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 中學數學;例題;選擇 ;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9(A)—0045—01
數學例題是教師講課時用以闡明數學概念、數學命題及進行初步應用的典型題例,是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基本技能、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發展學生能力的載體,它體現了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揭示了數學學習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通過例題教學,可使學生理解和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形成數學基本技能,把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掌握理論的用途和方法,對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善選例題,用好例題。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對數學例題的選與用。
選擇變化豐富的例題
教師可通過對題目的變化,引導學生抓住例題的特殊點,潛心探索,掌握其內在規律,從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例1如圖1,⊙O1和⊙O2相交于A、B兩點,過A 點的直線交⊙O1于E,交⊙O2于C,過B點的直線交⊙O1于F,交⊙O2于D。利用圓內接四邊形的性質,我們可推出EF∥CD。
變化條件:如圖2,如果過A點的直線與過B點的直線交⊙O1于點E。那么我們仍利用圓內接四邊形的性質,又可推出△EAB∽△EDC,進而推出一些比例線段。
再次變化條件:如圖3,若過A點的直線交⊙O1于點E,交⊙O2于點C,過B點的直線交⊙O1于 F,交⊙O2于點D,且EC與FD相交于⊙O1內的點P。
我們可以得出:∠F=∠PBA=∠D,EF∥CD,△PFE∽△PBA∽△PCD等。
這個例子利用EC與FD交點位置的變化,得到了三個相互聯系,又有所不同的題目,充分練習了圓內接四邊形的性質。這樣的變形練習充滿了吸引力,讓學生學會用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用變化的思想對待每一個問題,從中獲得更多更有利的知識。
選擇具有一定層次的例題
例題一定要有層次性,即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一步步引導學生將問題深化,揭示出解題規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為了鞏固學生對“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的性質的理解,我選擇了以下例題。
例2(1)若等腰三角形一個底角為50°,則其頂角為多少度?(2)若等腰三角形一個頂角為50°,則其底角為多少度?(3)若等腰三角形一個內角為50°,則其余的角為多少度?(4)若等腰三角形一個內角為m°,則其余的角為多少度?
此例題通過步步深入的引導,不但滿足了各個層次學生的需要,加強了學生對性質的理解并能直接應用,還使學生在變化中找出解答這類題目的規律和方法。
選擇解法、結果多樣的例題
在選擇例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偏重于那些可用多種思路來完成的題目,引導、鼓勵學生不拘泥于常規方法,尋求變異,勇于創新。
例3已知關于x的二次函數的圖象的頂點坐標為(-1,2),而圖象過點(1,-3),求這個二次函數的解析式。
解法一:設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為y=a(x+h)2+k;
解法二:設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為y=ax2+bx+c 。
部分學生容易想到用一般式(解法二)求解,但部分學生利用頂點式(解法一)來求解。教師可因勢利導,讓學生用兩種方法進行板演對比,使他們領悟到:在已知拋物線頂點坐標的條件下,采用頂點式計算簡單,解法更為可取。
引一灣清泉滋潤一方心田,播一點新綠收獲一片金黃,數學例題教學也應如此。無論用什么方法改革課堂教學,教師都要重視例題教學,選好例題,創新例題教學方式,挖掘學生的潛能,使他們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