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生物教學;學習興趣;自主參與;動機;多
媒體
〔中圖分類號〕 G633.9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0(B)—0060—01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需要教師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學習興趣是一種強大的動力,對于學生的智力開發起著定向、維持和強化的作用;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在生物教學中,以激發興趣、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為主線,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去探索、去創造,最終實現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和諧統一。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相當的重要,學生只要有了學習興趣,就會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索知識,并逐步形成能力。那么,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呢?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些淺見。
一、讓學生自主參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既給所有學生參與的權利,擁有主動發展合作的機會,又讓學生在參與中發展,在發展中獲得新參與,從而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原則。作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師既要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這是實現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落腳點。例如,可以和學生一起在課外做“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這一實驗。盡管這一實驗做起來很復雜,但只要教師悉心指導,是很容易成功的。尤其班里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往往能從實驗課中獲取知識,增強信心。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將這種興趣轉變成學習的動力,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所謂動機是指為實現一定目的而行動的原因。一般地說學習動機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內因起作用,提高學習興趣,這正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地方。例如,導入新課時,教師設計的導言,能否產生懸念,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打開思維的門扉,是能否上好一堂生物課的關鍵。如,在講“食物消化與吸收”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言:(1)面粉與米飯有味道嗎?(2)當我們細細咀嚼饅頭或米飯時能嘗出什么味道?(3)為什么在細細咀嚼饅頭或米飯時有點兒甜?這樣一個個的懸念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并由此產生了思考,一下子將注意力集中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教師輕松、愉悅地把本節課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當然,誘發學習動機,并不完全體現在導入新課上,而是要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即在每個教學環節,教師都要撥動學生的心弦,針對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提出思考性問題,以激發學生思考。這些思考性問題,盡管學生一時還不能全部解答,但都能活躍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生物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興趣。多媒體課件運用大量的圖形、圖像、三維動畫,使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生動形象,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造性的學習。比如,在“空中飛行的動物”一節中,多媒體課件運用了大量的視頻圖像和圖片,形象地描繪了鳥兒適于空中飛行的特點,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