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合作探究式教
學;情境;教材;分組
〔中圖分類號〕 G633.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9(A)—0022—01
孔子在《論語》中指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惫湃擞种鲝?作學問時要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斷探究的精神。這些古代的教育思想,正是當今新課標下合作探究式教學的教學理念。可見,合作探究式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素養有著重大的意義。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合作探究式教學呢?下面從五個方面談一下本人的觀點。
創設情境,激發合作探究的興趣
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一個數學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才會有探究這一問題的動力。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結合教材內容的特點,創設情境,給學生提出一些具有挑戰性、想象空間的問題作為探究的對象,把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激活,使學生產生強大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如,在教“黃金分割”這節課時,我提出問題:人體的上部與下部在什么比例下最美?(初中學生愛美之心很強)著名油畫《蒙娜麗莎》中蘊含著哪些數學奧妙?于是,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了起來,我再順勢提出探究的問題,就變枯燥的數學為有趣味的數學了。
挖掘教材,設計恰當的問題
合作探究式教學并不是適合各種內容的教學,因此,教師只有在備課當中吃透教材,合理整合,恰當選材,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首先,所設計的問題要有梯度、難易結合、循序漸進,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探究中都有一定的收獲,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如,在探究“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時,可先讓學生分別探究二次函數的頂點在原點、在y軸上、在x軸上的三個類型函數的圖象及性質,然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一般形式下的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從而使學生由易到難、全面、系統地掌握二次函數的內在規律。
其次,所設計的問題要大膽創新、突破傳統模式,要有開放性、前瞻性,要有廣度、深度。如,古今中外的數學典例:黃金分割、圓周率、古希臘的三角函數表等等,都是教師設計相關教學內容的好素材,因為這些問題的提出正好迎合了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有些問題通過學生親身的探究,給他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甚至影響到他們今后的人生選擇。
合理分組分工,明確目標,進行合作探究
在實施合作探究活動時,可把學生按學習水平、學生之間的交往合理搭配,分成小組,每組有組長、學習骨干,活動時要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教師給各組提出探究的問題、學習的目標,小組長組織學生學,學習骨干帶著大家學,成員之間分工協作,各抒己見,完成確定的目標。組與組之間互相交流,最后達成共識,得出結果。如,在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數的教學中,可組織學生測量旗桿、樓房的高度,從而既提高了學生交流協作、合作探究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及時反饋,不斷完善,深入探究
任何一次創新的教學活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因而每一次的探究活動應要求學生及時地給教師反饋信息,使教師掌握活動發展的動態。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幫助學生克服探究中的困難,以磨煉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品質。
在合作探究的形式上,教師只有把獨立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把一般層面的合作探究與深入持久的合作探究相結合,才能培養出一批敢于攻克難關、探索科學奧秘的新型人才。
師生有機結合,共創和諧教學氛圍
合作探究式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課堂與社會生活的有機結合體。廣大教育工作者之間的合作探究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與學生創設的寬松、愉悅、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合作探究式教學的靈魂所在。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扮演的是領路人、參與者和服務者的角色,師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共同經歷探究數學問題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因為師生只有在不斷總結、完善的基礎上,才能把合作探究式教學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才能逐步取得顯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