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美術;色彩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9(A)—0053—01
在中學美術教學實踐中,最要緊的是熟悉工具性能,其次是了解相關基礎理論,再次是分類練習,最后是綜合實踐。運用巧妙的方法策略圍繞以上四步展開教學,不僅能夠化解難點、把握重點,還能夠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示范教學打基礎
由教師帶領學生邊講解邊示范,教師與學生同時拿筆調色,可以大大縮短學生熟悉材料的過程,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具體來說,在初始階段,教師一筆一筆地畫,學生一點一點地學。把這個階段訓練的內容分為三次進行。第一次先練單色,重點是掌握水分的運用。第二次練習畫固有色,重點是掌握色彩的深淺。第三次練習冷暖色,重點是嘗試色彩的冷暖及其表現。每次練習的內容要少,針對性要強。
結合范畫講理論
色彩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的主要理論有:色彩的基本名稱,色彩的冷暖、色相、明度、純度;色彩的對比協調,虛實強弱的原則等等。單純講解不容易達到目的,最好采用范畫、示范相結合的手段進行。例如,講授色彩的基本名稱的時候,結合提前繪制的范畫,邊出示范畫邊講,讓學生聽理論的同時,用自己的眼睛能夠發現。像講冷暖色時既出示藍色、紅色讓學生對比冷暖,也出示冷一點的綠、暖一點的綠讓其辨析,讓學生明白冷暖對比不僅在不同色系中存在,在同一色系中也存在。講解色彩純度時,先示范純粹的一種顏色,然后再往這種顏色中少加一點其他色,使之既保持原來色相的特點,又呈現出不同的色性。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理解理論,在運用理論中形成能力。
分類練習學規律
在對一組靜物進行寫生的練習中,學生要把握的知識與技能有:靜物畫構圖;基本形體塑造及表現;各個物體質感的表現;色彩間關系的表達;色調的協調與統一;藝術處理的技巧等。傳統的色彩教學主張從臨摹入手,再進入寫生訓練。學生自第一次色彩學習開始就要面臨很多問題,所以,學生會感到困難,入門也較慢。采用分類訓練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按不同階段的教學具體要求,將訓練的重點難點進行分類。然后采取每次解決一個問題的辦法展開教學。例如,教學單個物體質感的表現時,把常見靜物品類進行分析、分類,分出瓷器、金屬、蔬菜、水果、各色襯布及其他物品等大類。分別按順序進行訓練,每個階段只解決一個問題,積少成多,由淺入深,逐步將訓練難度加深。如,練習瓷器的表現時,先練習單個罐子的畫法,由深色罐子到灰色罐子、淺色罐子;然后是瓷碗、瓷盤及其他不同造型不同顏色的瓷器的表現;最后是瓷器的組合練習。
突出重點教方法
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不同的訓練階段有不同的重點,抓住不同時期的重點,圍繞重點進行練習設計,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像教學色調時,首先,幫助學生搞清楚色調的概念:色調不是指顏色的性質,而是對一幅繪畫作品的整體顏色的概括評價。色調是指一幅作品色彩外觀的基本傾向。在明度、純度、色相這三個要素中,某種因素起主導作用,我們就稱之為某種色調。一幅繪畫作品雖然用了多種顏色,但總體有一種傾向,是偏藍或偏紅,是偏暖或偏冷等等。這種顏色上的傾向就是一幅繪畫的色調。通??梢詮纳?、明度、冷暖、純度四個方面來定義一幅作品的色調。
加強評價促感悟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認為:評價不是為了區分而是為了改善。所謂“改善”的實現,即通過評價獲得反饋,從而對教學加以調節,使之獲得最佳的教學效益。應將激勵性、引導性作為評價的主要目標和歸宿,而不是以一種狹義的正誤標準來進行評價。評價方式應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學生、學生評教師等互動的多種形式。只有采用了多種評價形式,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尊重學生個性,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掘學生藝術表現的潛能,促進學生繪畫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