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和民族,最終展現的是文化,文化才是可持續的競爭力。”——宋春華
宋春華先生成功地推出中國第一個“雕塑城”概念,并使雕塑成為長春市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作為城市建設領域的專家,最近他一邊忙于世博會的相關項目,一邊奔走于重慶、丹東、煙臺等地,參加中國城市發展的高峰論壇,為城市未來的發展把脈。為此,本刊結合長春雕塑城的實例,就“世界城市與北京”采訪了宋春華先生。
《中關村》:在長春城市的定位上為什么想到選擇發展雕塑藝術,要將其建設成一座“雕塑城”?請談談建設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和雕塑城的經驗。
宋春華:雕塑反映出一個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核心價值觀念,成為國家意志的集中代表,是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有形展示,是國家形象的圖像提煉,是國家身份的名片。一個城市,只有經濟繁榮是不夠的,文化繁榮才是城市發展的最高目標。而發展雕塑藝術的根本目的正是厚重城市的文化內涵,增加城市的文化記憶。
在長春建設雕塑城之初,創造性地采取了連續舉辦國際雕塑展、匯聚全世界藝術家的智慧、快速積累雕塑作品的做法。這不僅讓長春用較短的時間追趕上世界雕塑事業前行的腳步,更讓長春以開放的情懷收獲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和友誼。
《中關村》:您怎么看雕塑與城市的關系?
宋春華:城市雕塑以特殊的藝術語言和強烈的感染力,在塑造城市形象、建立城市標識、打造城市品牌中,起著重要的、其它藝術品無法替代的作用,它讓城市更具魅力。首先,城市雕塑造型的三維性,使其更具視覺沖擊力,便于識別和記憶,提高城市知名度,優秀的城市雕塑往往是場所的地標和城市的名片。其次,城市雕塑題材的地域性,可以編織城市情結,注入人文情懷,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讓人們更加了解和熱愛自己的城市。第三,城市雕塑欣賞的強制性,可以擴大城市的影響力。第四,城市材料的耐久性,使其具有持久的長效效應。
《中關村》:目前城市雕塑存在哪些問題呢?
宋春華:目前許多地方的城市雕塑都是模仿借鑒的產物,這種千人一面的城雕絲毫沒有自己的特色,更談不上成為城市名片了。所以,城市雕塑應當是突破創新的產物,不要拘泥于過去。同時,城市雕塑的創作者還應當多從普通觀眾的角度考慮問題,避免創作出曲高和寡的雕塑作品,以拉近城市雕塑與市民的距離,讓更多的城市雕塑作品走近我們的生活。
《中關村》:如何擴大公共藝術的影響,讓城市雕塑被市民接受和認同?
宋春華:公共藝術和受眾有非常密切的接觸。城市雕塑是公共藝術,是高層次的群眾藝術。肩負著普及和培育國民的美學素養,提高大眾的審美水平的責任。
公共藝術與架上雕塑有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社會性,它要傳達的是一種社會訴求和共同的價值觀念,具有強烈的歷史特征和時代精神,正因為這樣,它們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符號和形象代表。
組織和推介巡回的室外展或館展,讓雕塑作品流動起來,這就可以急劇地擴大作品的受眾面,更好地體現公共藝術的共享與互動,會收到更好的社會效益。
《中關村》:您眼中的“世界城市”是怎么樣的?
宋春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終展現的是文化,文化才是可持續的競爭力,所以我想,世界城市一定是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城市。我希望我們北京,要堅守文化底線。文化底線就是你要有特質,這是你的靈魂。
特質從何而來?根底是在文化。在文化思考中,端正創作方向,提升公共藝術的社會價值;在文化生態中,根植民族水土,汲取適合自己基因的營養;在文化修復中,堅持傳承文脈,保留記憶,增強文化自信;在文化創新中,激活人文精神,弘揚核心價值,提高原創能力。
《中關村》:您如何看待北京的城市建設現狀?
宋春華:北京目前城市設計這一塊還是做的不夠。比如北京現在就有3700個大院,大量的門禁社區把城市的路全部切斷。結果是我們搞了那么多環,那么多那么寬的馬路沒有用。為什么呢?因為城市它的毛細血管不通的。所以我覺得城市設計這一環一定要堅持整理和諧的原則,體現一種開放共享的一種理念。我們要有容積率,但是要做好平衡,包括開發的持續。各種交通,包括動靜態的交通要做好銜接。另外就是尺度風貌,我們的建筑設計都不錯,但是往一起一忙就雜亂無章。
《中關村》:您對“世界城市與北京”,還有什么更好的意見和建議?
宋春華:在建設“世界城市”的同時,希望我們還是要注意三方面問題, 一是資源問題;二是文化問題;三是社會問題。
首先城市一定要低成本運行,要改變高智化高消耗高污染的建筑消費模式,我們的建筑設計還是要堅持綠色的理念。
第二,就是關于城市文化的問題。城市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城市持續創新的源泉是文化,而不是GDP。作為文化載體的城市,我認為經過歷史的沉淀過濾,已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基因。城市的文化命脈,恰恰是城市最寶貴的東西。如果我們的文化沒有了根基,將變得淺薄,城市的特質就不存在了。那時城市的面孔是蒼白的,大興土木只不過是用現代的材料和技術為自己打造的一個假面具。所以在建設世界城市的時候,一定要制止破壞資源、毀滅文化的大拆大建的現象,我們不能花了大量的資金拆了真正的遺產建假古董和養假古董,這是勞民傷財的。
最后,城市作為一個社會實體,是一個多元共存交流融合的社會實體。無論怎樣建設,城市原有的那種安詳,那種和諧,那種安全不應該受到傷害。
宋春華
全國政協委員,曾經擔任長春市市長、建設部副部長等職,現任中國房地產協會會長,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中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會長。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名譽博士,美國建筑學會名譽理事,國家建筑學會理事。在規劃、房地產設計、建筑方面有很多重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