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學習習慣;教學形式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9(A)—0046—01
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使高一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高中的英語學習,從而實現高中英語教學的目標呢?筆者認為,高一英語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認真分析研究初高中的學生,初高中的教材、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方法的異同點,尋求好的教學方法。
一、做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銜接
在高一學年,尤其是在高一上半學年,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先解決好初中英語教學“不到位”遺留下來的問題,使學生盡早擺脫被動的局面,從而防止惡性循環的發生。
1. 加強語音訓練,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打下基礎。要改變學生不適應高中階段英語學習的局面,教師就必須從提高學生的語音能力入手,加強對他們的語音訓練,使他們能運用讀音規則正確地拼讀單詞和流利地朗讀課文。同時,這也為學生學習詞匯奠定了基礎。
2. 搞好初高中英語詞匯、語法知識的銜接。教師應結合教學的需要,將初中和高中的英語詞匯、語法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不僅舊知識得到了鞏固和運用,而且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在抓閱讀教學的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聽說能力的訓練。對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課文,教師在要求學生以閱讀為主,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還應該用英語組織教學,鍛煉學生的聽力。講完課以后,教師要讓學生復述課文,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做好學習習慣的銜接
初中生學習英語大多是被動地跟著教師學。高中英語教師在繼續讓學生“跟著學”的同時,還應該培養學生以下幾個學習習慣。
1. 使用工具書的習慣。教師應指導學生選擇一本英漢雙解詞典做自己的良師益友,遇到詞匯方面的問題不被動等待教師的解答,學會自己查字典。同時,自備一本好的英語語法工具書,養成經常翻閱的習慣。
2. 預習的習慣。到了高中,隨著英語課文篇幅的加長、內容的增多、難度的加大,學生如果沒有搞好預習就適應不了課堂的教學進程。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把學生的預習當作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學生進行精心指導,逐步規范預習的要求。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做預習筆記,這樣既便于檢查,又能對學生進行指導。在預習方法上,要求學生用詞典查單詞,自己解決生詞;對重點詞組、短語進行羅列,并用這些詞組、短語造句;摘錄課文中結構嚴謹、用詞優美的句子;記錄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
3. 閱讀課外書與摘抄的習慣。初中英語教學一般只限于課本,到了高中階段,教學就不能僅限于課本了。高中英語教師應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和自己感興趣的英語讀物,隨身攜帶、隨時閱讀,并且養成摘抄的習慣。
三、根據初高中學生心理的不同,做好英語教學形式的銜接
1. 初中生比較滿足于對知識表層的認知,而高中生的心理發育已接近成熟,思維具有較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更渴望通過主動的思考來獲取知識,通過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來獲得學習上的成功感和滿足感。因此,高中英語教學節奏要加快,不能僅限于對課文的淺層次分析,教師要改變初中英語課堂上慣用的糾音、釋詞、語法練習、句子分析的教學模式,應該設計一些交際性和創造性都比較強的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調查、辯論、采訪,幫助學生將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歸納。
2. 現代高中生追求民主、追求獨立、自尊心特別強。因此,學生一進入高中學習的新環境,教師就要創造民主的教學環境,主動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另外,教師的課堂用語不僅要規范、科學、形象、生動,而且要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