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語言積累;方法;
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
(2010)09(A)—0061—01
《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目標中強調語言的積累,并且對此進行了量化的規定。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把積累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有鑒于此,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式下,研究小學生語言積累的途徑與方法,目的明確,針對性強,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通過多年的研究,我們總結出了以下語言積累的方法與途徑。
一、語言積累的具體方法
1. 多讀——語言積累的先導。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并且認真實踐“四步閱讀法”?!八牟介喿x法”是課題組總結出的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即“初讀感知——精讀領悟——品讀玩味——誦讀積累”。
2. 多背——語言積累的鞏固。我們總結出了如下幾種有效的背誦方法:提綱背誦法、理解背誦法、抄背結合法。同時要求學生每日背一句,每周背一詩。
3. 多說——語言積累的強化。在教育教學中我們采取多種措施、多種方法,逐步加強對小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如:復述訓練法、自述訓練法、語感訓練法等。
4. 多寫——語言積累的運用。我們要求學生常練筆。做法有:模仿課文精彩處寫、挖掘課文空白處寫、深化課文靈魂處寫等,讓學生以練筆促積累。
5. 課外——語言積累更廣闊的天地。我們經常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并做到四個結合: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相結合、近期效益閱讀與遠期效益閱讀相結合、激發閱讀興趣與布置一定量閱讀相結合、課外閱讀與摘抄寫作相結合。
二、語言積累的具體途徑
明確了積累的做法后,我們著重對積累的途徑進行了研究,邊實踐邊總結,確定了以下積累的途徑:
(一)課內指導促積累
1. 通過整合,進行板塊式積累。這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舉措。具體做法如下:(1)整合同一主題的語言材料進行積累;(2)整合同一主題的語言范例進行積累;(3)整合同一主題的語言表達方法進行積累。這種通過整合進行板塊式積累的方法具有以下優勢:實效性強、操作性強、實踐性強。
2. 多元感悟,進行個性化積累。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動態生成的形成,便是有效積累的開始?!吧伞蓖鶗l全班同學的思考、討論,會激勵學生深入閱讀課文、理解課文、體驗情感,會形成新的“生成”。促使生成最具活力的教學策略是教學中的對話活動。促使學生形成對話的教學策略有以下幾點:(1)在朗讀對話中生成;(2)在形成問題中生成;(3)在個性化評價中生成;(4)在自主探究中生成。
3. 拓展閱讀,在延伸中積累。拓展性閱讀有如下教學策略:(1)在文本說寫整合中拓展延伸;(2)在文本內容的補白中拓展延伸;(3)在課堂生成的問題中拓展延伸;(4)在對人物的補述中拓展延伸。
4. 讀、思、議、寫——語文實踐式積累。語文實踐的主要形式是讀、思、議、寫。這四者伴隨著教學進程,始終相互交叉存在于課堂教學中。
5. 發揮學科整合作用,促進語言積累。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學科的基本屬性,工具性決定了語文學科在各個學科中的基礎地位。整合是新的科學觀念和思維方式,它重視各學科知識、理論、方法間的互融、互補、互促,以取代相互排斥、相互孤立、相互封閉的思維方式。具體做法有:(1)將音、體、美等藝術課程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去,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豐富起來;(2)把語言學習與積累的觸角伸入所有學科。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活動式積累
我們學校的讀書活動是1998年開始進行的,在這12年的時間里,每學期我們都開展讀書展示活動。讀書成果展示活動分為:古詩考級、各類展示活動、現場比賽活動三個板塊。
第一板塊:古詩考級。古詩考級是最具特色的活動,一到十二級的級別設置考慮到普及與提高的關系。一到八級是普及型,九到十二級是提高型,讓學生直面經典,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技壔顒尤珕T參與,學校根據學生背會古詩的數量發給學生相應的等級證書。
第二板塊:各類展示活動。我們鼓勵學生把自己看作是一位編者,把自己的摘抄分門別類并配以插圖,制成一本本精美的《文摘》放入自己的書架,以便他們定時翻閱。還讓學生從自己的作文中挑選出較好的作文,謄寫后編成班級作文集或個人文集,供大家欣賞。
第三板塊:現場比賽活動。每屆讀書活動我們都根據學生特點設置了不同的現場比賽活動。活動有:兒歌、短文朗讀比賽,現場“畫詩”比賽,讀書知識競賽,童話劇表演比賽,成語大賽等。還引入了親子活動:親子朗誦會、書香家庭讀書知識競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