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校本培訓;專業成長;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23.0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0(B)—0016—01
何為校本培訓?校本培訓是基于學校發展、教師成長的在職培訓。核心是促進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面對變化的世界,要培養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教師僅憑工作之前學習的知識量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更適應不了社會的發展。對一所學校來講,只有教師的知識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與時俱進,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才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新課改在我校已經實施了好幾年,在校本培訓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在本縣也起到了引領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以及創建名校的需求,有必要對過去幾年學校在校本培訓方面的做法予以反思。
存在問題
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起到了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作用。但反觀培訓的內容與形式,還存在著內容針對性不強、形式比較單一、關注學科不夠、針對需求不強、問題意識不足等問題。
對策
筆者認為關鍵是要創新模式,調動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變“要我參加培訓”為“我要參加培訓”。
1.在比賽中培訓。先確定主題,讓教師經過充分準備后進行比賽活動。我校組織的“青年教師風采大賽”、“輔導員素質大賽”很受教師的歡迎。如“青年教師風采大賽”分為教學設計、板書展示、即興演講、知識問答、才藝表演五個部分,全方位、多角度地對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行了展示和考核;在“輔導員素質大賽”中,教師參加了知識問答、趣味猜猜猜、即興演講、隊報設計、才藝展示等五個項目。大家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比賽活動展示了教師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時代風采,對教師整體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2.在教研中培訓。偉大的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正確的道路是這樣的:吸收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因此,教師的專業成長,更大程度上取決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同課異構”是一種新的教研方式,它以“集體備課,定課研討”的方式開展。即確定同一教學內容,每三位教師(授課教師、骨干教師、教研組長)組成一個備課小組,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后,組織教師集體聽課,每位執教教師進行說課,分組討論進行反思性評課。這樣,幾位教師從不同的視角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解讀,對教材作出基于智慧性的二次開發,對教學進行“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個性化設計,較好地展示不同執教者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以及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
3.在交流中培訓。積極搭建與專家、名師對話的平臺,讓教師從內心感受到“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震撼。如組織教師赴名校考察學習,觀摩名師的課堂教學,也可讓本校的教師赴外校上課,各校之間組織評課及論壇活動。這樣的培訓,既開闊眼界,又增長見識。
4.在反思中培訓。學校應為教師的反思創造條件,如為教師提供攝像設備,鼓勵教師把自己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制作成教學案例。制作好后,自己回過頭來觀看并進行反思,向同事征求建議。這個過程是一個思想與行動的對話過程,有利于提高反思的效果,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