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學校管理;和諧;軟實力
〔中圖分類號〕 G63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9(A)—0019—01
上個世紀末,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發現美國整體實力中軟、硬實力不對稱的問題,于是從戰略的高度提出軟實力的概念。當初約瑟夫·奈提出軟實力的概念,主要用于分析美國的政治外交政策與策略。約瑟夫·奈將國家的實力劃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指在國際事務中的強制性能力,依賴于一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量;軟實力指通過吸引而非威逼或利誘達到目的的能力,這種吸引力來自一國的文化、政治價值觀和對外對內政策。
軟實力概念自提出后就迅速為世人所熟知,學者們將該概念推廣應用到政治領域外的諸多領域,軟實力的主體也由國家延伸到多種組織形態,如區域、企業、文化、學校等。筆者認為,軟實力的事實在概念提出前就已客觀存在,是一種普遍現象,是行為主體所擁有的一切精神性力量,包括對行為主體產生的內化凝聚力和外化影響力。具體表現為感召力、同化力、吸引力、認同力、親和力等諸多非物質形態的力量。根據行為主體的不同,軟實力可以分為國家軟實力、區域軟實力、組織軟實力和個人軟實力。
“和諧是學校的軟實力”,這里所說的軟實力是指組織軟實力和個人軟實力,學校要提高軟實力,首先要構建和諧的育人環境。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筆者感悟最深的是,校長用怎樣的態度對待教師,教師就會用相似的態度對待學校和學生。教育是以人育人的活動,相對而言,前一個“人”是已文化化的人,即教師,后一個“人”是待文化化的人,即學生。教師的心境對育人的功效影響很大,在影響教師心境的諸多因素中人文環境至關重要。這種人文環境是難以用權力、法律制度等強制力構建,因而是一種軟實力,學校的管理者必須用非權力的影響力去構建。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道家主要關注自然的和諧,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儒家主要關注社會的和諧,認為“禮之用,和為貴”。我們應該推天道以明人事,根據對支配著自然界和諧規律的認識和理解,來構建一種和諧的人文環境。
校園和諧,人際關系是根本。得到別人的關愛和尊重是每一個師生普遍的需求。關愛和尊重是相互的,是交換的,當然這種交換不遵循商品等價交換的原則,要想得到別人的關愛和尊重,自己必須要關愛和尊重別人。在學校管理中,校長要帶領廣大教職工著力營造一種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和諧人際環境,使大家有一種愉悅感,從而心情舒暢地工作、學習和生活。
人際關系和諧,領導班子是關鍵。實踐證明,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是創建“和諧領導班子”最有效的手段。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得好不好,主要在具體做法上。校長一定要強化民主思想,并把這種思想行為化,對學校的重大問題都要通過會議集體決策,這一點大家的做法基本相同。但在決策時,主要領導的發言順序對決策結果影響很大。筆者認為主要領導應該不先發言定調子,或用其他形式過早暴露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從下到上,擺觀點、談意見,在民主的基礎上形成決策意見。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領導班子成員之間以及各管理層次之間都應有與之相應的職責和權力,真正體現分工負責,使每個班子成員都能感受到自己工作的價值,都有成就感。
教職工是學校的主人,怎樣發揮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的作用?筆者認為,校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把自己置于教代會的監督之下,向教代會報告工作。讓廣大教職工為學校的發展建言獻策,使學校民主政治建設健康發展;堅持重要事項及時向教職工通報,凡涉及學校發展和關系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都應經教代會討論審議通過。二是自覺落實工會依據法律和章程獨立自主開展工作的權利。校長的責任是向工會提供活動經費和其他便利條件,不能干涉工會的正當活動。三是堅持落實一些常規做法,如“必訪必談”制度。教職工家中有婚喪嫁娶,領導必訪;教職工住院,領導必訪;教職工退休,領導必談;教職工要求調動工作,領導必談。這些必訪必談的做法,重在感情投入,貴在融洽干群關系。
只要把教職工當主人看待,教職工就會把學校當成家來建設。和諧是一種力量,是一種軟實力。在和諧的環境中,校長把關愛和尊重傳遞給教師,教師就會用關愛和尊重去熏陶學生,從而真正提升學校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