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愛國主義教育;措施;傳統美德教育;實踐;成才
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10(B)—0010—01
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引導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要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就必須確立中學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體系。
一、愛國主義教育與傳統美德教育相結合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在源遠流長、浩如煙海、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中蘊涵著豐富的優秀傳統美德。它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品質、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加強對青少年的傳統美德教育,仍是中學德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優秀文化的學習,突出愛國主義傳統教育。我國的文化典籍浩如煙海,要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豐富的美德教育資源,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向仁人志士學習,培養愛國主義情操。愛國主義精神與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相伴相生,相得益彰。把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高尚的精神境界、對理想人格不懈的追求滲透到愛國主義教育中,引導學生正確處理“義利”關系,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培養學生為國家、為民族的獻身精神。
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在潛移默化中實施愛國主義教育與傳統美德教育。
二、愛國主義教育與愛黨、愛社會主義教育相結合
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祖國的締造者,離開了愛黨,愛國就無從談起;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關鍵,沒有黨的正確領導,中國的建設就不會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愛國傳統的真正繼承者,是最先進、最偉大的愛國政黨和愛國力量,中國共產黨人是最杰出的愛國主義者。所以,要教育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這是愛國主義的核心內容。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希望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愛國青少年理應熱愛社會主義,這是當代愛國主義的主旋律。
在愛國主義與愛黨、愛社會主義教育的結合中,要加強對學生進行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只有逐步培養和樹立起學生的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激發起學生以天下為己任、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建設社會主義的行動,愛國主義教育方能收到實效。
三、愛國主義教育要與實踐相結合
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應注重實踐。積極引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體驗勞動的辛苦、創業的艱難、幸福的不易,從而溝通與祖國、人民的感情,幫助他們克服埋怨、偏激、自私等情緒,引導他們積極進取,以便將來更好地投身祖國的現代化建設。
培養學生的榮辱意識。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對當代青少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青少年是國家、民族的未來,他們的素質關系到21世紀中國的命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成敗和中華民族的興衰。青少年的成長,不僅僅是青少年本身的問題,其背后是千家萬戶、億萬民眾、祖國的未來。所以,必須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高度,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對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和長期任務去抓,讓他們懂得做人要知榮辱,要有廉恥,要自尊自愛自重。
四、愛國主義教育要與成才教育相結合
愛國主義是一種沉甸甸的歷史責任,這種責任需要全民族共同肩負。因而,要在學校教育中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同成才教育相結合。
要正確認識愛國主義教育與成才教育的辯證關系。教師應自覺地在教育教學中去激發和調動廣大青少年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明確愛國主義教育能對成才教育起定向、啟動、輸送強大精神動力的作用,反過來成才教育又能鞏固愛國情感。
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愛國與成才的關系。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把愛國、報國作為成才的方向。同時,要教育學生認識到只有立志成才,才能愛國、報國。當然,還要引導青少年學生努力成才。只有成才,即成長為既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又有堅實的科學文化知識的有用人才,才能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