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恰似這些少女駕駛的車,本身有向往,有夢幻,有希望,也寄托著向往和希望,也有無法掙脫的籠子和自身的弱勢。
中國民營企業的環境有一點像都市的交通,正常駕駛車的人經常受到一些特殊車、搗亂車和流氓車的干擾,行駛得很不順暢,尤其當暴風雪到來的時候,正常行駛的車輛行駛得更艱難了,因為那些不正常行駛的車想清除他們以便自己霸路。
比如說胡雪巖,大家只看到他輝煌一代富甲一方,沒有看到他家破人亡的必然性,人們至今仍在尋找他經營的得失,權勢的角斗,沒有探索他破產的本質。有人從文化上思考,有人羨慕,有人惋惜,有人痛快,有人愁。其實民企面臨的四個本質性瓶頸使民企無法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也無法走出獨立的強壯之路。
第一個是法律上的瓶頸。皇權社會天是皇帝的,地是皇帝的,人也是皇帝的。他不會允許任何獨立的團體存在,那對他是一種挑戰。而民企是一種準獨立的團體。 即使到現在,民企和國企,尤其是央企在法律上的地位也不一樣。在法治社會里,人生來是平等的,一個法治社會,一個企業只要誕生,它和其他企業有同等的權利,企業也是生來就平等。我們的憲法對民企和國企的地位和作用描述是不一樣的,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這種不平等是民企最大的發展瓶頸。民企在改革的三十年中地位在上升,由經濟補充到經濟的主要部分,還沒有達到和國企一樣。法律上人為定義的先天的不一致,就決定了后天行為運行中的不完全一致,給民企帶來巨大的困難和問題。
第二個是理念上瓶頸。我們國家大學教育里邊剩余價值理論還是經濟學的核心理論,你是保姆當你的身份確認的時候,你就有罪,你經營就更是有罪的。兒子經營是沒罪的,因為他代表著更大的群體在經營,實際代表的是父母。保姆為自己經營,這種理念如果不轉變的話,民營企業的艱難不會消失。那些說唱自己企業文化的民企老板,別忘了有些員工時時沒忘你是剝削的資本家。因為從小到大,學校都是這樣教育的,雖然這種教育和現實格格不入。我們是否可以問,如果剩余價值是負的,誰在剝削誰?
第三個是競爭上的瓶頸。利益集團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利制定的壟斷規則,部門為了保護自己的企業制定的條例和門檻,都使民企在夾縫中處處碰壁。表面上的不公正你還可以避開,沒我的份,我就不要。表面公正下的潛規則左右的不公正你避不開,因為你看見的很美,撲上去自己是飛蛾,不但失心,還失身。
第四個是管理上的瓶頸。大環境總是要作用小環境,小環境無法逃離大環境。萬人皆醉他獨清,他不是清不成就是清不長。全球變暖他獨涼,他要費很大勁還無法堅持多久,否則就沒人天天擔心全球變暖了。民企的“二奶”一樣的法律,道德和競爭地位使員工變成主人,政府是監導,老板成為仆人。雖然有黑窯等令人發指的民企,但也有提供三鹿之奶的國企加外企。大環境的農業社會意識使高科技民企在發展模式,管理方式和資源配置上都要費上不同尋常的努力。
法律面前是應人人平等,如果法律把人分成不同的類, 給予不同的地位, 如何人人平等?企業也是如此!
中國不管住利益集團,不管住部門利益,所有的事都會有偏差。不從根本上解決不公平的根源,實現公平和公正的宣言也是在哄騙無知的少女。
民企恰似這些少女駕駛的車,本身有向往,有夢幻,有希望,也寄托著向往和希望,也有無法掙脫的籠子和自身的弱勢。這些瓶頸破除了,每個民企才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少女駕駛的車才能馳騁,最后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