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長達22米、充滿民間鄉土喜氣的剪紙《迎親圖》,無不勾勒出中國傳統婚俗的美好。
吹嗩吶、打腰鼓、劃旱船,在一片喜慶的鑼鼓聲中,新娘坐著八抬大轎踏上喜程,鳴金奏樂,喜拜天地……
這是湖北鄉下的一個小山村,如此傳統的民俗婚禮已不多見。擺放在家門口的幾十桌流水席中,一位衣著講究、年近五十的中年男士顯得尤為突出。他叫楊海林,湖北監利中學的美術老師,坐在這里的他已記不清是第幾次自掏腰包參加陌生人的婚禮了。
為尋素材走百地
首屆中國剪紙藝術節不久前在河北蔚縣舉辦,一幅長達22米、記錄荊楚地區民間傳統婚俗的剪紙《迎親圖》震撼全場,被稱為剪紙藝術版的《清明上河圖》。這一幕,讓參加過無數次陌生人婚禮的楊海林欣慰不已。
從“上頭(挽臉、盤發)”開始,到“鬧房”結束,22米的長卷上,不同身份、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物有上千人,與上百個動物、道具巧妙結合,組成浩浩蕩蕩的迎親隊伍,場面蔚為壯觀。比新娘笑得燦爛的媒婆、故意顛轎的轎夫、嫁妝里的雕花家具……22個不同人物場景的紅色畫面,如同影片一般將民間傳統婚俗一一展現。
“新郎真瀟灑,披紅騎高馬。伴隨花轎走,心里樂開花?!薄八陌芽勘骋?,四季皆發跡。全家一條心,夫妻永相依。”在每幅剪紙圖上,兩句簡樸明了、充滿鄉間味道的民謠將蘊含深意的婚俗形態表達無遺。這些都是楊海林歷盡艱辛收集而來?!拔蚁矚g民間這種樸素的美,野性的美,貼近生活、貼近自然?!睏詈A窒硎馨愕貢痴剟撟鞒踔浴?/p>
二十年前,楊海林利用寒暑假下農村尋找素材,看見什么,聽到什么就記錄什么。“那時遍地都是寶啊,鄉間的歌謠、小孩的玩意、生活的用具,可以說琳瑯滿目,這些可都是千百年來留下來的文化遺產?!辈娠L是不受時間、場合限制的。田間地頭、茶坊酒肆都有楊海林執著的身影,“我一住便是一兩月,與他們同吃同住。農村人害羞,你不問他們便不會主動說,我就主動出擊,先講個故事、笑話什么的,把大家的興趣和話題引到我探求的內容上,等七嘴八舌鬧騰起來以后,我就不亂插話,只埋著頭記錄了。”
日子久了,村民一有消息便通知他,“桃花村有喜事,有幾百人迎親呢!”天還未亮,楊海林便起身與籌備婚禮的村民忙碌起來。砌灶生火、抬桌擺糖、貼字拉簾……漸漸地,楊海林從最初的籌備工作過渡到迎親隊伍的關鍵角色。色彩鮮艷的迎親服套上身、八抬大轎舉上肩,甚至能吹幾段嗩吶,“迎親隊伍里的角色,可能只有媒婆我做不了?!睏詈A钟哪卣f。
二十年下來,湖北、湖南、四川、重慶,楊海林走了大大小小100多個村鎮,參加了自己也數不清的傳統婚禮,于是便有了開頭那一幕。
千錘百煉迎親圖
談到多年來印象最深的一個婚禮,楊海林忍不住笑出聲來?!霸诤碧扉T,‘叔’字輩的親戚都要背新娘,被稱為‘扒灰佬’,當天公公婆婆都要化妝,公公脖子上掛火剪,給媳婦提示要下廚房,婆婆掛著兩個醋瓶子,表示會吃醋。迎親隊到村口,公公就得背媳婦了,直到走上麻袋路。”踩麻袋意為傳宗接代,從家門口往村口鋪,得有100個,而新娘在這差不多100米的麻袋路上,腳后跟不能著地,只能墊著腳尖走進門,煞是辛苦。這便是婆家人給新媳婦的警告,“入了我們家得小心做人?!?/p>
于是,“新娘下轎來,腳下袋接袋。早日生貴子,傳宗好接代?!薄叭鞜o大小,公公扮丑角。背媳進中堂,親朋捧腹笑。”這樣的場景被楊海林剪進了《迎親圖》。
最初,《迎親圖》只有3米長,三四個場面,幾經修改增加到6米。不滿足的楊海林帶著作品走鄉串寨,請村民們指點意見。“迎親隊伍打的燈籠都寫字啦,你的沒有!”于是剪紙圖的燈籠上多了“某府迎親”;“我們穿的都是三尺腰的褲子,系帶后褲腿肥大,可不是小褲腳,這不像我們?!睏詈A至⒓磳⑦@樣的場景推倒重來;“娶媳婦可高興啦,可親朋好友都不笑?!睗u漸地,《迎親圖》中出現了腰系紅帶、喜形于色、歡吹嗩吶震長空的熱鬧場面……不僅如此,楊海林多次在民俗婚姻研究的專家面前虛心請教,使《迎親圖》越發完善。
在漫長的20年時間里,《迎親圖》經大大小小的修改不下幾百次,楊海林只記得整幅丟棄重新制作的就有十多次。22個場景,“演員”從幾十人擴編到上千人,將“曲高和寡”的戲劇唱腔改為朗朗上口的民謠,荊楚地區的民間婚俗在楊海林的剪刀下留下文化的印跡?!凹艏埖谋4媾c流傳始終有限,我希望能將《迎親圖》制作成大型浮雕,哪怕歷史變遷,也能讓后人體會民俗的美好?!?/p>
對話
《中華手工》:傳統婚俗文化最打動你的是什么?
楊海林:淳樸的民風,從浩浩蕩蕩的嫁妝足以看出嫁女的重要性。
《中華手工》:在你眼里,傳統婚俗最大的特色和價值是什么?
楊海林:嫁妝與一些禮儀所蘊含的美好意義是最大的特色。來源于百姓生活的民間文化是基礎,是傳承中國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中華手工》:你認為我們現代人該如何汲取傳統婚俗的養分?
楊海林:我們應該盡可能多的體現婚禮的人文價值,而不是一味追求婚禮表面的熱鬧氛圍,讓婚禮失去真正的意義。
《中華手工》:如果你有女兒,你會為她操辦一場什么樣的婚禮?
楊海林:當然能盡量按照《迎親圖》的內容一步一步準備,不過她學的是服裝設計,年輕人可能不太喜歡這樣繁瑣的結婚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