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誰將一樽酒,把臂共論詩”。表述社會物質產品的漢字,與酒相關的最多。表現人類精神活動的詩文,欣賞、贊嘆、抱怨飲酒的篇章蔚為大觀。全唐詩中,涉及酒的竟有1000多首。千百年來,酒釀造了太多太多的故事,給文學藝術提供了永不枯竭的靈泉。酒點燃激情、催生佳作,賦予尋常生活更多詩意。酒神與繆斯形影相追,令人神往,使人著迷。李白的“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更是把無數人引進酒的世界,成為有名無名的飲者。
二
“美酒飲叫微醉后,好花看到半開時。”有酒喝,有好酒喝,有朋友同喝,是一件溫暖愜懷的事。歡快時,激動時,乏味時,惆悵時或把盞細品、或舉杯暢飲更是人之常情。無論獨酌、對飲、還是三五人相聚,七八人扎堆,只要喝得從容、有節制,就是所謂“小酒”。“小酒”怡情助興自有樂趣。即使把“小酒”稍稍放大倒也無妨,微醺中的性情表現誰沒有過?許多平常謹言慎行的人,酒后豁達見性,思維敏捷, “動容皆是舞,出語總成詩”,頓時逾越自我萎縮,重新發現自己。原來,人人心中有“金礦”。
三
“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竟留連”。 酒是瓶中的水,胸中的火。酒能釋懷,能減壓,促使心靈奔放,性情回歸。行令、猜拳、酒歌、醉舞,是成人的童話世界。有的人越喝越謙恭,有人越喝越放達,有人越喝越萎靡,有人越喝越活潑。酒場上,經常能見到“角色反串”。大漢喝得像弱女,一把鼻涕一把淚;淑女喝得像猛男,挓臂蹬腿野聲大氣;老頭像孩子,恣情頑皮率真逗趣;孩子像老頭,表情深沉真假莫辨;學者偏說俚語村言,粗人也能咬文嚼字……醺醺然中,這些表現可笑又可愛。如果到此為止,無妨“遇酒且呵呵”。
人們對酒鐘情依戀,說明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層面,這無形無狀的杯中物,堪稱是“人的本質的對象化”。酒的作用和副作用,都反映著人的本質,彰顯了人的性格。使酒見性,縱酒逞豪;酒中神采飛揚,酒后荒誕詭異;酒壯英雄膽,酒添歹人橫;等等,說的都是這個道理。雖然觥籌交錯時難免有假象,但假象也是本質的一種規定性。酒放大了人的精神能量,提供了人自我關照的反射鏡(有時也是哈哈鏡)。
四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有人飲酒收放自如,有人縱酒狂放不羈。于此,飲者又分化出酒仙、酒豪、酒徒和“濫酒”。 “濫酒”就是酒病病入膏肓的人。酒病發生在一些人身上,是尋常事。當它成為一種社會疾病,改變的就不僅僅是幾個人的朱顏,而是一方風氣,甚至家國命運。比如古羅馬的衰落,就和社會性的“酒病”有關。
現實生活中,酒既是經營關系的發酵液,也是造成社會病態的腐蝕劑。在酒場活躍的氣氛、熱烈的情緒感染下,人們容易彼此找到共同點,容易互相寬容、主動接納。但是,正像物品發酵過頭會產生異味,酒的“催化”“裂化”功能不可等閑。比如,有些商人越喝越往上走,科長、處長、局長遂成酒友……一路喝來,轟轟烈烈將進酒,醴泉從此通“四海”、 達“三江”。有些官人越喝越往下躥,直至和黑惡分子無賴人渣推杯換盞,渾渾噩噩杯莫停,到頭來只怕是“休相問,怕相問,相問還添恨”!
五
“病魔無計支持,悔恨捶胸何益”。達·芬奇曾以一個很健美、很陽光的少年為模特,塑造了英姿勃勃的大衛形象。多年后,他為了畫好叛徒猶大,費了好長時間,終于找到一個形象邪惡、表情陰郁、舉止猥瑣的老酒徒來做模特。和老人攀談后,達·芬奇驚詫不已,原來他就是當年那個美少年!沉溺酒色使得他變成這副模樣。
所以,酒也是促人變形的魔幻水。如果說從“大衛”到“猶大”是漸變的話,那么現實生活中突變的例子就太多了。比如,有些人入席時言談舉止優雅得體討人喜歡,喝起大酒后“節目”(醉態)越做越轟動,忽而“牽衣頓足攔道哭”, 忽而“仰天大笑出門去”,最后斯文雅言與市井臟話錯雜,諛詞奉迎與惡言相向交替,竟與潑皮無賴無異。一人表演,舉座愕然。這類酗酒者即是“濫酒”。“濫酒”不一定是惡棍,其中還不乏很優秀者,或者事業成就令人矚目,或者平素為人善良敦厚。因此每有聚會,他們總會被朋友想到,而來后的“節目”,又把友情聚會變成尷尬回憶。
六
“興來每不論升斗,病劇方知是斧斤”。酒有千般好,但對“濫酒”卻是迷魂湯。佛教經律說它“實是昏神亂思、放逸之本”,“既為殘賢毀圣、敗亂道德的惡源,亦能令一切眾生心生顛倒,失慧致罪……”《阿含經》要求修行必須的“五戒”,其中把酒列為第一。你可以不贊同佛家的觀點,但不能忽視這樣一個現實:沉溺酒中不能自拔,就會認同粗鄙和猥瑣、認同精神自我矮化,在自輕、自賤、甚至自殘的同時,也傷害他人。對某些“濫酒”來說,限酒戒酒比古人攀援蜀道還難,多少次誓與酒決絕,多少次又不由自主演起老“節目”;循環往復,越走越遠,把一個扭曲的背影留給愛他和他愛的人。
七
“醉中呵壁自語,醒后一滂沱”。酒還是弱者的沼澤地。身陷其中的無奈與痛苦,當事人和旁觀者都不乏體驗。看到原本很優秀的人,讓智慧、良知、責任心隨著酒流失,讓體面的生活變成夢魘;看到他們在“沼澤”里掙扎,越陷越深直至沒頂,可嘆這杯中尤物,竟叫人生死相許!做人行事自勝之為強,不能自律當然是弱者。“濫酒”自律難,他律亦難。勸告與懇求等感情層面的手段軟弱無力, 甚至法律約束也難以奏效。從周公制《酒誥》起,歷史上有過多次禁酒的法規和實踐,最后都不了了之。
“大酒”風行之地,各有遏制“濫酒”招數。俄羅斯對酒鬼的“待遇”是,只要醉倒在地者,一律送懲戒所拘留。因此街頭經常可見醉漢扶著樹或抱著電桿力挺,警察在一旁耐心等待的情景。等待他們倒下和清醒不需要很長時間,幫助他們走出人生的沼澤,所需的時間就長了。難怪飲者隊伍里,永遠可見“濫酒”踉蹌的行狀,醒后的滂沱。
歷覽古今中外酒中事,多少飲者成“濫酒”。再看“濫酒”眾生相,尊嚴在哪里?
飲者若此,莫如停杯投盞!
責任編輯子 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