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德結構輸入法是中國語言產業中的一股新生力量。它嶄露頭角的訣竅不在于大規模的使用優勢,而是依賴于獨特鮮明的造字原理和寬廣精深的文化內涵。
自1998年退休那一日起,軍科院研究員趙功德變成了創業者趙功德。
歷時10年,對各種工具書進行逐字分析,他最終研發出不同于部首的結構劃分漢字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相繼發明了相對應的結構輸入法、漢字數字排序法和結構教學法。
數十年來,他對自己人生的把控,一直游刃有余。憑借父親給他的珍貴財富——刻得一手好字,趙功德從河南農村參軍當一名營部無線電兵,到團部、師部、軍部,最后進入北京軍事科學院工作,并考入北京大學圖書館專業學習。
現在,充滿創造力的他,開始用耐心來夯實其成果在行業內的地位,以此來開啟漢字信息化處理的野火燎原的新時代。
破解漢字數字化的密鑰
2010年5月,趙功德的功德結構輸入法(漢語學習軟件)獲得了中國第十三屆科博會頒發的中國自主創新卓越品牌獎。
這套集輸入法于一身的漢語學習軟件,目前只是流傳于眾多學者之間,靠口口相傳贏得美名。可以說,其嶄露頭角的訣竅不在于大規模的使用優勢,而是依賴于獨特鮮明的造字原理和寬廣精深的文化內涵。
古人分析漢字的造字方法,歸納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六書”是學習漢字的基礎。
嚴格來說,部首是東漢許慎定下來的。“兩千多年來,人們鉆到這個里面一直沒出來。漢字的筆順、書寫規則、四角號碼方法都沒有很好的結合。四角號碼在信息化之前起過很大的作用,但已經不適應今天的形勢。”
趙功德用10種結構來劃分漢字的方法令人眼前一亮。
趙功德按照國家規定的漢字基礎部件使用規則,采用平面切分的方法,提出了獨特的劃分漢字結構理論,將漢字劃分為獨體、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上單下雙、下單上雙、左單右雙、右單左雙、包圍10種結構。他將這十種結構和10個阿拉伯數字相對應,將漢字的橫、豎、撇、點、折和阿拉伯數字1、2、3、4、5相對應,將漢字結構、筆形、音節首字母巧妙組合進行編碼。漢字數字化的大門打開了。
用此軟件輸入漢字,輸入筆順筆畫和漢字的聲母,再有難度的,靠字義判斷,形成三要素的綜合使用。天津師范大學教授譚汝為分析,這種方法將漢字分成10類,是對偏旁部首識字法的重大突破,對于漢字的識別和輸入都有極大益處。
北京市語委語文現代化協會袁鐘瑞副會長感慨道,“漢字數字化排序法的誕生,標志著部首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此外,“漢字數字+音碼排序法”,可以一步到位查任何一個字,方法規范簡單,而且和漢字識字、漢字輸入、漢字書寫融為一體。軟件首次將漢字識字功能融入漢字輸入技術中,每輸入一個漢字,屏幕立即顯示出該漢字的漢語拼音。同時,在打字的同時,也能直接輸入帶聲調的漢語拼音。這項技術填補了我國漢字輸入領域的一項空白。
周有光老先生聽了趙功德的匯報后,對其成果表示肯定,說解決了50多年來漢語拼音方案打不出聲調的難題,推動了漢語拼音信息化向前發展。
構建信息化產業鏈
輸入法如同信息時代的端口,通過這個支點,可以撬動起數以億元的信息產業鏈。3G、物聯網、手機網上沖浪,任何與用戶連接的入口都要由輸入法演繹和表達。而輸入法盈利的途徑不外乎幾種:軟件內置于手機中,向廠商收取授權費;向定制的運營商、用戶收費;提供免費下載,在此基礎上開發增值收費項目。
與互聯網公司、IT廠商的合作,也成為趙功德必然的選擇。
“將我國自有知識產權的漢字輸入法運用到手機和PC上,國家會節省數億元的專利使用費。”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的鼓勵更讓他認識到機遇的難能可貴。鄔院士看過這套軟件后,當時就提出來,軟件一定要安裝在手機上。“先把計算機這一塊做好,再逐步推廣到手機上。”
目前,趙功德已與百度、阿里巴巴取得了聯系,希望與對方合作共同推出產品。同時,他也正與一些計算機廠商洽談合作。
漢字輸入法領域長期被外國企業壟斷,如我們熟知的美國的T9和加拿大的ZI。中國人每買一部手機就要支付給美國公司5元知識產權費。
中國人不保護知識產權的后果是,中國的語言產業遭受了嚴重的損害,輸入法行業亦是如此。智能ABC、微軟拼音輸入法是由一些國內大學里的老師發明的,最后都被微軟買走了。從此國內輸入法市場被攪亂了。后來的五筆字型、QQ輸入法、搜狗拼音都相繼采取了免費戰略,無奈地寄望于附加項目增加營收。
未來的機會在哪里?
北郵張芳菖教授認為,爭取國家的經費和法律支持非常重要。只有這樣,軟件的鋪設才更有分量。“政府認識上去了,也會給國家帶來非常大的效益。”
如何將漢字規范傳承下去?這也是張芳菖所在的老教授協會的會員們非常關心的問題。這些由中科院、工程院和高等院校的教授組成的隊伍都有類似的憂慮,“信息時代,漢字想在世界上有話語權,就要做好信息處理技術,否則就有被邊緣化的危險。”
此刻,老教授協會正計劃給中央打報告,希望政府拿出經費支持這套軟件,從國家語委到國務院,最終在全國推廣普及教學,張芳菖希望將這套軟件打造成漢字學習、輸入、查字的一項標準。
同時,我們已看到了另一片曙光。趙功德的漢語學習軟件正在沈陽、天津某學校做試點,有些教師對軟件非常感興趣,提出將其與左右腦開發教育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教學方法。
趙功德希望看到的愿景是,通過校企合作,在全國中小學建立教學基地。從最常用的300、500字開始,教學生結構認字法。“如果順利,我們想做一個改革,把小學六年所學的2500個常用字教學縮短成三年,這從技術和理論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們正準備給北京市教委打報告,找學校進行試點,向學校普及軟件,教新一代的學生使用。”
語言產業是助推器
研究表明,發展語言產業是大趨勢。
2009年8月17日,語言技術中心研究估計,2008年整個歐盟成員國的語言市場總產值達到84億歐元。報告預測,在未來的幾年中,每年復合增長率預計為10%,預計到2015年語言市場的產值將達165億歐元。語言行業更是歐洲所有行業中增長率最高的。
過去當做文化現象的語言概念被顛覆,已經成為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資源,成為信息化高新技術的基礎,進入了生產力的范疇。
但在我國,漢語教育似乎還是一個尚未覺醒的產業。中國語言文字信息化還處于起步階段。不過,現在已有聯想、方正、漢王等企業率先試水,相繼投入語言產業的浪潮。
作為語言技術開發工具的研發者,趙功德認為,他研發的軟件“推廣時機正當時”。
雖然未來呈現增長的態勢是行業共識,但前途依然荊棘重重。趙功德一直有個疑惑,這疑惑困擾了他很多年:什么公司是潛力股?什么公司應該獲得國家的資金支持?
從事漢字信息化研究10年來,趙功德將自己的退休工資全部當做研發經費投了進去。“中小企業創業基金我申請過兩次,去年又參加了中關村中小企業評分,我的技術分最高,但是經濟效益分最低,最后一票把我的項目否掉了,我就沒拿到項目扶持基金。但是,有些公司已很有實力,國家仍給他們大筆經費扶持,這點很不合理。”
我們面臨這樣一個問題:信息化時代,語言資源如何傳承和保護?如何對語言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發展語言產業,政府的重視程度是否已經足夠?
除資金扶持外,有專家指出,在行政管理上,語言文字的事情,很多部門都有職責。教育部、國家語委、國家民委、工信部、國家標準委、外交部等都在管。但是,一個能夠把語言文字工作溝通起來的總的機制卻并不存在。出現了似乎人人都在管、但又人人管不了的尷尬局面。
在法律層面,國內缺乏對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產業的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滯后,基本上是對以紙媒出版物和傳統工業為基礎的保護。怎么保護輸入法的知識產權問題?還需要更細化的研究。
“有些科技發明不能立刻應用,需要一段時間的沉淀。自1958年公布漢語拼音起,只有到了計算機普及的今天,漢語拼音才真正普及運用開來。十幾年前,我們只有查字典時才用到漢語拼音。現在,我們每人都有手機,用其發短信,漢語拼音成了我們的貼身工具。”北京市語委語文現代協會袁副會長為語言產業“正名”,“我們這一代可能對漢語學習軟件不以為然,但對于后來人,卻意義重大。”
最近,北京市語委賀鴻志處長聯合了多名知名人士,向北京市政府寫了一封建議信,表達了在全市發展和推廣語言產業的期望,即大力發展包括翻譯、手語、盲文,以及計算機、語音處理、出版等與信息產業相關的文化產業。
有了有識之士的認可,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去創造中國語言產業的歷史。
對趙功德來說,趨勢向好也將為其軟件推廣注入更多的機會。
鏈接
趙功德
1952年4月出生。1968年下鄉插隊。1970年12月入伍。1996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先后畢業于北京大學圖書館系(現信息管理學院)、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參謀系。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圖書館采訪室主任、報刊室主任、軍事歷史研究部副師職研究員等職。1998年退休后創建了北京中自匯河科技文化研究院,任院長。2005年6月,發明了功德漢字結構輸入法,首次將漢字結構與文字信息處理交流相結合,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