多少次切割、包抄、總攻、超越。要生存,更要受尊敬的生存;要損人利己的贏,也要利人利己的贏。一個不具備雙贏品德的領袖,是不可能與上下游達成雙贏協議的。
取勝不代表成功。有取勝就有競爭,有激烈的競爭就有激烈的失敗。請不要再問頭骨與脊椎骨哪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也不要被眼前的短暫勝利沖昏頭腦,你打敗了眼前的敵人便意味著要面對更強大的敵人。從常勝到長勝,需要你心態平和、寵辱不驚。
人生不言勝。命運的河湖灣汊,通往取勝的路,隨時在施工中。而通往成功的路,只屬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