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習習慣;專心聽講;
認真作業;勤思好問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9(A)—0062—01
一、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學習習慣
對學生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實際上是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學生。小學生年齡小,他們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有意注意保持時間短。針對這些特點,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除了正常的課堂學習、常規的教育與訓練外,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學語言力求兒語化和趣味化,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數學教學內容本身比較抽象、枯燥,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生硬、呆板,學生學起來就乏味、疲倦,很難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在力求精練、準確的同時,更要做到生動、活潑,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中如果過多地讓學生被動地聽教師講授,這種聽講勢必使學生缺乏一種“我要學”的參與意識,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因,對于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是極為不利的。學生只有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才能真正做到專心聽講。
3. 注意動靜搭配,調整學生聽講的情緒。數學教學的主體結構是講與練的結合,講授要通過練習來消化、理解、鞏固、運用。為了使學生始終保持專心聽講的學習情緒,就必須講究課堂練習的設計。單調、機械的練習形式也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從而分散注意力。因此,在練習的設計上要有利于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要注意練習設計的思考性、趣味性,練習形成的多樣性和科學性,練習安排的漸進性和層次性,以練促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調整學生的聽課情緒。
二、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學習習慣,不僅是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的需要,也是幫助學生依靠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掌握能力的關鍵措施,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義。
1. 端正學生的作業態度,提出及時、認真、獨立完成的具體要求。在進行學生作業規范化訓練的同時,要緊緊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檢驗答案這兩個細節。作業演算草稿的認真程度和完成作業后能否自覺檢驗往往集中反映了學生的作業態度。如果學生的演算草稿也能像作業那樣條理化、規范化,作業完成后能對照演算草稿自覺認真驗算,不僅可以大大提高作業的正確率,而且對學生認真作業習慣的養成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2. 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完成作業。學生在寫作業時往往提筆就做,不去認真地讀題、審題、分析數量關系、弄清算理,這就導致了作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機械模仿例題的現象。因此,培養認真作業的習慣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分析數量關系。不僅僅解應用題要這樣,做計算題、概念題也同樣要如此。
三、培養學生勤思好問的學習習慣
勤思好問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礎的需要,同時也是培養和訓練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這一習慣的培養應孕育在整個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與數學學習思維方法、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應注意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問題情境。小學生本來就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這也是培養學生勤思好問習慣的起點。
2. 榜樣示范,激發思考。根據小學生好模仿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發現一些學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詞語觸動孩子的心靈。從而讓學生在榜樣的影響下,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3. 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疑點或難點,而這些疑點和難點往往就是我們教學中的關鍵點。學生大多存在膽怯心理,往往有了疑難問題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學生由于思維能力的局限對疑難問題并未意識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學信息的反饋,注意發現和把握學生出現的疑點和難點。并及時鼓勵學生主動提出質疑,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對主動提出質疑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對獨立解決疑難問題的學生更要大力表揚,以調動他們質疑的積極性,引發他們解決疑難問題的創造性,這也是培養學生嚴謹的求學態度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