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歷來有冬令進補習慣。所謂“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令進補,來春打虎”,這些俗語是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養生與防病的經驗總結。
冬令一般從24節氣中立冬日開始。整個冬天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個節氣。從立冬至立春前一段時間,或者“冬三月”即農歷10、11、12月,是進補較好時段。期間又以冬至前后半月為最佳時段,因冬至日是全年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是人體陽氣最少陰寒最甚的一天。冬至前后半月是全年陰氣最盛陽氣虛衰的時段。
冬季寒風凜冽,大地冰封,草木枯萎,昆蟲蟄伏,整個大自然一派陰盛陽衰、萬物封藏的景象。人體陽氣也閉藏于內。冬令進補正是由于冬季屬于“封藏”的季節這一自然特點決定的。冬季寒冷,進補之品中的營養物質不易很快從尿液和汗液中散失。而且,冬季是人們休養生息的時期,體力消耗較少,冬令進補,則易于積蓄能量且發揮較大的功效。
冬季氣候寒冷,“冬補”主要是針對中老年人和體質虛弱的人,選擇進食溫補藥食,以提高體內的熱能,增強人體的御寒能力。當然要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體質采取不同的補養方法:或補陽氣,或補氣血,或補肝腎(冬天尤其要注重補益腎),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增強機體御寒能力,避免風寒濕冷等邪氣侵襲機體而導致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