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心得
〔中圖分類號〕 G63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9(A)—0015—01
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教育工作中,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健康發展為目標,精心構建德育平臺,著力整合德育資源,不斷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思路、新方法。圍繞培育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這個中心,求真務實,創新進取,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新局面。
提高自身素質,用人格魅力感召學生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中學生可塑造性、模仿性強,他們往往以教師為榜樣,從語言、行為和為人處世等方面學習模仿老師,這就使得老師處于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 “教師其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最直觀、最富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的特殊地位。因此,教師要牢固樹立身教勝于言教的思想,自覺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召學生。認真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謹治學,愛崗敬業,苦練教學基本功,對業務精益求精;語言上文明儒雅,不說臟話;行動上遵紀守法,誠信守時,說到做到,按時上下課;著裝上不穿奇裝異服,處處做好學生的表率。在教育學生時,做到“五心”(愛心、真心、耐心、信心、恒心)并舉,就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發揮課堂作用,用靈活方式引導學生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素質教育、德育的主陣地。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思想,從備課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都要精心設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斷改進教法,努力滲透思想教育。通過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向真、向善、向美的品質和情操。
開辟第二課堂,用高尚情操激勵學生
初中學生興趣廣泛,開辟第二課堂在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進行討論、寫觀后感等形式,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或者在班上組建音體美等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特長愛好,激發學習興趣,增長學生的才干和知識,陶冶情操。
同時,可以利用班、團會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舉行如“新世紀我能行”、 “理想伴我成長”等主題活動,在學生中開展“一告別”、“五遠離”和“三個一”活動,即:告別不良衛生習慣,遠離毒品、遠離邪教、遠離暴力、遠離網吧、遠離游戲廳,每月看一部愛國主義影視片,讀一部優秀圖書,學唱一首優秀歌曲。開展“做遵紀守法小公民”、“創模在行動”等征文活動。并利用家長會架起學校和家庭溝通的橋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精心組織、開辦“家長學校”,開展如 “家庭中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等專題講座,討論“家校聯合,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問題等,徹底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識。
加強文化建設,用優美環境陶冶學生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優美的校園環境、濃厚的文化氛圍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校創建文明校園、文明班級等活動,讓學生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內張貼班風、學風標語和名言警句、名人畫像,辦好學習園地,在園地里張貼助人為樂、勤奮學習、熱愛勞動、尊敬師長、誠實守信、文明禮貌、熱愛集體等各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同學的照片,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教育學生爭做“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形成人人為班級作貢獻,個個奮發爭先進的熱潮,激發學生熱愛集體、好學上進、奮發向上的品質。
注重實踐活動,用科學方法培養學生
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皮亞杰提出:少年兒童的道德成長、發展不在于單純的外部環境,也不在于單純的主體內部,而在于主體與道德環境的積極交互作用。
可見,學生的道德觀念是在實踐中形成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就必須注重實踐,使道德在實踐中深化,讓優良道德觀念銘刻在心,化為自覺的行動。不論是教育學生在學校做好學生,在家里做好孩子,還是教育學生在社會上做好公民,都應注重實踐。如,學習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就要組織學生走上街頭打掃馬路、擦洗欄桿、學做小交警等。又如要教育學生尊老愛幼,除了組織學生幫貧困老人提水、洗衣、收拾屋子外,還要要求學生在平時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