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特殊教育;聾校;聾生;
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 G76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9(A)—0016—01
真情關愛聾生
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出發點,聾校學生由于生理缺陷更需要教師的關心和愛護。班主任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以飽滿的熱情去關心聾生,愛護聾生,主動去親近他們,了解他們的興趣、特長、性格特征、家庭情況,這樣才能摸清聾生的心理,清楚他們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幫助,使他們真正體會到班主任的關心和愛護,使他們把班主任當作可以信賴的人。這樣,聾生才會信任班主任,尊敬班主任,才樂于聽從班主任的教誨,從而使教育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應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不能存有偏愛。
我班級有一位學生,他平日紀律差,學習成績差,有時候還習慣拿別人的東西,因而全班同學都不愿理睬他。有一次,下午上課時,他嘴唇干裂、臉色發紅。我問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他說沒有。我就出去買了一瓶飲料給他,原來他那天有點感冒,他為此深受感動。從此之后,他每天按時交作業,上課認真了,學習進步了。可見,關心愛護學生是融洽師生關系的紐帶,是班級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尊重理解聾生
聾生由于在生活中受到的歧視多,有些聾生極愛面子,有較強的自尊心,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他們,注意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只有尊重聾生,講清道理,教育才會奏效。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讓他們把失敗的心態轉化為成功的信念。班主任在尊重聾生的同時,還必須理解聾生,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必須設身處地地站在聾生的位置上,多替聾生考慮,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師生心靈上的共振。
我班有一位學生平時作業不交,班上勞動時也是能逃就逃。為了弄清他不寫作業的原因,我打電話聯系家長,詢問情況。原來他從小離開父母在蘭州上學,只有放暑假、寒假才回老家,父母覺得孩子一年在家里待的時間很短,所以比較嬌慣他。我在了解以上情況的基礎上,給他制定了一項符合他實際的“政策”:給他布置的作業量比其他同學少一點,能讓他按時完成,平時打掃衛生的任務取消,只讓他每天擦黑板。由于采取了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做法,這位同學對我就顯得格外親熱,以后作業也能按時完成,勞動或打掃衛生時也很積極。可見,班主任只有本著對學生尊重、理解的原則,才能將問題處理好。
當聾生的益友
聾生既是聾校教育活動的客體,又是教育活動的主體,班級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因素就是要使聾生“親其師,信其道”。因此,班主任不僅要當聾生的“嚴師”,而且要當聾生的“益友”,只有這樣聾生才會親近老師,才會接受老師的教誨。所謂“益友”是指老師要做聾生的知心朋友,放下老師的架子,多親近聾生,和聾生平等相處,使聾生樂于向老師談思想上的困惑,談學習上的疑難,談生活中的喜憂。教師要急聾生之所急,幫聾生之所需,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幫助聾生解決困難,使聾生在學習生活中提高自強、自立的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我班一位學生比較靦腆,即使自己遇到麻煩和困難,也不告訴老師。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除了找他多談心外,還在班上多給他發言的機會。之后,他遇到困難時都愿意告訴我,我也會盡力幫助他解決。通過這種方式,使他深深感受到我就是他的“知心朋友”,從而自覺地接受我的教導。
做學生的“慈母”
班主任應像慈母一樣愛班上每個聾生,不歧視,不厭煩,不厚此薄彼,想方設法促使每個聾生健康成長。這種愛生之情,如蒙蒙細雨,滋潤著傷殘的幼苗,這種愛生之情,不僅會密切師生關系,還會提高教育效果,同時也是教師高尚情操的體現。聾生是殘疾學生,他們渴望得到更多的愛。因此,在班級工作中, 我總是以慈母般的關愛子女之情,來溫暖班上每位聾生的心靈。我班學生全是住校生,他們的父母平時不在身邊,這就需要作為班主任的我,對他們進行各方面的關心、愛護。
每次開學報名家長都把零花錢留給我,由我替學生保管,當學生要錢的時候,我要問清楚買什么東西,告訴他們錢不能亂花,要珍惜父母的血汗錢,之后我還要檢查他們所買的東西是否屬實,學生也就從不多花一分錢。當他們不舒服的時候,我會帶他們去看病,因而在學生眼里,我就是他們的“母親”,從而樂于接受我的教誨,使教學和班級工作都收到了明顯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