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體育教學;教學目標;素質教育;教學地位;趨勢;取向
〔中圖分類號〕 G633.9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10(B)—0039—01
體育教學作為我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全民體育運動的基礎。體育教學目標通過對學校體育教學各方面的指導和調節,使其保持穩定的發展方向,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出發點。體育教學目標既有相對的穩定性,又因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變化而具有可變性。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和素質教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很有必要對其重新進行認識和評價。
一、 實施素質教育,落實體育教學目標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基礎教育必須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與以往的“應試教育”不同,“素質教育”不但注重學生智力方面的培養,而且強調學生做人、做事能力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把素質教育落實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這當然需要在體育教學目標中明確地體現出來。
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及意識方面,體育教學有其獨特的價值。從內容上看,體育教學具有競技性和對抗性的特點,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參與協作意識及對體育運動項目的鑒賞、審美能力。從形式上看,體育活動經常處于動態的變化之中,在進行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時,學生要具備組織、管理的能力,要不斷適應新的形勢、新的對象,要處理不斷變化的人際關系。從方法上看,要經過不斷地看、聽、練等學習過程,學生才能形成自我保健和自我鍛煉的能力與習慣。由此可見,體育教學既能提高學生體質,又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并且對素質教育的實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體育教學的諸多優勢,有效達成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體育教學目標。
二、 學校體育教學地位的改變,有利于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具體反映出社會對人的體質發展要求及人們對學校體育教學的期待。但在現實環境中,學校體育教學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在學校和社會中的地位往往與社會發展需要不相符,這主要表現在學校體育教學受重視的程度上。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學校體育教學不被重視,學生體質更是每況愈下。但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這種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變。體育、美育與智育、德育共同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教學在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從而在根本上有利于落實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認識,一方面,要提高到整體的高度上去,另一方面,要在各個層面上進行細化。
此外,人們更為重視自身的體質健康,體育教學作為終身體育的基礎,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對學校體育教學的開展及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是十分有利的。
三、 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發展趨勢
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趨勢,代表著學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動向,而它所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正是較為理想的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對于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較為成熟的內容,在學校體育教學目標中已有所體現。如終身體育等。終身體育作為終身教育的內容被引入到學校體育教學工作中來,是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及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生活質量的需求。學校體育教學作為終身體育的基礎,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質,達到讓學生終身受益的效果。學校體育教學的現代化,不僅要求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達到現代化,而且還需要以科學的方法,加強對學校體育教學的組織、管理工作,并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校體育教學既要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又要符合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這也是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發展趨勢。
四、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取向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獲得了重大的發展機遇。學校體育教學目標應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終身體育意識為取向。學校體育教學應繼續挖掘和發揮自身的優勢,緊隨社會發展的進程,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從各個方面保證學生受到科學的、現代化的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