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低年級學生;注重;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10(B)—0048—01
一、 注重情境創設, 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通過有趣、生動的情境引入課題, 可以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使其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教學“用 8 的乘法口訣求商”這節課時, 我是這樣設計的:動物旅游團一行來到了森林飯店,森林飯店的主人貓咪笑呵呵地告訴導游小猴子: “我們飯店里還有5 張空桌子, 請隨便坐。 ”導游小猴子一聽急了: “才5 張桌子, 我們這么多人能坐得下嗎? ”貓咪算了半天也沒有算清楚,于是轉向屏幕, 向小朋友求救: “聰明的小朋友, 我這里每張桌子坐8 個人, 現在有32 個人能不能坐得下呢? ”學生展開討論, 教師巡視指導。 然后交流解題思路, 最后指出: 可以先算一算32 個人要坐幾張桌子,算式是: 32÷ 8。 這節課, 通過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課題, 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
二、 注重動手操作, 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手使腦得到發展, 使它更加明智; 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 ”學生學習數學是與具體實踐活動分不開的。 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因此,教學時,教師要盡量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提高思維能力。
如,教學“8的組成”時, 讓學生先在桌子上把事先準備好的小木棒擺成一排,然后讓同桌合作,一個擺,一個記,把8 根小木棒分成兩堆,最后看哪個小組用的時間少,分法還多。學生們個個興趣盎然,邊擺,邊說,邊記。實踐證明,通過動手操作, 學生不僅記住了所學知識, 還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促進了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 注重學習氛圍的營造, 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不僅可以使學生輕松地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 課堂教學中, 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努力營造和諧、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引導學生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解決問題, 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如,教學“小明前面站有5人, 后面站有3人,問一共有幾人站隊? ”這道思考題時, 我先裝作冥思苦想的樣子, 默不作聲。學生摸不著頭腦, 覺得很奇怪, 問:“老師, 你怎么了?”我說:“同學們,老師遇到難題了,你們能幫幫老師嗎? ”然后再給學生陳述問題。實踐證明,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個個興趣盎然, 積極思考, 互相討論, 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四、 注重語言訓練, 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 人們借助語言才能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 思維的結果和認識活動的成果又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 因此,教師要注重語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如,教學“8 加幾”時, 我讓學生先自己擺一擺,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和計算的過程。 在學生說的時候,我走下講臺巡視。看到有的學生表達得不是很清楚,我及時進行指導, 并表揚他想法不錯。這樣, 學生體會到了積極思維的愉悅, 從而產生了更加強烈的表現欲望和探究的動力, 最終提高了思維能力。
五、 注重開放性題的設計, 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如,在教學“解決問題”這節課時, 利用多媒體創設聰聰帶領同學們去公園玩,在玩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一些難題的情境,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然后, 請學生幫聰聰和他的同學解決問題。學生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之后, 再讓學生思考,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