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場看到喜歡的東西,第一反應是盤算網上能打幾折;有事沒事就晃動鼠標逛網店,“秒殺”幾件便宜貨;等待送貨的日子忐忑并期待,當快遞喊自己的名字,興奮難以形容。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對網絡購物形成依賴,如果每天不去網店逛逛,就十分不舒服。
莉莉是一名普通的文員,自從在網上“秒殺”到自己心儀已久的東西,就深陷網購無法自拔。兩年間,她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上網店看看,小到發卡,大到電腦,全部源于網購。雖然確實得到“實惠”,但莉莉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狀態不好,每次“秒殺”都會極度興奮,拍到了很開心,拍不到會煩好幾天,根本無心工作。而當每個月刷卡賬單寄過來時,看到上面的數額,她都會煩躁很久。“刷卡消費就感覺不是花自己錢一樣。”莉莉如是說。
網絡購物攜低價、方便的特點,將人們的購物車從生活中搬到了網絡里。“秒殺”!聽著都刺激!然而,凡事有個度,過度了就必然帶來麻煩。大量網購成癮案例頻頻爆出。學大教育總部心理咨詢師周婷麗對網購成癮的心理狀態做了分析:
1.刺激的需求,用來緩解工作壓力和緊張情緒。因過多的被呵護會形成“以自我中心”的孩童心理狀態,不能應對壓力與管理需要。競爭激烈的條件下,有些人處于長期工作疲勞和緊張狀態,上網聊天已不能緩解緊張和壓力,為了追求刺激,“秒殺”成了快樂的源泉。起初的新鮮和刺激,后來便成了習慣和依賴。這是一種不良的替代方式。
2.內心愉悅感的缺失,尋求安全感的需要。面對壓力與焦慮的無助,購物癖是尋求依戀與安全感的需要及填補空虛的欲望膨脹的“有效”途徑。在依賴物面前,網購成癮者與其他成癮者一樣像是一個孩子,網購就是奶嘴或媽媽的乳頭,依賴物成為本能選擇的安慰劑,在強大的誘惑與吸引面前,會失去成熟的思維與控制力,本能的選擇不斷地索取。現在生活中沒有可讓心靈愉悅的安寧地,甚至有些人除了工作別無他事,他們往往依賴外界的刺激來滿足安全感,并以此體驗快樂,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愉悅感是由自己去創造的。
3.關愛不足或缺失,補償心理。當一個人需要關愛或渴望被關愛而不能滿足時,會設法去尋找,以各種方式去補償,每天呆在電腦前工作的白領們,能利用的就是網絡,最初的聊天、游戲不再吸引他們,于是網購便成了新的替代者。
【專家建議】:
周婷麗說:“網購成癮和其他成癮者一樣,可通過科學有效的途徑來緩解并戒除的。
首先,網購成癮者本人需檢視自己的行為,看是否已影響到生活和工作,如果是,就必須正視這個行為,并力圖采取各種途徑來緩解,本人的改變意愿對于成癮行為的調整是最主要和最最關鍵的。
其次,網購成癮者的親人不必視網購成癮為洪水猛獸,應給予成癮者以理解和關心。
第三,根據成癮者的性格特點和成長經歷,制定有利于減少成癮行為或替代成癮行為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親人陪同散步,聊天,體育運動,聽音樂等。
第四,如果不能自行戒除,可求助于心理咨詢機構。
【小編的話】:
小編有段時間也沉溺于網絡購物中。那段時間如同患了”強迫癥“一樣,每晚不逛一下網店就睡不好覺。這種情況可通過轉移注意力改變。有空不要坐在電腦旁,常出去走走。另外,可以記賬,將買回來的東西或花出去的錢記錄下來,當又有購買沖動時,拿出來看一下,看到上面的那一筆一筆的花銷會心疼,就會猶豫,消除購買沖動。