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因其杰出的藝術成就成為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的一只奇葩,她通過獨到的觀察視角和自己對生活的準確細微的感悟,巧妙地在作品中選擇意象,創造意境。色彩和時令,成為她創造意象構成意境的一個重要手段。
客觀世界中的物質存在著相互的區別和聯系,其區別在物理屬性上就表現為形狀、色彩、空間位置、運動形態等等。人類的內在感知系統與色彩這種物理屬性相對應的是視覺。色彩,作為視覺感知能力之一,就是通常所說的五顏六色。這五顏六色又與各種相互區別的心理真實相關聯。在人類漫長的發展過程,不同的顏色被不同的個體、群體、文化、宗教賦予不同的意義。同樣在在不同藝術家的創作中也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這種色彩體現了藝術家的個性所在。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曾說“設色,詞家所不廢也”,可見色彩在詞的意象構成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的構成中,有三原色,或稱三基色,是指可以用來調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純度最高,最純凈、最鮮艷。可以調配出絕大多數色彩,而其它顏色不能調配出三原色。由于這三種基本顏色特有的物理屬性,使得它們無論是在美術還是文學的視覺(意象)創造方面,都具有了充分的活力。紅、綠、藍為三原色,這三種原色可以構成眾多的色彩,是美術構色當然也是文學藝術架構色彩的基本原色。
和對色彩的感悟一樣,由于人類特有的自我意識,使得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在對外在世界體悟的過程中,對寒暑交替這一種自然現象也沖滿了本民族或者個人知覺和表象的不同,因而其意象也就不相同。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節令除了表示四季外,還和吉兇、地理方位、五行、音樂等等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在中國古代史學和文學藝術作品中歷來有以春秋記年的習慣。自西周以來,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雖早已出現了一年四季的劃分方法。但在藝術作品中往往還是以春秋兩季來表示年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歷史的習慣,另一方面可能是夏冬兩季在人類意象創造中缺乏足夠的個性,因而在眾多古代文學藝術作品中很少明確提及。這也恰好說明了文化的特性往往具有強大的內隱力。
人類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過程就是對美的不斷追求過程,而這一過程中并不是刻意追求具象的、個別的事物的美,而是在不斷追求一種美的感受,這是因為美感在生活中,比美學理論在哲學上,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而美感表現在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志悅神的三個層次中分別具有直接性、超感性、易變性;想象和理解、領悟和會意、持續和穩定以及感性中的理性、感性和理性的交織等多種多樣。正是這種美感的多樣性產生了文藝欣賞的豐富性,形成了欣賞者針對同一作品可以有不同的意境感受的美感過程。
李清照的詞現存四十二首(據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11月1版《清照詞》)(一說四十九首)詞中所表現的色彩和節令意象如下:
第一,色彩及其頻率。
紅色:11次。紅瘦(如夢令);紅稀香少(怨王孫);猶帶彤霞曉露痕(減字木蘭花);紅藕(一剪梅);被翻紅浪(鳳凰臺上憶吹簫);朱櫻斗帳掩流蘇(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醒時空對燭花紅(浣溪沙);輕紅色(鷓鵠天);共賞紅酥肯放(玉樓春);簾外擁紅堆雪(好事近)。
青色(合并碧、玉、翠、綠、清等):26次。綠肥(如夢令);清露洗(怨王孫);卻把青梅嗅(點絳唇);玉枕紗櫥(醉花陰);玉闌干慵依、清露晨流(念奴嬌);春到長門春草青、碧云碾玉(小重山);何須淺碧(鷓鵠天);寒梅點點瓊枝膩(漁家傲);剪成碧玉葉層層(攤破浣溪沙);雪清玉瘦、朗月清風(多麗);草綠階前、皎月初斜(怨王孫);歸鴻聲斷殘云碧(菩薩蠻);翠簾垂(訴衷情);陰滿中庭(添字采桑子);瓊包碎(玉樓春);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好事近);翠貼蓮蓬小(南歌子);夜來清夢好、玉瘦檀輕(臨江仙);贏得滿衣清淚(清平樂);鋪翠冠兒(永遇樂);金樽沉綠蟻(漁家傲)。
黃色(合并金色):14次。襪金釵溜(點絳唇);瑞腦銷金獸、人比黃花瘦(醉花陰);寒金小髻鬟松(浣溪沙);暗淡經黃(鷓鵠天);共賞金樽(漁家傲);金樽到(慶清朝滿);揉破黃金萬點輕(攤破浣溪沙);莫負東籬菊蕊黃(鷓鵠天);滿地黃花堆積(聲聲慢);落日熔金、捻金雪柳(永遇樂);金銷藕葉稀(南歌子);金樽沉綠蟻(漁家傲)。
第二,使用時令及頻率。
秋:11處。秋已暮(怨王孫);玉簟秋(一剪梅);佳節又重陽(醉花陰);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草際鳴蟄(行香子);冠畫欄開處中秋(鷓鵠天);漸秋闌、雪清玉瘦(多麗);梧桐應恨晚來霜(鷓鵠天);涼生枕簟淚痕滋(南歌子);木樨花(攤破浣溪沙);滿地黃花堆積(聲聲慢)。
春:22處。買的一枝春欲放(減字木蘭花);暖雨晴風初破凍(蝶戀花);惜春春去(點絳唇);淡蕩春光寒食天(浣溪沙);髻子傷春懶更梳(浣溪沙);小院間窗春色深(浣溪沙);寵柳嬌花寒食近、幾日春寒(念奴嬌);春到長門(小重山);雪里已知春信至(漁家傲);小樓藏春(滿庭芳);帝里春晚(怨王孫);春意看花難(菩薩蠻);酒醒熏破春夢(訴衷情);為報今年春色好(蝶戀花);憔悴春窗底(玉樓春);風柔日薄春猶早(菩薩蠻);正傷春時節(好事近);春歸秣陵樹(臨江仙);云窗霧格春遲(臨江仙);多少春情意(孤雁兒);聞說雙溪春尚好(武陵春);春意知幾許(永遇樂)。
夏:1處。陰瞞中庭(添字采桑子)。
冬:1處。年年雪里(清平樂)。
由以上統計可看出,就色彩而言,清照詞在紅、黃、青三種色調中的以“青”這一冷色調構成的意象最多。前期作品中冷色調構成意象的運用是為了表現明快、疏朗、清新的感覺;而后期大量的冷色調意象的創作則構成了作者后期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畫卷。在色彩運用中還大量使用對比,映襯等手法,如《清平樂》中以“清淚”和“玉瘦”;《浣溪沙》中以“淡蕩春光”和“寒食天”互襯;構成了哀婉、凄涼的意境。從使用節令創造意象來看,以“春”構成意象的有22處,以“秋”構成意象的11處。春為四季之首,是一年的開始,也是大地回暖萬物復蘇的季節,象征著生命和新一年生活的的開端。但作者筆下的春的意象中除去早年時代充滿了明媚的色彩外,大多構成早春和暮春以及夢后的春的意象。這些意象并不富有朝氣,相反卻充滿了哀怨。這些悲春的意象和作者筆下大量的秋的意象共同構成了哀婉的基調。
以清照詞中《好事近》為例:
風定落花深,窗外擁紅堆雪。長憶海棠開后,正傷春時節。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曉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此詞為李清照南渡前的詞作。在這首詞里,作者創造了“擁紅堆雪、傷春、酒闌、玉尊空、青缸、幽怨、啼鴃”等一系列意象,而在這些意象中,一開始就紅白兩種顏色和傷春為全詞定下了基調,構成了“紅、雪(白)、玉、清、明、暗”的色彩序列。這些冷色調和節令的映襯,雖無一字涉及到心情,但卻于無聲之處,充分表現了孀居異鄉寂寞、憂郁的心情,抒寫出作者淡淡的傷春心緒及對丈夫的懷念之情,創造了完美的意境。
從整體來看,雖然作者前后兩個時期整體風格有很大的不同,但清照詞善于通過色彩和節令意象或相互映襯或相互對比,在看似不經意間,把自己對時代、對生活的體味融為一體,來表達自身奔放強烈的情感,格調鮮明,意境深遠,使得這兩個意象在她的作品中發揮了獨到的作用,表現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也造就了她作為中國古代最杰出的女作家不可動搖的地位。
(作者簡介:田玉軍,寧波大紅鷹學院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